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612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11
一种新型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主要包括本体,压力控制阀阀芯,蓄能器柱塞,蓄能器主弹簧,蓄能器副弹簧,节流孔,压力设定阀弹簧,压力设定阀阀芯,快速充油阀芯,快速充油小孔。压力控制阀阀芯设置在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的本体内,压力控制阀阀芯内部设置有快速充油阀芯,蓄能器副弹簧的左端与快速充油阀芯的右端相互作用,蓄能器副弹簧的右端与蓄能器柱塞相互作用,蓄能器主弹簧的左端与压力控制阀阀芯相互作用,蓄能器主弹簧的右端与蓄能器柱塞相互作用,压力控制阀阀芯的部分内表面与快速充油阀芯形成一封油容腔,该封油容腔通过压力控制阀阀芯上的快速充油小孔与压力控制阀阀芯外部的空间相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特别是一种能够有效缩短大型工程机械及重型卡车换挡时间的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
技术介绍
随着工程机械及重型卡车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们对于换挡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动力换挡变速箱在国内工程机械及重型卡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动力换挡变速箱的重要特性就是换挡平稳性和快速性,主要靠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控制换挡离合器的结合来保证。换挡离合器的全部结合过程中需要经历离合器液压油缸的三个阶段快速充油阶段、缓冲升压阶段和阶跃升压阶段。其中,快速充油阶段需要克服换挡离合器分离弹簧的预 压力,消除摩擦片的间隙,该阶段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换挡时间的长短。目前市面上的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广泛采用图I所示结构,I-本体,2-压力控制阀可调阀口,3-进油口,4-回油小孔,5-压力控制阀阀芯,6-回油道一,7-蓄能器柱塞,8-蓄能器主弹簧,9-蓄能器副弹簧,10-蓄能器背腔C2腔,11-节流孔,12-阀盖,13-紧固螺栓,14-压力设定阀弹簧,15-回油道二,16-C3腔,17-压力设定阀阀芯,18-压力设定阀进油腔,19-回油道三,20-主压力腔,21-隔断面一,22-压力控制阀阀芯左台阶面一,23-压力控制阀阀芯左端面。采用该结构的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在换挡初期,换挡离合器油缸迅速充油,在液压油克服换挡离合器分离弹簧的预压力,消除摩擦片间隙的过程中,压力控制阀阀芯出油口处的油压上升,并直接作用于压力控制阀阀芯左端,引起压力控制阀阀芯右移,从而导致在换挡离合器摩擦片间隙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压力控制阀阀芯可调阀口 2开度减小,油液不能以最快速度充入换挡离合器油缸,最终导致换挡离合器充油过程延长,换挡时间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结构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缩短换挡时间的新型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主要包括I-本体,2-压力控制阀可调阀口,3-进油口,4-回油小孔,5-压力控制阀阀芯,6-回油道一,7-蓄能器柱塞,8-蓄能器主弹簧,9-蓄能器副弹簧,10-蓄能器背腔C2腔,11-节流孔,12-阀盖,13-紧固螺栓,14-压力设定阀弹簧,15-回油道二,16-C3腔,17-压力设定阀阀芯,18-压力设定阀进油腔,19-回油道三,20-主压力腔,21-隔断面一,22-压力控制阀阀芯左台阶面一,23-压力控制阀阀芯左端面,24-快速充油阀芯,25-快速充油小孔。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通过蓄能器主弹簧、快速充油阀芯及蓄能器副弹簧与蓄能器柱塞相互作用,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进油口经过油泵来油通道与油泵压力油口相通,压力控制阀阀芯出油口分别与压力设定阀进油腔及压力控制阀阀芯左端油腔相连通,同时,经过换挡离合器油缸通道与换挡离合器油缸相连,以及经过节流孔11后与蓄能器背腔相连。初始状态下,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在蓄能器主弹簧和蓄能器副弹簧的作用下处在最左端位置;所述蓄能器柱塞在蓄能器主弹簧和蓄能器副弹簧的作用下处在最右端位置;所述压力设定阀阀芯在压力设定阀芯弹簧的作用下处在最左端位置;所述快速充油阀芯在蓄能器副弹簧的作用下处在最左端。当主压力腔的油压较低时,回油小孔没有被全部闭合,蓄能器背腔与蓄能器弹簧腔通过压力控制阀阀芯上的回油小孔相连,蓄能器弹簧腔通过压力设定阀芯与回油通道(通油箱)相连,蓄能器弹簧腔内的液压油排回油箱。所述快速充油阀芯设置于压力控制阀阀芯的内部,压力控制阀阀芯的内表面与快速充油阀芯的左端面形成一容腔(快速充油容腔),压力控制阀阀芯的内表面与快速充油阀芯的圆柱外表面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快速充油容腔通过压力控制阀阀芯上的快速充油小孔与主压力腔相通。 