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索坦纳米脂质体及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3277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非布索坦的纳米脂质体制备方法和用途。该制备工艺包括空白脂质体、非布索坦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过程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非布索坦纳米脂质体包封率高(例如比单室脂质体可多包裹10倍的药物),且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用于慢性尿酸过高症(痛风)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非布索坦的纳米脂质体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脂质体技术是被喻为生物导弹的第四代靶向给药技术,脂质体属于纳米级药物载体。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具有以下优点:①脂质体载体能保护被包裹物能有效地控制药物释放;③能通过改变脂质体大小和电荷,可以控制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与在血液中的清除率能改变某种物理因素,例如改变用药局部的pH、病变部位温度等能明显改变脂质体膜的通透性,使脂质体选择性的释放药物;⑤可用单克隆抗体等配体修饰脂质体,使药物靶向病变部位;⑥脂质体进人体内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毒性;⑦脂质体本身对人体无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利用该技术可将一大批已知高毒性活性药物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其中有抗癌药、抗生素类药、抗真菌类药、抗寄生虫类药、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病痛。痛风的发生是由于体内产生尿酸过多及肾脏清除能力下降,尿酸体内蓄积,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及各脏器沉积。因此,痛风的治疗通常采取的手段是: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并采用适当措施改善相关症状。体内尿酸的生成与嘌呤代谢有关,在嘌呤代谢的最后步骤中,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的作用下生成黄嘌呤,再进一步生成尿酸,抑制该酶的活性可以有效的减少尿酸的生成。非布索坦为目前世界上最新研制的XOR抑制剂,其通过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该氧化酶,减少体内尿酸合成,降低尿酸浓度,从而有效治疗通风疾病。然而长期使用非布索坦会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其主要毒性靶向器官为肾脏、膀胱、甲状腺、肝脏和造血系统。本专利技术利用脂质体的独有特性,将毒副作用大、在血液中稳定性差、降解快的非布索坦包裹在直径为纳米级(70-190nm)的微粒中,这种微粒具有类细胞结构,根据人体病灶部位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脂质体药物可透过此间隙到达病灶部位,在病灶部堆积释放,从而达到定向给药。脂质体主要辅料为磷脂,而磷脂在血液中消除极为缓慢,因此脂质体药物在血循环系统保留时间长,使病灶部位得到充分治疗的效果,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有效地降低了非布索坦对通风病人的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利用脂质体的独有特性,将毒副作用大、在血液中稳定性差、降解快的非布索坦包裹在直径为纳米级(70-190nm)的微粒中,微粒主要由非布索坦、蛋黄卵磷脂、胆固醇、抗氧化剂、缓冲剂等组成。该制备工艺包括:1.制备理想尺寸(70-190 nm)的空白脂质体;2.通过pH梯度装载非布索坦到纳米脂质体;3.把游离在脂质体外的非布索坦通过超滤膜以及缓冲液分离出去;4.先后通过0.6Mm和0.22Mm的过滤器灭菌。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非布索坦纳米脂质体包封率高(例如比单室脂质体可多包裹10倍的药物),且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易行。 用于慢性尿酸过高症(痛风)的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非布索坦的纳米脂质体制备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非布索坦的纳米脂质体制备方法。2.非布索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儒林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锦宏瑞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