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北大学专利>正文

亚酞菁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34621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通过溶剂法制备一系列亚酞菁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外围苯环有取代和无取代的亚酞菁,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用于锂/亚硫酰氯电池催化,有明显的催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亚酞菁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该化合物在锂/亚硫酰氯电池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锂/亚硫酰氯(Li/S0Cl2)电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能化学电源,具有比能量高、体 积小、放电电压高和放电平台稳定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日益加剧,以及人们对于清洁能源的不断追求,该电池的研究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其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更体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意义。就目前Li/S0Cl2电池生产而言,世界上许多电池厂商均有销售各种规格锂/亚硫酰氯电池,其中一些成熟产品在电池容量,放电平稳性以及一致性等技术指标方面已较为优秀。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电池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即“电压滞后”和“安全性能”。所以,严重制约了锂/亚硫酰氯电池被广泛应用。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集中在制备先进正极材料,优化电解液,降低阻抗改进设计工艺等方面;但存在着研发周期长,设备工艺要求高,效费比较低等不足。如果要使电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仍需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亚酞菁于1972年由A. Meller等人首先合成,并于2年后由Kietaibl用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其分子结构;这是一种由3个异吲哚啉单元构成的,具有14-π电子共轭体系的有机大环化合物,在广义上可以认为是酞菁的同分异构体。对亚酞菁的广泛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在光学方面所具有的良好属性,鉴于光电属性在物理学上有很多通性,且亚酞菁具有较好的热与化学稳定性,这使得其具备了作为电池催化剂的基本属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涉及一种亚酞菁化合物,其结构如下式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亚酞菁化合物,其结构如下式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化合物,所述的化合物选自(轴向)氯代亚酞菁,(轴向)氯代硝基亚酞菁,(轴向)苯氧基取代亚酞菁及(轴向)对硝基苯氧基取代(硝基)亚酞菁。3.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两个步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反应步骤(I)的反应是在高沸点芳香族溶剂中通过回流反应进行,所述的高沸点芳香族溶剂是指沸点在100°C以上的芳香族溶剂,芳香族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氯苯,三氯苯,硝基苯或者氯萘及其任意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I)的反应是现在(TC以下进行10-60分钟,然后逐渐升温回流进行反应。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反应进行完成之后所得固体利用索氏提取器分别以石油醚和甲醇提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I)的反应是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8.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化合物作为催化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催化剂的用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通过溶剂法制备一系列亚酞菁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外围苯环有取代和无取代的亚酞菁,将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用于锂/亚硫酰氯电池催化,有明显的催化效果。文档编号H01M4/90GK102936260SQ201210455668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5日专利技术者赵建社, 宋超, 张荣兰, 李卓, 郭荣荣 申请人:西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亚酞菁化合物,其结构如下式所示.其中所述的R1选自H,NO2,CH3,CH3CH2,CH3CH2CH2,OCH3,F,Cl,Br之一,R2=R3=R4=H,R5=Br,Cl之一;或者R1=R2=NO2,CH3,CH3CH2,CH3CH2CH2,OCH3,F,Cl,Br之一,R3=R4=H,R5=Br,Cl之一;或者R1=R2=R3=R4=NO2,CH3,CH3CH2,CH3CH2CH2,OCH3,F,Cl,Br之一,R5=Br,Cl之一;其中R5=S或者O;R6选自H,NO2,F,Cl,Br,COOH,COOCH2,Ph,Py,OH,CH3,CH3CH2,CH3CH2CH2,OCH3之一。FSA000008057039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社宋超张荣兰李卓郭荣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