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性能试验台及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5957 阅读:4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性能试验台及试验方法,旨在弥补目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进行性能测试与标定设备不足的问题。其包括供油系统与试验附属油路。试验附属油路包括3号快换接头,4号快换接头、5号快换接头,6号快换接头、7号快换接头、8号快换接头;3号快换接头至8号快换接头和被测的液压模块的2号油口至7号油口管路连接;供油系统包括1号油液过滤器、三相异步电动机、柔性联轴器、液压齿轮泵、2号油液过滤器与1号快换接头,三相异步电动机通过柔性联轴器与液压齿轮泵连接,1号油液过滤器、液压齿轮泵、2号油液过滤器与1号快换接头依次管路连接,1号快换接头与被测的液压模块的1号油口管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自动变速器的试验台,更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性能进行测试的试验台及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由于具有很好的换挡品质和车辆动力性、经济性以及传动效率高的优点目前在汽车变速器市场上是各个汽车厂家开发的热点,是A级以上乘用车自动变速箱的首选技术。对于已广泛采用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也就是液压模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液压模块中各个档位电磁阀的测试标定一般是在与变速箱系统集成后安装在整车上完成的,而传统的液压模块台架试验就是用稳压电源驱动电磁阀,用压力表来测试各个电磁阀的压力或流量特性,这样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开发过程中会造成如下两个问题I.输入的电磁阀驱动信号不能如实地模拟车辆实际工作状态,尤其对于比例电磁阀,其驱动频率信号很难控制;2.对于要测试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如何进行台架试验的测试与电磁阀的标定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单独测试液压模块上每个电磁阀的工作特性,不能和整车进行联合标定,在新产品开发初期会延长开发周期,提高成本。已有一种自动变速器电磁阀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是在自动变速器电磁阀维修过程中,起到对电磁阀性能进行测试的试验台,以期能够准确地测试出电磁阀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但已有技术并没有解决新开发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在试验台上进行性能测试与标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目前新开发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进行性能测试与标定的设备不足,提供了一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性能试验台包括试验附属油路和供油系统。所述的试验附属油路包括3号快换接头,I号压力传感器、2号压力传感器、4号快换接头、5号快换接头,3号压力传感器、4号压力传感器、6号快换接头、7号快换接头、I号流量传感器、5号压力传感器、6号压力传感器、2号流量传感器、8号快换接头、I号可变节流阀、散热器、3号油液过滤器、2号可变节流阀、2号换挡油缸、I号换挡油缸、2号离合器油缸与I号离合器油缸。I号离合器油缸的进出油口和I号压力传感器的进油口与3号快换接头的一端管路连接;2号离合器油缸的进出油口和2号压力传感器的进油口与4号快换接头的一端管路连接;1号换挡油缸的进出油口和3号压力传感器的进油口与5号快换接头的一端管路连接;2号换挡油缸的进出油口和4号压力传感器的进油口与6号快换接头的一端管路连接;7号快换接头的另一端与I号流量传感器的一端管路连接,I号流量传感器的另一端和2号节流阀的一端管路连接,2号节流阀的回油口与供油系统中的油箱管路连接,5号压力传感器的进油口与I号流量传感器的回油口管路连接;8号快换接头的另一端与2号流量传感器的一端管路连接,2号流量传感器的出油口与3号油液过滤器的一端管路连接,3号油液过滤器的另一端与散热器的一端管路连接,散热器的另一端与I号可变节流阀的一端管路连接,I号可变节流阀的另一端与供油系统中的油箱管路连接,6号压力传感器的进油口与2号流量传感器的出油口管路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3号快换接头的另一端与被测的液压模块的2号油口管路连接,4号快换接头的另一端与被测的液压模块的3号油口管路连接,5号快换接头的另一端与被测的液压模块的4号油口管路连接,6号快换接头的另一端与被测的液压模块的5号油口管路连接,7号快换接头的一端与被测的液压模块的6号油口管路连接,8号快换接头的一端与被测的液压模块的7号油口管路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3号快换接头、4号快换接头、5号快换接头,6号快换接头、7号快换接头与8号快换接头结构相同。所述的I号压力传感器、2号压力传感器、3号压力传感器、4号压力传感器、5号压力传感器与6号压力传感器结构相同,皆米用型号为PTS503-2. 5Mpa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的I号流量传感器与2号流量传感器结构相同,皆采用型号为LWGY-10的流量传感器。所述的I号可变节流阀与2号可变节流阀结构相同。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I号油液过滤器、三相异步电动机、柔性联轴器、液压齿轮泵、2号油液过滤器、压力表、I号快换接头、直动式溢流阀和2号快换接头。