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速列车用强散热制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759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2:25
一种新型高速列车用强散热制动盘,属于高速列车制动装置领域。现有制动盘存在使用时其表面温度较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制动盘,该制动盘正面为摩擦面,反面设置有散热筋,摩擦面轴向设有数条对称的排粉槽,制动盘反面设有交替排列的第一径向散热筋和第二径向散热筋,在第一径向散热筋和第二径向散热筋上设置有贯穿径向散热筋和排粉槽的通透性通风槽,所述的径向散热筋两端端面上设有弧形凹槽形成的集风口,该集风口与所述的通风槽连接,所述的制动盘的摩擦面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散热孔,位置在摩擦面的中央,按照温度梯度分布或均匀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性好,抗热疲劳,抗龟裂,抗变形能力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速列车用强散热制动盘
本技术属于高速列车制动装置领域,尤其于一种新型高速列车强散热制动盘 有关O
技术介绍
制动盘是涉及列车安全的关键部件之一。以前采用的铁基存在两大问题1、簧下 重量大,影响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2、使用时,其表面温度较高,影响制动盘的机械性能, 随着交通运输向高速安全发展,制动盘服役于高速、高温、高制动压力等特殊工况中,传统 铸铁盘或铸钢盘等铁基制动盘已无法满足现今铁路运输高速重载的需要。研制能够满足高 速列车要求的轻质制动盘是实现铁道车辆高速轻量化发展的重要技术难题。由于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和模量高、耐磨损、膨胀系数低、导热系数 高以及散热速度快等一系列优点,故采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可以大大减轻机车车辆的簧 下重量,改善列车的动力学性能,并显著降低制动盘的表面温度,提高机车车辆运行的安全 性。铝基制动盘在服役过程中受到闸片的强烈摩擦作用,不仅会发生摩擦磨损,还会将列 车的运行动能转化成热能。由制动能量转换产生的热量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热量散 失到空气中,第二部分热量向散热筋传导,第三部分热量向轮毂传导,第四部分热量向闸片 传导,第五部分热量造成摩擦面升温。制动盘和闸片的结构和材料应该能够尽量增大第一 到第四部分的热量份额,而适当减少第五部分热量。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都在不断改进 制动盘的结构和材料,力求改善制动盘的散热、通风效果和提高制动盘抵抗热损伤的能力 。根据材料、加工工艺和应用工况的不同,制动盘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分 体盘和整体盘,圆柱筋和片状筋,螺栓孔,散热孔的数量不等,由于具体的应用工况不同,同 一类制动盘的尺寸也存在明显差异。制动盘摩擦面的温升速率高于制动盘散热筋的温升速率,散热能力低于散热筋的 能力,这使得二者的温升远不能达到同步的效果,并最终导致摩擦面的热膨胀受到散热筋 的严重约束。同时,制动盘爪的数量增加能够改善制动盘内侧的温度均匀性,从而使制动 盘的制动热应力有所降低,制动盘爪的数量越多,热应力降低的越明显;制动盘爪之间连接 筋的存在对制动热应力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摩擦面厚度的增加增大了制动盘的热容 量,尤其是摩擦面的热容量,所以制动盘的制动热应力和摩擦面的温度都明显降低,但随着 摩擦面厚度的增加制动盘的重量明显增加;摩擦面的复合结构能够显著降低制动盘的制动 热应力,对摩擦面的最大温升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性好,抗热疲劳,抗龟裂,抗变形能力强的适 用于时速380 km/h的高速列车紧急制动工况的具有通透性的通风槽结构的高效高寿命三 维网络碳化硅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制成的制动盘。为此,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制动盘,该制动盘正面设置有摩擦片作为摩擦面,反面设置有散热筋,制动盘中间设置有沿经向均匀设置的轴装孔,其特征是所述的摩擦面轴向设有数条对称的排粉槽,制动盘反面设有交替排列的第一径向散热筋和第二径向散热筋,在第一径向散热筋和第二径向散热筋上设置有贯穿径向散热筋和排粉槽的通透性通风槽,所述的径向散热筋两端端面上设有弧形凹槽形成的集风口,该集风口与所述的通风槽连接,所述的制动盘的摩擦面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散热孔,位置在摩擦面的中央,按照温度梯度分布或均匀排列。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孔贯穿制动盘,也可以是不贯穿制动盘。所述的第一径向散热筋和第二径向散热筋上的通风槽与轴装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通风槽以制动盘的旋转轴为旋转对称中心,从制动盘的外圆周向内圆周延伸,从摩擦面贯穿至散热筋,第一径向散热筋与轴装孔凸台连为一体。所述制动盘上第一径向散热筋的数量共12个,每一个散热筋设有一个贯穿盘体的通透性通风槽,所述制动盘上第二径向散热筋的数量为12个,其中包括连接端面的2个散热筋,每一个散热筋设有一个贯穿盘体的通透性通风槽,所述的通风槽截面可为梯形、矩形或其他几何形,摩擦面上通风槽宽为7 20mm,散热筋端面通风槽宽为2 7 mm。所述制动盘上的通风槽在第一径向散热筋和第二径向散热筋两端端面的集风口的半径为3 10mm的圆弧曲线。