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药物新晶型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1894年,德国E. Fischer基于“分子间选择性作用”的思想提出了 “锁一钥匙”模型,即是现代超分子科学理论的雏形。1937年,德国K. L. Wolf等创造了 “超分子” 一词, 用以描述分子缔合而形成的高度有序的实体,从普遍意义上讲,任何分子的集合都存在相互作用,所以人们常常将物质聚集态这一结构层次称为“超分子”。直到1978年,法国的 J. M. Lehn教授基于传统的植根于有机化学中的主客体体系研究才最终提出了 “超分子化学”的完整概念。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缔结而形成的复杂有序并且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分子聚集体的科学,它是“超越分子范畴的化学”,而这种分子聚集体简称超分子。所以,超分子化学的基础是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多个不同种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具有特定结构和基团的分子按照特定的可以预期的方式自发地组装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分子结构。对分子、超分子自组装的理解和操控能力正不断进步,通过对功能材料和分子等的设计和制备,分子、超分子、自组装领域正不断涌现新的典范。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进行的分子识别和超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核心部分。依据晶体工程学为指导,以分子间氢键或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为基础而形成分子聚集体的超分子化学,在与材料科学、物理科学、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科学、医药学、纳米科学以及其他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中,逐步发展成为21世纪新概念和新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晶体工程学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晶体的设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伊潘立酮药物共晶,其特征在于:以伊潘立酮作为药物活性成分,以4?氨基苯甲酸为前驱体,伊潘立酮和4?氨基苯甲酸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成三维网络结构;在YZ面上,4?氨基苯甲酸分子通过N?H…O氢键在YZ面沿Y方向呈波浪式伸展,伊潘立酮分子以头尾堆积方式在YZ面π?π堆积沿Y方向伸展;X方向上,伊潘立酮分子和4?氨基苯甲酸分子通过O?H…N形成氢键,伊潘立酮分子以头尾堆积方式在X方向上π?π堆积;该共晶空间群为单斜晶系,其轴长a=7.4085~7.6085,b=12.6665~14.6665,c=13.4528~15.4528,轴角α=90,β=104.06~106.06,γ=90;XRD谱特征峰值出现在9.0116°~9.2116°,12.6403°~12.8403°,14.2060°~14.4060°,14.9961°~15.1961°,16.3423°~16.5423°,17.6738°~17.8738°,19.7954°~19.9954°,20.7465°~20.9465°,24.5216°~24.7216°和25.2386°~25.4386°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伊潘立酮药物共晶,其特征在于以伊潘立酮作为药物活性成分,以4-氨基苯甲酸为前驱体,伊潘立酮和4-氨基苯甲酸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成三维网络结构;在YZ面上,4-氨基苯甲酸分子通过Ν-Η···0氢键在YZ面沿Y方向呈波浪式伸展,伊潘立酮分子以头尾堆积方式在YZ面π-π堆积沿Y方向伸展;X方向上,伊潘立酮分子和4-氨基苯甲酸分子通过O-H…N形成氢键,伊潘立酮分子以头尾堆积方式在X方向上π-π堆积;该共晶空间群为单斜晶系,其轴长a=7. 4085 7. 6085,b=12. 6665 14. 6665,c=13. 4528 .15. 4528,轴角 α=90,β =104. 06 106. 06,Y =90 ;XRD 谱特征峰值出现在 9. 0116。 .9.2116°,12. 6403 ° 12. 8403 °,14. 2060 ° 14. 4060 °,14. 99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贾江涛,赵晓君,韩冰,苏红敏,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三善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