I号油液过滤器出油口与液压齿轮泵的进油口管路连接,I号油液过滤器置于在油箱中的液压油内,液压齿轮泵的出油口与2号油液过滤器的进油口管路连接,2号油液过滤器的出油口和压力表、直动式溢流阀的进油口与I号快换接头的进油口管路连接,直动式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油箱管路连接,2号快换接头的出油口与油箱管路连接,液压齿轮泵的输入轴与柔性联轴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柔性联轴器的另一端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I号快换接头的出油口与被测的液压模块的I号油口管路连接,2号快换接头的进油口与被测的液压模块的8号油口管路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I号快换接头与2号快换接头结构相同;所述的柔性联轴器是型号为GTM-6897的柔性联轴器;所述的压力表为采用雷尔达型号为YN60ZT-3. 5MPa的耐震压力表;液压齿轮泵采用型号是CB-B2. 5液压泵;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型号为YS-7124的电动机。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油箱的底端与换油截止阀的一端管路连接。一种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性能试验台测试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性能的试验方法,步骤如下I)利用在笔记本电脑上安装好的飞思卡尔公司出版的专业软件FreescaleCodeffarrior IDE中自带的程序编辑器编辑试验所需要的控制程序,然后笔记本电脑通过程序下载器P&E USB Multilink把控制程序下载到变速箱控制单元TCU中;2)将已下载控制程序的变速箱控制单元TCU用线束与液压模块和各传感器的输出端接口接通,再将变速箱控制单元TCU的通信接口与总线记录仪Vector CANcaseXL的接口用数据线连接到一起,同时将总线记录仪Vector CANcaseXL的另一个接口与笔记本电脑的USB接口用专用的数据线连接起来,并完成外围线束的连接;将安装好的被测的液压模块的I号油口与供油系统中的I号快换接头的出油口连接,完成试验的准备工作; 3)接通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性能测试试验台电源,启动试验台的液压齿轮泵进行供油,并缓慢调整直动式溢流阀的调压手柄将主油路的压力调整到液压模块需要的2MPa,按照实际车辆运行时各档位对电磁阀的动作要求,模拟占空比可调的频率信号驱动各个档位工作的电磁阀,并同时利用程序软件Vector CANape在笔记本电脑上对各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监控及试验数据的采集记录;4)将采集到的试验数据统一整理,对不同档位的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的形式,绘制电磁阀的电流-压力特性曲线图,研究电磁阀的特性,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的指标,如果试验结果偏差超过10%,则可判断被测的液压模块整体的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需要对被测的液压模块进行相应的优化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变速箱控制单元TCU来驱动液压模块上的各个电磁阀,可以根据实际车辆运行时的电磁阀工作状态来设定驱动电磁阀的信号,这样使得电磁阀的工作状态符合实际车辆不同运行时的工况;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以将整个双离合器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性能试验台,包括供油系统(3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模块性能试验台还包括试验附属油路(37);所述的试验附属油路(37)包括3号快换接头(15),1号压力传感器(16)、2号压力传感器(17)、4号快换接头(18)、5号快换接头(19),3号压力传感器(20)、4号压力传感器(21)、6号快换接头(22)、7号快换接头(23)、1号流量传感器(24)、5号压力传感器(25)、6号压力传感器(26)、2号流量传感器(27)、8号快换接头(28)、1号可变节流阀(29)、散热器(30)、3号油液过滤器(31)、2号可变节流阀(32)、2号换挡油缸(33)、1号换挡油缸(34)、2号离合器油缸(35)与1号离合器油缸(36);1号离合器油缸(36)的进出油口和1号压力传感器(16)的进油口与3号快换接头(15)的一端管路连接;2号离合器油缸(35)的进出油口和2号压力传感器(17)的进油口与4号快换接头(18)的一端管路连接;1号换挡油缸(34)的进出油口和3号压力传感器(20)的进油口与5号快换接头(19)的一端管路连接;2号换挡油缸(33)的进出油口和4号压力传感器(21)的进油口与6号快换接头(22)的一端管路连接;7号快换接头(23)的另一端与1号流量传感器(24)的一端管路连接,1号流量传感器(24)的另一端和2号节流阀(32)的一端管路连接,2号节流阀(32)的回油口与供油系统(38)中的油箱(2)管路连接,5号压力传感器(25)的进油口与1号流量传感器(24)的回油口管路连接;8号快换接头(28)的另一端与2号流量传感器(27)的一端管路连接,2号流量传感器(27)的出油口与3号油液过滤器(31)的一端管路连接,3号油液过滤器(31)的另一端与散热器(30)的一端管路连接,散热器(30)的另一端与1号可变节流阀(29)的一端管路连接,1号可变节流阀(29)的另一端与供油系统(38)中的油箱(2)管路连接,6号压力传感器(26)的进油口与2号流量传感器(27)的出油口管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雨龙李兴忠孙少华杨成李培军叶万华游同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