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包括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两端的基座,所述基座设有至少三个工位,所述三个工位上分别设置有感应器,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感应器,所述基座的后方设置有电子眼,所述电子眼的后方设置有料架,所述料架上设置有多个由气缸驱动的料盒,所述气缸与一控制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不同零件分别排列在料盒内,控制箱分别控制每个气缸驱动各个对应的料盒顺序送料,防止零件错装和漏装,装配更加轻松、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外管的整体装配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具,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
技术介绍
汽车遮阳帘通常用来遮挡汽车玻璃,避免阳光的直射,汽车遮阳帘的使用能有效降低车内温度,防止汽车内饰老化和产生有毒气体,通常包括外管、卷轴、定位杆、两个固定座、复位弹簧等,卷轴是两侧贯穿的中空管体,卷轴外卷收有遮阳帘。外管在组立时,需要在外管上安装螺丝、迫紧螺母、曲臂固定座组、固定扣、圆形螺丝等零件。现有这些零件都是通过人工进行安装,由于零件种类多,操作人员在安装时需要记住每一个步骤所要使用的零件,要很强的记忆力,用脑过度,而且当人比较疲劳时,更容易存在漏装、错装的现象,无法进入下道工序,需要进行返工,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增大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装配质量好的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包括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两端的基座,所述基座设有至少三个工位,所述三个工位上分别设置有感应器,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感应器,所述基座的后方设置有电子眼,所述电子眼的后方设置有料架,所述料架上设置有多个由气缸驱动的料盒,所述气缸与一控制箱连接。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三个工位包括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分别设置有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第四感应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电子眼的数量为两个。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料盒包括对称设置在料架上的第一料盒、第二料盒、第三料盒、第四料盒、第五料盒、第六料盒、第七料盒,所述气缸分成两组,每组所述气缸的数量有七个,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料盒、第二料盒、第三料盒、第四料盒、第五料盒、第六料盒、第七料盒。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料盒上设置有料盖,所述料盖上设置有料筒,所述料筒内放置有压棒。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工作台的后端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侧边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有压头。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蜂鸣器,所述控制器与一液晶显示屏连接。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工作台的前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放置有针筒,所述针筒与一电磁阀的出口连接,所述电磁阀的入口通过气管连接一储气罐。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进一步包括所述工作台的两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放置有电动起子。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使不同零件分别排列在料盒内,控制箱分别控制每个气缸驱动各个对应的料盒顺序送料,防止零件错装和漏装,装配更加轻松、快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外管的整体装配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基座,3、挡板,4、第一感应器,5、电子眼,6、料架,7、气缸,8、料盒,9、控制箱,10、第一工位,11、第二工位,12、第三工位,13、第二感应器,14、第三感应器,15、第四感应器,16、第一料盒,17、第二料盒,18、第三料盒,19、第四料盒,20、第五料盒,21、第六料盒,22、第七料盒,23、料盒,24、料筒,25、压棒,26、立板,27、手柄,28、压头,29、控制器,30、蜂鸣器,31、套筒,32、针筒,33、电磁阀,34、气管,35、储气罐,36、支架,37、电动起子。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包括工作台1、安装在工作台I两端的基座2,所述基座2设有至少三个工位,所述三个工位上分别设置有感应器,所述基座2的一侧设置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感应器4,所述基座I的后方设置有电子眼5,所述电子眼5的后方设置有料架6,所述料架6上设置有多个由气缸7驱动的料盒8,所述气缸7与一控制箱9连接,可以两人同时独立作业。所述三个工位包括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11、第三工位12,所述第一工位10、第二工位11、第三工位12分别设置有第二感应器13、第三感应器14、第四感应器15。本技术优选所述电子眼5的数量为两个,当两个人共同作业时,两个人的动作都能被电子眼5所捕捉。所述料盒8包括对称设置在料架6上的第一料盒16、第二料盒17、第三料盒18、第四料盒19、第五料盒20、第六料盒21、第七料盒22,第一料盒16、第二料盒17、第三料盒18、第四料盒19、第五料盒20、第六料盒21、第七料盒22内分别放置不同的零件,以料架6的中心线为分界线,所述气缸7分成两组,每组气缸7的数量有七个,图中示出了与第三料盒18对应的气缸7,其它的气缸未示出,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料盒16、第二料盒17、第三料盒18、第四料盒19、第五料盒20、第六料盒21、第七料盒22动作。所述料盒8上设置有料盖23,所述料盖23上设置有料筒24,所述料筒24内放置有压棒25,便于压紧快速螺母,防止插销的松脱。所述工作台I的后端设置有立板26,所述立板26的侧边设置有手柄27,所述手柄27的一端连接有压头28,通过手柄27的动作带动压头28上下运动,实现快速螺母与平华司、连杆压合牢固,防止脱落。所述控制箱9内设置有控制器29、与控制器29连接的蜂鸣器30,所述控制器29与一液晶显示屏(图中未示出)连接,可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当前步骤所要装配的零件。所述工作台I的前端设置有套筒31,所述套筒31内放置有针筒32,所述针筒32与一电磁阀33的出口连接,所述电磁阀33的入口通过气管34连接一储气罐35,可在针筒32内放置黄油对零件进行润滑,便于零件锁紧在外管上,且电磁阀33可以精确控制黄油的用量,避免浪费,同时防止黄油用量过多造成对零件和外管的污染,影响产品的外观。所述工作台I的两端设置有支架36,所述支架36上放置有电动起子3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旋动控制箱9上的“选择开关” A,选择与所装配外管对应的机种名称;其次,将外管放置在第一工位10上,第一感应器I判断所用外管是否与控制箱I所选的机种对应,若外管与所选的机种名称不对应时则蜂鸣器30会发出蜂鸣报警并无法进行后续作业动作,此时作业人员调整机种,当所感应的外管为正确的,则第二感应器13触动第一料盒16伸出动作,伸手拿取第一料盒16中的物料时通过电子眼5触发第二料盒17伸出动作,第一料盒收回动作。然后,将外管放置在第二工位11上,第三感应器14感应到外管后触动第三料盒18伸出动作,伸手拿取第三料盒18中的物料时通过电子眼5触发第四料盒19伸出动作,第三料盒18收回动作;伸手拿取第四料盒19中的物料时通过电子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遮阳帘的外管组立防错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两端的基座,所述基座设有至少三个工位,所述三个工位上分别设置有感应器,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感应器,所述基座的后方设置有电子眼,所述电子眼的后方设置有料架,所述料架上设置有多个由气缸驱动的料盒,所述气缸与一控制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典昌,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皇田汽车配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