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布索坦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88857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共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非布索坦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吡拉西坦药物共晶空间群为单斜晶系,一个异烟酸分子和两个非布索坦分子分别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构成非布索坦药物共晶的基本结构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共晶制备过程中所选的溶剂为乙酸乙酯,采用方法为溶剂室温挥发法,由于所选用的有机溶剂的沸点相对较低,故在溶剂挥发的过程中即有晶体析出来。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药物共晶在继承了传统原料药在治疗制疗痛风病人的高尿酸血症的特性外,在其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共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非布索坦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894年,德国E. Fischer基于“分子间选择性作用”的思想提出了“锁-钥匙”模型,即是现代超分子科学理论的雏形。1937年,德国K. L. Wolf等创造了“超分子”一词,用以描述分子缔合而形成的高度有序的实体,从普遍意义上讲,任何分子的集合都存在相互作用,所以人们常常将物质聚集态这一结构层次称为“超分子”。直到1978年,法国的J. M. Lehn教授基于传统的植根于有机化学中的主客体体系研究才最终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完整概念。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缔结而形成的复杂有序并且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分子聚集体的科学,它是“超越分子范畴的化学”而这种分子聚集体简称超分子。所以,超分子化学的基础是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多个不同种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超分子化学具有以下显著特征a.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的强结合力是不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叠加和协同的结果,是多种作用力的综合表现;b.不同分子自组装而成的超分子化合物显示出与原自组装分子完全不同的新功能。而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进行的分子识别和超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核心部分。晶体工程学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晶体的设计与生长,通过分子识别和自组装过程的共同作用,得到结构可调控,具有特定物化性质的新晶体。运用晶体工程学的理论设计药物共晶的途径是可行的,利用晶体工程学的原理通过药物活性成分与其它共晶前躯体通过氢键连接形成新的晶体。以晶体形式存在的药物活性成分(API),传统上一直局限于盐、多晶形和溶剂化物(包括水合物)。从知识产权和生物利用度上来说,API本身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其中结构和组成成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剑桥结构数据库(CSD)是关于分子设计和材料设计的物质结构微观信息的主要来源。药物晶型研究和药物固态表征在制药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方面,不同晶型的同一药物,在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等生物化学性质方面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果没有很好的评估选择最佳的药物晶型进行研发,可能会在临床后期产生晶型的变化,从而导致药物上市的延期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制药公司来说,如何研发出药物的新晶型从而能够打破原创药公司对晶型的专利保护,提早将仿制药推向市场,是近年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仿制药和原料药公司的市场和国际竞争力。药物晶型研究与药物的固态表征在欧美制药界已经是比较成熟并深受重视的领域,但在国内制药界尚属起步阶段。非布索坦是一种非嘌呤结构的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美国FDA于2009年2月批注其上市,用于治疗痛风病人的高尿酸血症。非布索坦是一种耐受性更好,疗效与别嘌呤相当或更优的药物,是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 非布索坦作为一种非嘌呤结构的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选择性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黄嘌呤氧化生成尿酸,而对嘌呤和嘧啶代谢中的其它酶类(如鸟嘌呤脱氨酶、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等)作用很小,因此,在理论上能避免很多的毒副作用,临床试验也验证了这一点。而且不同于别嘌呤只能抑制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当该酶中的钥活性中心发生自氧化时,就会使别嘌醇失去活性。非布索坦通过与黄嘌呤氧化酶中催化黄嘌呤生成尿酸的关键位点-钥碟呤中心来抑制黄嘌呤106与底物的结合,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都有抑制作用。另外,治疗痛风用药作为临床用药的重要类别,在全球药物市场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约占全球药物市场的4%。随着大量新型治疗药物被广泛使用在临床,带动了整个市场的高速增长,痛风药物领域也将成为国内外医药公司新药的研发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非布索坦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测试,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本专利技术所选用原料药非布索坦作为药物活性成分(API),选用的前驱体为异烟酸,非布索坦化学名称为2-[3_氰基-4-异丁氧基-苯基]-4-甲基-噻唑-5-甲酸,分子式为C16H16N2O3S,其结构式如a所示;异烟酸的分子式为C6H5NO2,其结构式如b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布索坦药物共晶,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共晶是以非布索坦作为药物活性成分,以异烟酸为前驱体,其空间群为单斜晶系,一个异烟酸分子(1)和两个非布索坦分子(2)分别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构成非布索坦药物共晶的基本结构单元,其中异烟酸分子中羧基上的一个O原子作为氢键给与体,一个非布索坦分子中噻唑上的N原子作为氢键接受体而形成一个氢键;另一个非布索坦分子中羧基上的O原子作为氢键的给与体,异烟酸分子中羧基上的另一个O原子作为氢键接受体而形成氢键;其轴长a=8.085~8.485,b=28.021~28.421,c=9.440~9.840,轴角α=90.00,β=106.78~107.18,γ=90.00;XRD谱特征峰值出现在5.94°~6.64°,12.20°~12.60°,15.19°~16.19°,24.71°~25.51°,25.57°~26.27,26.44°~27.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布索坦药物共晶,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共晶是以非布索坦作为药物活性成分,以异烟酸为前驱体,其空间群为单斜晶系,一个异烟酸分子(I)和两个非布索坦分子 (2)分别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构成非布索坦药物共晶的基本结构单元,其中异烟酸分子中羧基上的一个O原子作为氢键给与体,一个非布索坦分子中噻唑上的N原子作为氢键接受体而形成一个氢键;另一个非布索坦分子中羧基上的O原子作为氢键的给与体,异烟酸分子中羧基上的另一个O原子作为氢键接受体而形成氢键;其轴长a=8. 085 8. 485, b=28. 021 28. 421,c=9. 440 9. 840,轴角 α =90. 00,β =106. 78 107. 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亚楠张婷苏红敏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三善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