所述的制动盘切割成两片到六片对称的制动盘单元,通过各自的两个连接端面上的定位孔安装连接为一整体的圆环形制动盘,方便于轴装盘的安装需要;同时,制动盘通过采用两片到六片对称的制动盘单元结构,其制动热应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下降,原因是制动盘散热筋的断开,使得制动盘自身的结构约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所述制动盘为整体结构,由低压铸造方法获得一整块三维网络碳化硅增强铝基制动盘,然后经过高精度机械加工获得。所述制动盘采用特殊结构和三维网络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能承受较大的热负荷,在450°C至室温下抗冷热疲劳性能较好,不易产生因制动摩擦而形成的热疲劳裂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采用三维网络碳化硅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来制备的制动盘具有足够的高温强度与疲劳强度,拥有良好的抗摩擦热引起的变形性能和高的热导率,可以承受高速旋转时离心力以及制动时闸片的压力,具有较高的耐磨性;2、采用通透性的通风槽结构,使得制动产生的热量很快地从制动盘的摩擦面导入通风槽中,板状散热筋内的通风槽对制动盘内气流还具有导向作用,能减少盘内气体发生紊流, 热量被气流带走很快散失在空气里,制动盘具有更好的通风能力和减少摩擦面温升和翘曲变形的能力,能减少动力损耗并起到较好的排粉效果,从而具有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同时克服了传统制动盘耐温性差,热应力集中,易开裂甚至断裂的问题;3、通风槽还减少制动盘的热应力,制动盘具有较好的抗热裂性能在激热、激冷条件下不产生裂纹,制动盘上还可设置散热孔,进一步提高制动效率,加了安全性能。4、由于大部分制动功率由盘形制动机构承担,减少了踏面制动的热负荷,增加了轮轨寿命。本技术可替代进口,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制造,降低成本。由此可知,制动盘各组成部分对制动热应力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同,因此,制动盘的结构设计必须对各部分进行综合考虑,本专利技术采用低压铸造方法制备了直径达Φ670 ι πΓΦ750 mm的三维网络碳化娃增强招合金复合材料制动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图7本技术的立体图。其中1摩擦片;2、排粉槽;3、散热孔;4、通风槽;5、轴装孔;6、第一径向散热筋;7、第二.径向散热筋;8、制动盘;9、集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实施方式一如图广图7所示,本技术包括制动盘8,制动盘8切割成六片对称的制动盘单元,通过各自的两个连接端面上的定位孔安装连接为一整体的圆环形制动盘,制动盘8正面设置有摩擦片I作为摩擦面,反面设置有散热筋,制动盘8中间设置有沿经向均匀设置的轴装孔5,摩擦面轴向设有数条对称的排粉槽2,所述的制动盘8反面设有交替排列的第一径向散热筋6和第二径向散热筋7,在第一径向散热筋6和第二径向散热筋7上设置有贯穿径向散热筋和排粉槽2的通透性通风槽4,第一径向散热筋6和第二径向散热筋7上的通风槽4与轴装孔5的中心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速列车用强散热制动盘,包括制动盘(8),该制动盘(8)正面设置有摩擦片(1)作为摩擦面,反面设置有散热筋,制动盘(8)中间设置有沿经向均匀设置的轴装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面轴向设有数条对称的排粉槽(2),所述的制动盘(8)反面设有交替排列的第一径向散热筋(6)和第二径向散热筋(7),在第一径向散热筋(6)和第二径向散热筋(7)上设置有贯穿径向散热筋和排粉槽(2)的通透性通风槽(4),所述的径向散热筋两端端面上设有凹槽形成的集风口(9),该集风口(9)与所述的通风槽(4)连接,所述的制动盘(8)的摩擦面设置一个或多个散热孔(3),位置在摩擦面的中央,按照温度梯度分布或均匀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速列车用强散热制动盘,包括制动盘(8),该制动盘(8)正面设置有摩擦片(I)作为摩擦面,反面设置有散热筋,制动盘(8)中间设置有沿经向均匀设置的轴装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面轴向设有数条对称的排粉槽(2),所述的制动盘(8)反面设有交替排列的第一径向散热筋(6)和第二径向散热筋(7),在第一径向散热筋(6)和第二径向散热筋(7)上设置有贯穿径向散热筋和排粉槽(2)的通透性通风槽(4),所述的径向散热筋两端端面上设有凹槽形成的集风口(9),该集风口(9)与所述的通风槽(4)连接,所述的制动盘(8)的摩擦面设置一个或多个散热孔(3),位置在摩擦面的中央,按照温度梯度分布或均匀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速列车用强散热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孔(3)贯穿制动盘(8),或者是不贯穿制动盘(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速列车用强散热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散热筋(6)和第二径向散热筋(7)上的通风槽(4)与轴装孔(5)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通风槽(4)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明喻亮葛锦明张显南俞晓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