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10 阅读:4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该压铸模具,主要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层面接触的上盖板、上型腔板、下型腔板、下托板,起对位、固定作用的导栓、定位栓,传递压力作用的顶杆、顶杆盖、顶板,其特点是:上型腔板和下型腔板内设有横向排列的多个模型腔,主浇道设置在双列模型腔中间,横浇道设置在双行模型腔中间,上盖板内设置有温度测试孔,设置有冷却液流动通道,这种设置使浇铸液在浇道内不会或基本不会产生紊乱流,加之设置了测温和冷却装置,减少产品存在夹杂、气孔、裂缝的机会,能使金属液均匀分布,从而提高了成型后产品的成品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讲是一种压铸模具。 宵京技不现有的普通压铸模具,主要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层面接触的上盖板、上型腔板、下型腔 板、下托板,在上盖板、上型腔板、下型腔板、下托板之间设置有起对位、固定作用的导栓、 定位栓,还包括起传递压力作用的顶杆、顶杆盖、顶板,在上盖板、上型腔板、下型腔板内 设有供浇铸金属液流动的主浇道和横浇道,而现有的压铸模具,对其主浇道和横浇道以及设 在型腔板内的模型腔的排列布局没有统一的布局格式,只是依据产品大小而自行设定,对其 浇道的宽度、深度以及浇铸用的金属液到达模型腔的距离没有研究,只要废料与模型产品能 够分离即可,模具也不进行温度控制,因而产品存在夹杂、气孔、裂缝等现象,使成型后的 产品的成品合格率相对较低,生产成本增加。比如申请人单位现在所用的铝合金连杆压铸模 具,其主浇道和产品模型腔采用纵行排列,见图1,主浇道与横浇道两次垂直相交,浇道内 的浇铸液到达模型腔内的时间先后不一,先到达下部的模型腔内的浇铸液碰到模型腔壁后立 即冷却并返流,并且只有待下部模型腔浇铸液充满以后,浇铸液再往上部的模型腔注入,因 此,浇铸液在浇道内的直流、横流、返回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模具,主要包括从上至下依次为层面接触的上盖板(3)、上型腔板(4)、下型腔板(5)、下托板(6),在所述的上盖板(3)、上型腔板(4)、下型腔板(5)、下托板(6)之间设置有起对位、固定作用的导栓(7)、定位栓(8、9),还设有挤压下型腔板(5)进行合模的传递压力作用的顶杆(10)、顶杆盖(11)、顶板(12),在所述的上盖板(3)、上型腔板(4)、下型腔板(5)内设有供浇铸液通动的主浇道(1)和横浇道(2),其特点是:所述的上型腔板(4)和所述的下型腔板(5)之间设有多个模型腔(18),所述的多个模型腔(18)设置为水平排列,所述的主浇道(1)与所述的横浇道(2)垂直相交,所述的横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根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铭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