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宝贤专利>正文

婴儿车的背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437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婴儿车的背带结构,背带的第一端结合于婴儿车的一把手杆上,背带的第二端在穿过婴儿车的一后支架上的穿设环后,结合于婴儿车的二后支架处,使背带呈具有纵向段与横向段的L字型;据此,平常背带的长度刚好配合婴儿车在乘坐开展状态下自背带第一端固定于把手杆处再经其一后支架上的穿设环到背带第二端固定于其二后支架处的距离,使背带的设置不致于对婴儿车在乘坐的开展状态下造成阻碍或限制,而在婴儿车收车时,因婴儿车横向收车的方式缩短了婴儿车的横向距离,此时拉动背带的纵向段,使部分原本在横向段处的部分背带往纵向段移动,使纵向段的长度变长而能供使用者以该背带将婴儿车背负于肩上,达到使用上更具便利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背带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设置在婴儿车上,能供使用者在婴儿车收车时背负于肩上的背带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看图5,为目前现有设置有背带的婴儿车结构示意图。该婴儿车至少包括有分列两侧且底端各自结合前轮11与后轮12的二前支架13与二后支架14,在同一侧的前支架13与后支架14的顶端结合一把手杆15,二把手杆15与二后支架14间,以及二前支架13与二后支架14间分别以呈交叉的第一连动架16、第二连动架17相枢设;该背带18的两端分别结合于同侧的后支架14与把手杆15之间,且该背带18上具有长度调整元件181。当该婴儿车呈展开的乘坐状态时,因后支架14与把手杆15之间的直线距离较短,为避免背带18垂置影响使用者推车行走,因此必须透过长度调整元件181将背带18长度调整到至少刚好符合后支架14与把手杆15之间的直线距离,使背带18呈绷紧状态而非下垂状态;当婴儿车收折而使用者欲背负于肩上时,则必须再透过长度调整元件181将背带18长度调整加长,以供使用者能将手穿过背带18与婴儿车之间,利用背带18将婴儿车背负于肩上。然而,此一背带结构必须随时视婴儿车呈展开或收折的使用状态进行长度的调整,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困扰与不便。因此,本设计人即是鉴于上述目前具有背带结构的婴儿车在实际的实施使用上所产生的缺失之处,而研创出本技术的婴儿车的背带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的背带结构,该背带能自行随着婴儿车的展开或收折状态而改变其在把手杆与后支架间的长度,而不需再由使用者手动调整,使用上更为简单、便利。上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与功效,是由以下的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婴儿车的背带结构,其中,所述婴儿车至少包括有分列两侧且底端各自结合前轮与后轮的二前支架与二后支架,在同一侧的前支架与后支架的顶端结合一把手杆,二把手杆与二后支架间,以及二前支架与二后支架间分别以呈交叉的第一连动架、第二连动架相枢设;所述背带的第一端结合于婴儿车一侧的把手杆上,所述背带的第二端穿过位于同侧的后支架上的穿设环,再结合于婴儿车另一侧的后支架上。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本技术的背带的第一端结合于婴儿车一侧的把手杆上,该背带的第二端穿过位于同侧的后支架上的穿设环,再结合于婴儿车另一侧的后支架上,使背带呈具有纵向段与横向段的L字型,且背带的长度刚好配合婴儿车在乘坐开展状态下自背带第一端固定于把手杆处再经其一后支架上的穿设环到背带第二端固定于其二后支架处的距离,而婴儿车横向收车时缩短了婴儿车的横向距离,此时拉动背带的纵向段,使部分原本在横向段处的部分背带往纵向段移动,使纵向段的长度变长而能以该背带将婴儿车背负于肩上,即该背带能随着婴儿车的展开而自行配合婴儿车展开后其一把手杆至其一后支架与其一后支架至其二后支架间的距离,不需再手动调整长度,且不致于对婴儿车的骨架在乘坐状态下的开展造成阻碍或限制,而婴儿车收车时,也仅需直接以单手拉动背带的纵向段,使背带部分的横向段通过穿设环往纵向段集中移动,使纵向段的长度变长,供使用者顺利背负于肩上,因此该背带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婴儿车的背带结构的前视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婴儿车的背带结构的后视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婴儿车的背带结构于收折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婴儿车的背带结构于收折后并背负于肩上的示意图;图5为公知的婴儿车的背带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公知技术)11   前轮        12   后轮13   前支架      14   后支架15   把手杆      16   第一连动架17   第二连动架  18   背带181  长度调整元件(本技术)2    前支架      21   前轮3    后支架      31   后轮32   穿设环      4    把手杆5    第一连动架  6    第二连动架7    背带        71   第一端72   第二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创造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图2,其分别是本技术的婴儿车的背带结构不同角度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技术的婴儿车至少包括有分列两侧且底端各自结合前轮21与后轮31的二前支架2与二后支架3,在同一侧的前支架2与后支架3的顶端结合一把手杆4,二把手杆4与二后支架3间以呈交叉的第一连动架5相枢设,二前支架2与二后支架3间以呈交叉的第二连动架6相枢设;该背带7的第一端71结合于婴儿车一侧的把手杆4上,该背带7的第二端72穿过位于同侧的后支架3上的穿设环32后,再结合于婴儿车另一侧的后支架3上,使背带7呈具有纵向段与横向段的L字型。据此,请再参看图1、图2,本技术的背带7在婴儿车呈展开的乘坐状态时,其第一端71至第二端72(即纵向段加上横向段)的整体长度刚好能够配合二后支架3间的横向距离加上穿设环32至该背带7第一端71结合于婴儿车的把手杆4上的直线距离,使该背带7的长度不致于对婴儿车的骨架在乘坐状态下的开展造成阻碍或限制;请参看图3、图4,而欲背负携带该婴儿车时,先将婴儿车收折,而收折后的婴儿车其两侧的后支架3间的距离拉近,使背带7第二端72到穿设环32的段落呈垂置状态,此时直接拉动位于后支架3与把手杆4之间的背带7,便能使该段落的背带7长度变长,供使用者将手臂穿过顺利以背带7将婴儿车背负在肩上。由于该背带7能随着婴儿车的展开而自行配合婴儿车展开后其一把手杆4至其一后支架3与其一后支架3至其二后支架3间的距离,不需再手动调整长度,且不致于对婴儿车的骨架在乘坐状态下的开展造成阻碍或限制,而婴儿车收车时,也仅需直接以单手拉动背带7的纵向段,使背带7部分的横向段通过穿设环32往纵向段集中移动,使纵向段的长度变长,供使用者顺利背负于肩上,因此该背带7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的背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至少包括有分列两侧且底端各自结合前轮与后轮的二前支架与二后支架,在同一侧的前支架与后支架的顶端结合一把手杆,二把手杆与二后支架间,以及二前支架与二后支架间分别以呈交叉的第一连动架、第二连动架相枢设;所述背带的第一端结合于婴儿车一侧的把手杆上,所述背带的第二端穿过位于同侧的后支架上的穿设环,再结合于婴儿车另一侧的后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的背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至少包括有分列两侧且底
端各自结合前轮与后轮的二前支架与二后支架,在同一侧的前支架与后支架的顶端结
合一把手杆,二把手杆与二后支架间,以及二前支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宝贤
申请(专利权)人:程宝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