换挡后,随着换挡离合器油缸的不断充油,液压油开始克服换挡离合器分离弹簧的预压力,摩擦片的间隙不断减小,在此过程中,压力控制阀阀芯出油口处(即主压力腔)的油压上升,压力控制阀阀芯出油口处的油液通过压力控制阀阀芯上的快速充油小孔进入压力控制阀阀芯的内腔与快速充油阀芯左端面形成的空间,抵消了部分压力控制阀阀芯出口处的压力油作用在压力控制阀阀芯上左端面的使其右移的作用力,在换挡离合器摩擦片间隙消除之前,压力控制阀阀芯受到较小的向右的推力,压力控制阀可调阀口保持较大开度,使液压油能以较快的速度充入换挡离合器液压油缸(即换当离合器油缸)。当换挡离合器的摩擦片间隙消除后,压力控制阀阀芯出油口处的油压上升。主压力腔20的压力开始上升,克服蓄能器主弹簧和蓄能器副弹簧的作用力,推动压力控制阀阀芯5和快速充油阀芯21向右移动,使蓄能器背腔和蓄能器弹簧腔间的通道逐渐关小,直到关闭;开始调压,主压力腔的油液压力逐渐上升;当压力上升到压力设定阀17的开启压力时,所述压力设定阀芯克服压力设定阀芯弹簧的作用力右移而开启,同时切断蓄能器弹簧腔与回油通道(通油箱)之间的油路,主压力腔的液压油通过压力设定阀芯进入蓄能器弹簧腔,此时蓄能器弹簧腔和蓄能器背腔油压相等且都等于压力控制阀阀芯出油口处的油压,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在蓄能器主弹簧和蓄能器副弹簧的作用下移至最左边,而蓄能器柱塞在蓄能器主弹簧和蓄能器副弹簧的作用下移至最右边,快速充油阀芯也在蓄能器副弹簧的作用下移至最左边,压力控制阀阀芯出油口处的油压阶跃上升至系统最大值,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针对某一离合器液压油缸的换挡调压过程全部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快速充油小孔和快速充油阀芯来减小压力控制阀阀芯在换挡离合器快速充油阶段右移的位置,从而在快速充油阶段能够始终保持压力控制阀可调阀口开度较大,使液压油以较快的速度充入换挡离合器液压油缸,有效缩短换挡时间。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I是目前的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的结构图。图2是图I所示的目前的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的液压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图。图I、图2、图3中,I-本体,2-压力控制阀可调阀口,3-进油口,4_回油小孔,5_压力控制阀阀芯,6-回油道一,7-蓄能器柱塞,8-蓄能器主弹簧,9-蓄能器副弹簧,10-蓄能器背腔C2腔,11-节流孔,12-阀盖,13-紧固螺栓,14-压力设定阀弹簧,15-回油道二,16-C3腔,17-压力设定阀阀芯,18-压力设定阀进油腔,19-回油道三,20-主压力腔,21-隔断面一,22-压力控制阀阀芯左台阶面一,23-压力控制阀阀芯左端面,24-快速充油阀芯,25-快速充油小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参见图3,一种新型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主要包括本体,压力控制阀阀芯,蓄能器柱塞,蓄能器主弹簧,蓄能器副弹簧,节流孔,压力设定阀弹簧,压力设定阀阀芯,快速充油阀芯,快速充油小孔。压力控制阀阀芯设置在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的本体内,压力控制阀阀芯内部设置有快速充油阀芯,蓄能器副弹簧的左端与快速充油阀芯的右端相互作用,蓄能器副弹簧的右端与蓄能器柱塞相互作用,蓄能器主弹簧的左端与压力控制阀阀芯相互作用,蓄能器主弹簧的右端与蓄能器柱塞相互作用,压力控制阀阀芯的部分内表面与快速充 油阀芯形成一封油容腔,该封油容腔通过压力控制阀阀芯上的快速充油小孔与压力控制阀阀芯外部的空间相通。特别地,快速充油阀芯设置在压力控制阀阀芯的内部。快速充油阀芯的部分圆柱外表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主要包括本体,压力控制阀阀芯,蓄能器柱塞,蓄能器主弹簧,蓄能器副弹簧,节流孔,压力设定阀弹簧,压力设定阀阀芯,快速充油阀芯,快速充油小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设置在所述的液压换挡压力调节阀的所述本体内,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内部设置有所述快速充油阀芯,所述蓄能器副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快速充油阀芯的右端相互作用,所述蓄能器副弹簧的右端与所述蓄能器柱塞相互作用,所述蓄能器主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相互作用,所述蓄能器主弹簧的右端与所述蓄能器柱塞相互作用,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的部分内表面与所述快速充油阀芯形成一封油容腔,所述封油容腔通过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上的所述快速充油小孔与所述压力控制阀阀芯外部的空间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嘉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