婴儿车之座位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0598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婴儿车之座位加强结构,包括由前轮支架、座位管、后侧管以及靠背铁架围构成的座位空间,其中,该靠背铁架是由两组交叉枢接的扁铁组件构成,该座位空间内安装有一编织带组,该编织带组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编织带和连接在两第一编织带之间的第二编织带,该两第一编织带的一端均连接在靠背铁架的枢接点上,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座位管及前轮支架的交合处。籍此,当婴儿坐下时,该编织带组可以托住座布,座布不会向下踏陷,在车座位受力后两后侧管不会向内凹变形,反而会向外张开,车座位舒服,不会造成婴儿的不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领域技木,尤其是指一种婴儿车之座位的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婴儿车常用于散步或购物等而将婴儿带出室外,不使用吋,为了节省占用空间,开发出ー种可折叠婴儿车。现有的可折弯婴儿车一般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座位管、后侧管和靠背铁架,该座位管架、前轮支架、后侧管以及靠背铁架围构成座位空间,于座位空间内安装座布形成车座位,从而婴儿可以乘坐在座布上。这种婴儿车的座位管枢接于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之间,该后侧管枢接在座位管上,该靠背铁架是由两组交叉枢接的扁铁组件构成,各扁铁组件连接在该后侧管上。当婴儿坐在座布上时,车座位座位空间受カ后两侧的后侧管会向内凹变形,座布也会向下塌陷,造成婴儿的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婴儿车之座位加强结构,可以加强车座位的结构,使车座位受カ后两后侧管不会向内凹变形,座布也不会向下踏陷,提高车座位的舒适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婴儿车之座位加强结构,包括由前轮支架、座位管、后侧管以及靠背铁架围构成的座位空间,其中,该靠背铁架是由两组交叉枢接的扁铁组件构成,该座位空间内安装有ー编织带组,该编织带组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编织带和连接在两第一编织带之间的第二编织帯,该两第一编织带的一端均连接在靠背铁架的枢接点上,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座位管及前轮支架的交合处。优选的,所述第二编织带连接于第一编织带靠近座位管的一端。优选的,至少ー根第一编织带上安装有用于调节编织带长度的调节扣具。优选的,所述调节扣具为日字形结构。优选的,所述两第一编织带的端部通过挂钩连接于靠背铁架的枢接点上。优选的,所述挂钩为三角形状,该挂钩铆合于枢接点处。优选的,所述两根第一编织带为一体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座位管枢接于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之间,该后侧管枢接在座位管上,前述靠背铁架的两组交叉枢接的扁铁组件连接在该后侧管上。优选的,所述靠背铁架的扁铁组件是由ー长扁铁及一短扁铁枢接而成,该长扁铁和短扁铁的端部分别连接于同一后侧管的下端和上端,两扁铁组件的枢接点位于两长扁铁的相交位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婴儿车的座位空间增设编织带组,该编织带组的两条第一编织带连接于靠背铁架的枢接点上,且第二编织带连接于两第二编织带之间,籍此,可以加强车座位的结构,当婴儿坐下时,该编织带组可以托住座布,座布不会向下踏陷,在车座位受力后两后侧管不会向内凹变形,反而会向外张开,车座位舒服,不会造成婴儿的不适。另外,通过在第一编织带上设置调节扣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节编织带的长度,使用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中的婴儿车处于摆开状态;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婴儿车处于收叠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车主体11、前轮支架12、后轮支架13、座位管14、后侧管15、靠背铁架151、长扁铁152、枢接点153、短扁铁20、编织带组21、第一编织带22、第二编织带23、调节扣具24、挂钩。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车主体10,该车主体10上具有前轮支架11、后轮支架12、座位管13、后侧管14和靠背铁架15,该座位管13、前轮支架11、后侧管14以及靠背铁架15围构成座位空间,该座布(图未示)安装于座位空间内形成车座位,承上,于该座位空间内还安装有一编织带组20。其中,所述座位管13枢接于前轮支架11和后轮支架12之间,该后侧管14枢接在座位管13上,该靠背铁架15是由两组交叉枢接的扁铁组件构成,各扁铁组件连接在该后侧管14上。具体而言,所述扁铁组件是由一长扁铁151及一短扁铁153枢接而成,该长扁铁151和短扁铁153的端部分别连接于同一后侧管14的下端和上端,两扁铁组件的枢接点152位于两长扁铁151的相交位置。所述编织带组20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编织带21和连接在两第一编织带21之间的第二编织带22,该两第一编织带21的一端均连接在靠背铁架15的枢接点152上,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座位管13及前轮支架11的交合处,从而两第一编织带21和第二编织带22构成“A”字形结构。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编织带22连接于第一编织带21靠近座位管13的一端,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托住座布的下方,另一方面可以限制两第二编织带22之间的距离,确保两第二编织带22能位于座布下方。另外,至少一根第一编织带21上安装有可调节编织带长度的调节扣具23,该调节扣具23为日字形结构。还有,所述两第一编织带21的其中一端通过三角形状的挂钩24铆合于靠背铁架15的枢接点152上。当然,该编织带组20的结构不限于此,亦可以是只设置ー根第一编织带21和一根第二编织带22,亦即是使前述两根第一编织带21做成一体连接结构,这样,该单一的一根第一编织带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座位管13及前轮支架11的交合处,第一编织带21的中部连接在靠背铁架15的枢接点152上,而第二编织带22连接于左右两段第一编织带21之间。而且第二编织带22的设置数量也不限于一根,亦可根据需要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由于本技术的婴儿车是可折叠结构,使用时,先使婴儿车处于打开状态,当婴儿坐在车座位时,该编织带组20受到向下的压力,该压カ通过挂钩24作用在靠背铁架15的枢接点152上,从而枢接点152向下动作,并带动左右两后侧管14向外张开,籍此车座位可以坐得更为舒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在婴儿车的车座位位置增设编织带组20,该编织带组20的两条第一编织带21连接于靠背铁架15的枢接点152上,且第二编织带22连接于两第二编织带22之间,籍此,可以加强车座位的结构,当婴儿坐下时,该编织带组20可以托住座布,座布不会向下踏陷,在车座位受カ后两后侧管14不会向内凹变形,反而会向外张开,车座位舒服,不会造成婴儿的不适。另外,通过在第一编织带21上设置调节扣具23,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节编织带的长度,使用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之座位加强结构,包括由前轮支架、座位管、后侧管以及靠背铁架围构成的座位空间,其中,该靠背铁架是由两组交叉枢接的扁铁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座位空间内安装有一编织带组,该编织带组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编织带和连接在两第一编织带之间的第二编织带,该两第一编织带的一端均连接在靠背铁架的枢接点上,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座位管及前轮支架的交合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之座位加强结构,包括由前轮支架、座位管、后侧管以及靠背铁架围构成的座位空间,其中,该靠背铁架是由两组交叉枢接的扁铁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座位空间内安装有一编织带组,该编织带组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编织带和连接在两第一编织带之间的第二编织带,该两第一编织带的一端均连接在靠背铁架的枢接点上,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座位管及前轮支架的交合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婴儿车之座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带连接于第一编织带靠近座位管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婴儿车之座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第一编织带上安装有用于调节编织带长度的调节扣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婴儿车之座位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扣具为日字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育童幼儿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