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盒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0962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2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接线盒加强结构,包括受力部、传力部和连接部,所述受力部包括两个对称的平面段以及弧形过渡段,两个所述平面段之间设置有一所述弧形过渡段,所述受力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镜像设置的所述传力部连接,所述受力部两端的传力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互相连接;所述的传力部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弯曲段以及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一弯曲段与所述平面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段与所述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段以及所述第二弯曲段均向所述弧形过渡段设置的相对方向弯曲凸起,所述第一弯曲段弯曲凸起两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弯曲段弯曲凸起两端点之间的距离。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对接线盒的加强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接线盒加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接线盒棱边部位的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金属接线盒起到保护其内部的电线以及连接电线的作用。由于往往在室外使用,环境恶劣,因此盒体整体强度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在运输、安装、检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碰撞。金属接线盒棱边遭到撞击破坏会影响其内部结构部件,而且还会造成漏水,最终引起更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力效果好的金属接线盒加强装置。通过传力部包含的朝向弧形过渡段设置相对方向弯曲凸起的第一弯曲段以及第二弯曲段,并且第一弯曲段弯曲凸起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弯曲段弯曲凸起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该目的。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受力部、传力部和连接部,所述受力部包括两个对称的平面段以及弧形过渡段,两个所述平面段之间设置有一所述弧形过渡段,所述受力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镜像设置的所述传力部连接,所述受力部两端的传力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互相连接;所述的传力部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弯曲段以及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一弯曲段与所述平面段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段与所述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段以及所述第二弯曲段均向所述弧形过渡段设置的相对方向弯曲凸起,所述第一弯曲段弯曲凸起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弯曲段弯曲凸起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由此,第一弯曲段与第二弯曲段对平面段传递来的载荷进行分散,残余载荷传递到连接部;第一弯曲段弯曲凸起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弯曲段弯曲凸起的两端之间的距离,避免第一弯曲段在载荷作用下变形过大。作为一种优选,两个所述连接部端面或侧面重合设置。由此,两个所述连接所在平面重合或平行,避免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引起结构不稳定的情况。作为一种优选,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焊接或胶接连接。由此,使用胶接方式成本低,应力集中小;焊接方式强度高,环境适应能力强。作为一种优选,与所述平面段直接连接的所述传力段与该所述平面段垂直。由此,利于载荷由平面段传递到传力段。作为一种优选,两个所述平面段之间的弧形过渡部位内层半径与所述平面段厚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2。由此,避免受力部折弯半径与板材厚度比值过大时接线箱棱边位置与受力部之间的空隙过大。作为一种优选,两个所述平面段间的夹角为90°,以配合常用接线盒侧壁垂直的情况。作为一种优选,构成所述第一弯曲段弯曲凸起的两个平面对称设置,构成所述第二弯曲段弯曲凸起的两个平面对称设置。由此,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上载荷分布均匀。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接线盒棱边经受撞击产生的载荷经过传力部上的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分散,最终传递到连接段上,使得接线盒能够承受较大得外部载荷,且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受力部,1-1.平面段,1-2.弧形过渡段,2.传力部,2-1.第一弯曲段,2-2.第二弯曲段,3.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受力部1、传力部2和连接部3围成封闭筒状结构,受力部1包括两个对称平面段1-1以及弧形过渡段1-2,两个平面段1-1之间设置有一弧形过渡段1-2,两个平面段1-1与接线盒相邻侧壁贴合设置,用以承受接线盒承受的外部载荷。受力部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镜像设置的传力部2连接,受力部1两端的传力部2通过连接部3互相连接,传力部2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弯曲段2-1以及第二弯曲段2-2,第一弯曲段2-1与平面段1-1连接,第二弯曲段2-2与连接部3连接。传力部2中的第一弯曲段2-1和第二弯曲段2-2将平面段1-1传递的载荷引导到连接部3上。第一弯曲段2-1以及第二弯曲段2-2均向弧形过渡段1-2设置的相对方向弯曲凸起,这样作用到传力部2上的载荷被弯曲凸起的第一弯曲段2-1以及第二弯曲段2-2分散减轻了连接部3的承载压力;两个弯曲段上各个平面内的载荷分布较为均匀,避免了传力部2。第一弯曲段2-1弯曲凸起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弯曲段2-2弯曲凸起的两端之间的距离,第一弯曲段2-1表面积较第二弯曲段2-2小,避免第一弯曲段2-1在载荷作用下变形过大。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部3侧面贴合设置,贴合侧面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与平面段1-1直接连接的传力段与该平面段1-1垂直,利于载荷由平面段1-1传递到传力段。两个平面段1-1之间的弧形过渡部位内层半径与平面段1-1厚度的比值小于或等于2,从而避免了受力部1折弯半径与板材厚度比值过大时接线箱棱边位置与受力部1之间的空隙过大,无法对接线盒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的问题。为配合常用接线盒侧壁垂直的情况,两个所述平面段1-1间的夹角为90°。构成第一弯曲段2-1弯曲凸起的两个平面对称设置,构成第二弯曲段2-2弯曲凸起的两个平面对称设置,此时第一弯曲段2-1和第二弯曲段2-2上载荷分布较均匀。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接线盒加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接线盒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部(1)、传力部(2)和连接部(3),所述受力部(1)包括两个对称的平面段(1‑1)以及弧形过渡段(1‑2),两个所述平面段(1‑1)之间设置有一所述弧形过渡段(1‑2),所述受力部(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镜像设置的所述传力部(2)连接,所述受力部(1)两端的传力部(2)通过所述连接部(3)互相连接;所述的传力部(2)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弯曲段(2‑1)以及第二弯曲段(2‑2),所述第一弯曲段(2‑1)与所述平面段(1‑1)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段(2‑2)与所述的连接部(3)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段(2‑1)以及所述第二弯曲段(2‑2)均向所述弧形过渡段(1‑2)设置的相对方向弯曲凸起,所述第一弯曲段(2‑1)弯曲凸起两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弯曲段(2‑2)弯曲凸起两端点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接线盒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部(1)、传力部(2)和连接部(3),所述受力部(1)包括两个对称的平面段(1-1)以及弧形过渡段(1-2),两个所述平面段(1-1)之间设置有一所述弧形过渡段(1-2),所述受力部(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镜像设置的所述传力部(2)连接,所述受力部(1)两端的传力部(2)通过所述连接部(3)互相连接;所述的传力部(2)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弯曲段(2-1)以及第二弯曲段(2-2),所述第一弯曲段(2-1)与所述平面段(1-1)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段(2-2)与所述的连接部(3)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段(2-1)以及所述第二弯曲段(2-2)均向所述弧形过渡段(1-2)设置的相对方向弯曲凸起,所述第一弯曲段(2-1)弯曲凸起两端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弯曲段(2-2)弯曲凸起两端点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秀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