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折叠婴儿车的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850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7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可折叠婴儿车的车架。所述车架包含可相对旋转收合的一前脚支架、一后脚支架及一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含一连接装置,分别连接所述前脚支架、所述后脚支架及所述上支架,使得所述后脚支架与所述上支架能相对一第一转轴旋转,并且所述前脚支架与所述后脚支架能相对一第二转轴旋转。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整合的连接装置即可顺利收合三个支架,解决了目前可折叠婴儿车车架通常仅使用一个枢轴装置来旋转其中两个支架以连动其他支架以实现收合目的,却仍不易降低收合后婴儿车的高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折叠婴儿车的车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能同时收合三个与其连接的支架的连接装置的车架。
技术介绍
基于对收纳体积小及携带方便的需求,目前已有将婴儿车设计成折叠式。其作法不外是利用枢轴装置将婴儿车的车架设计成可折叠,用于缩减体积。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中婴儿车1的侧视图。婴儿车1利用多个枢接杆件形成车架,其中包含一前脚支架12、一后脚支架14、一上支架16、一座椅支架18及一枢轴装置 20。以整体结构而言,上支架16与前脚支架12所形成的长度最长,故枢轴装置20设置于上支架16与前脚支架12间的衔接处以缩短收合后婴儿车1的高度。本实施例中,枢轴装置20设置于能使上支架16与前脚支架12的长度大致相等的位置。补充说明的是,此处所指长度的计算是以枢接处的转轴(rotation axis)为参考基准。请并参阅图2,其为图1中婴儿车1于收合后的侧视图。利用枢轴装置20以使上支架16及前脚支架12相互旋转靠近,后脚支架14及座椅支架18则随之旋转收合。明显地,婴儿车1在收合后的高度仍大于前脚支架12或上支架16的长度,当然也大于后脚支架 14的长度。事实上,在本实施例中,婴儿车1于收合后的高度取决于未以枢轴装置20连接的后脚支架14的长度加上后脚支架14与上支架16枢接处至枢轴装置20的长度。因此,婴儿车于收合后的高度并非仅由最大的相邻枢接支架长度和来决定,但是由于现有婴儿车所采用的枢轴装置仅能同时收合两个支架,故于前述实施例中,纵使将枢轴装置20移设置于他处,婴儿车1于收合后的高度仍将大于任一支架的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其中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架,用于一可折叠婴儿车。所述车架具有能同时收合三个与其连接的支架的连接装置,由此所述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简化,且所述车架于收合后的高度可大致限制于其中一支架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车架包含可相对旋转收合的一前脚支架、一后脚支架及一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含一连接装置,分别连接所述前脚支架、所述后脚支架及所述上支架,使得所述后脚支架与所述上支架能相对一第一转轴旋转,并且所述前脚支架与所述后脚支架能相对一第二转轴旋转。由此,所述车架利用所述整合的连接装置即可顺利收合所述三个支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突破单一枢轴装置仅能同时收合二个支架的瓶颈,而利用所述整合的连接装置以同时收合与其连接的所述三个支架,具有简化支架连接架构的功效。此外,本专利技术车架于收合后的高度可控制与所述三个支架中最长支架的长度大致相等,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婴儿车于收合后的高度大于其任一支架的长度的问题。若进一步设计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三个支架的长度,则具有本专利技术的车架的婴儿车于收合后的高度相对于其收合前的高度可获得更佳的缩减效果。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婴儿车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婴儿车于收合后的侧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可折叠婴儿车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图3中可折叠婴儿车的车架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可折叠婴儿车的部分车架的分解图;图6至图9为图3中可折叠婴儿车收合的连续作动示意图;图10为连接装置沿图6中X-X线的部分剖视图;图11及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可折叠婴儿车于不同视角的外观示意图;图13及图14为图12中可折叠婴儿车呈半收合状态下于不同视角的外观图;图15为图12中可折叠婴儿车收合后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婴儿车3可折叠婴儿车7 可折叠婴儿车12 前脚支架 14后脚支架16 上支架18座椅支架20 枢轴装置 32前脚支架34 后脚支架 36上支架38 连接装置 40第一连动件42 第二连动件 44第三连动件46 托盘48固定件50 托盘连接件 51托盘连接件52 座板54托架55 固定件56篷架58 开关382第一转轴384 第二转轴 386第一枢轴部388 第二枢轴部 390制动件392 缆线522连接座402,404,422,424,442,444 端部524 背靠管5 座板连接件528 凹口3862退让空间3864 滑槽3866 弹簧3882 定位孔H高度具体实施例方式请阅图3至图5,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可折叠婴儿车3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可折叠婴儿车3的车架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可折叠婴儿车3的部分车架的分解图。可折叠婴儿车3的车架大致由两对称的侧架组成,每一侧架主要包含可相对旋转收合的一前脚支架32、一后脚支架34、一上支架36、一连接装置38及由多个连杆组成的一连杆机构。连接装置38分别连接前脚支架32、后脚支架34及上支架36,使得后脚支架34与上支架36能相对一第一转轴382旋转,并且前脚支架32与后脚支架34能相对一第二转轴384旋转。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前脚支架32、后脚支架34及连接装置38 枢接,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的作动,使用者可轻易地收合车架。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38包含一第一枢轴部386及一第二枢轴部 388,第一枢轴部386与第二枢轴部388相对第一转轴382枢接。上支架36的一端插入第一枢轴部386的孔中以实现与第一枢轴部386的连接;在实作上,上支架36也得以其他方式与第一枢轴部386连接,例如卡接、旋锁、粘着、焊接等,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同样地,后脚支架34的一端插入第二枢轴部388的孔中以实现与第二枢轴部388连接;同理,关于连接的方式,本专利技术也不以此为限。第二枢轴部388突出于后脚支架34形成一枢接部,与前脚支架32的一端枢接;由此,前脚支架32能获致较大的旋转角度而不致与后脚支架34发生干涉。此外,所述连杆机构包含一第一连动件40、一第二连动件42及一第三连动件44。 第一连动件40的一端部402与第一枢轴部386枢接,第一连动件40的另一端部404与第二连动件42的一端部422及第三连动件44的一端部442同时枢接。第二连动件42的另一端部似4与后脚支架34枢接。第三连动件44的另一端部444与前脚支架32枢接。由此,当使用者下压上支架36以使其向后脚支架34时,第一枢轴部386驱动第一连动件40, 经由第一连动件40的端部404连动第二连动件42及第三连动件44,使得前脚支架32、后脚支架34及上支架36持续相互靠近,终至可折叠婴儿车3的车架完成收合。关于可折叠婴儿车3收合的连续作动,详见后文说明。补充说明的是,上支架36与第一枢轴部386固定连接,基于所述连杆机构的作动原理,第一连动件40的端部402也可替换地与上支架36枢接,也能达到前述收合作动。同样地,基于所述连杆机构的作动原理,第三连动件44的端部442仅需与第一枢轴部386、第一连动件40、第二连动件42及后脚支架34所形成的四连杆机构枢接,故第三连动件44的端部442也可单独地仅与第一连动件40或第二连动件42枢接,也能达到前述收合作动。再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的枢接方式皆以销接(Pin joint)实现,其他构件枢接方式也得以销接实施,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故为便于识图,销接所需的销件,不另行绘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折叠婴儿车3的车架包含一托盘46、一固定件48及一托盘连接件50,托盘46的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