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980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装设于变速箱上,包括换向支架、连接拉杆和档位摇臂支架。换向支架具有旋转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固定装设于旋转部上,换向支架的旋转部枢装于变速箱上设置的第一安装轴上。档位摇臂支架可活动的装设于变速箱上设置的第二安装轴上。连接拉杆一端装设于换向支架上,另一端装设于档位摇臂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换向支架和连接拉杆的结构设计,拉索不需直接连接于档位摇臂支架上通过拉索带动档位摇臂支架换挡,从而避免了拉索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和摩擦,提高了拉索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自动变速箱档位摇臂支架处于变速箱体的下部,由于前舱零部件繁多,空间狭小,在布置换挡拉索时,所述拉索需绕过其他零部件与变速箱下部的档位摇臂支架连接,从而所述拉索易与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及摩擦,影响拉索使用寿命和性能,且存在装配困难,占用空间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下,且成本较低,其还具有拉索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装设于变速箱上,包括换向支架、连接拉杆和档位摇臂支架。所述换向支架呈“V”形结构,所述换向支架具有旋转部和连接部,所述旋转部上贯穿开设有枢装孔,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呈“V”形结构的固定装设于所述旋转部上,所述换向支架通过旋转部的枢装孔枢装于所述变速箱上设置的第一安装轴上。所述档位摇臂支架呈板状结构,该档位摇臂支架的两端向外凸设形成安装片,且安装片上分别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档位摇臂支架通过上端安装孔可活动的装设于所述变速箱上设置的第二安装轴上。所述连接拉杆具有拉杆本体和固定于拉杆本体两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装设于换向支架的第二连接部的自由端,另一端装设于所述档位摇臂支架的下端安装片上。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夹角为60度。优选地,所述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还包括拉索,该拉索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自由端端部。优选地,所述变速箱的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优选地,所述支架的第二连接部的自由端端部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连接拉杆的安装部的一端装设于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固定轴上,所述档位摇臂支架的下端安装片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连接拉杆的安装部的另一端装设于档位摇臂支架的下端安装片设有第二固定轴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由于所述换向支架和连接拉杆的结构设计,所述拉索不需直接连接于档位摇臂支架上通过拉索带动档位摇臂支架换挡,改变了拉索的布置位置,从而避免了拉索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和摩擦,提高了拉索的使用寿命,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成本较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换向支架—1、旋转部—11、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第一固定轴—123、连接拉杆—2、拉杆本体—21、安装部—22、档位摇臂支架—3、安装片—31、第二固定轴—32、拉索—4、变速箱—5、第一安装轴—51、第二安装轴—52。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装设于变速箱5上,该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包括换向支架1、连接拉杆2和档位摇臂支架3。所述换向支架1呈“V”形结构,所述换向支架1具有旋转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旋转部11上贯穿开设有枢装孔,所述连接部12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呈“V”形结构的固定装设于所述旋转部11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21位于第二连接部122的左上方位置处。所述换向支架1通过旋转部11的枢装孔枢装于所述变速箱5上设置的第一安装轴51上。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呈板状结构,该档位摇臂支架3的两端向外凸设形成安装片31,且安装片31上分别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通过上端安装孔可活动的装设于所述变速箱5上设置的第二安装轴52上。所述连接拉杆2具有拉杆本体21和固定于拉杆本体21两端的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的一端装设于换向支架1的第二连接部122的自由端,另一端装设于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的下端安装片3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2的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之间夹角为60度,能有效的提高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之间动力传递。所述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还包括拉索4,该拉索4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1的自由端端部,该拉索4的结构设计用于将拉动拉索4的传递至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使其旋转换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箱5的第一安装轴51和第二安装轴52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提高了连接拉杆2力的传递效率。所述支架1的第二连接部122的自由端端部设有第一固定轴123,所述连接拉杆2的安装部22的一端装设于第二连接部122的第一固定轴123上,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的下端安装片31设有第二固定轴32,所述连接拉杆2的安装部22的另一端装设于档位摇臂支架3的下端安装片31设有的第二固定轴32上。本技术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当汽车需要换挡时,驾驶员拉动拉索4,拉索4带动所述换向支架1的第一连接部121向上运动,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带动换向支架1绕第一安装轴51顺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支架1的第二连接部122带动连接拉杆2向左运动,进而所述连接拉杆2带动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的下端安装片31绕第二安装轴52顺时针旋转,完成换挡。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由于所述换向支架1和连接拉杆2的结构设计,所述拉索4不需直接连接于档位摇臂支架3上通过拉索带动档位摇臂支架3换挡,改变了拉索4的布置位置,从而避免了拉索4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和摩擦,提高了拉索4的使用寿命,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成本较低。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技术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装设于变速箱(5)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支架(1)、连接拉杆(2)和档位摇臂支架(3),所述换向支架(1)呈“V”形结构,所述换向支架(1)具有旋转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旋转部(11)上贯穿开设有枢装孔,所述连接部(12)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呈“V”形结构的固定装设于所述旋转部(11)上,所述换向支架(1)通过旋转部(11)的枢装孔枢装于所述变速箱(5)上设置的第一安装轴(51)上,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呈板状结构,该档位摇臂支架(3)的两端向外凸设形成安装片(31),且安装片(31)上分别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通过上端安装孔可活动的装设于所述变速箱(5)上设置的第二安装轴(52)上,所述连接拉杆(2)具有拉杆本体(21)和固定于拉杆本体(21)两端的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的一端装设于换向支架(1)的第二连接部(122)的自由端,另一端装设于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的下端安装片(3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挡连杆机构,装设于变速箱(5)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支架(1)、连接拉杆(2)和档位摇臂支架(3),所述换向支架(1)呈“V”形结构,所述换向支架(1)具有旋转部(11)和连接部(12),所述旋转部(11)上贯穿开设有枢装孔,所述连接部(12)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呈“V”形结构的固定装设于所述旋转部(11)上,所述换向支架(1)通过旋转部(11)的枢装孔枢装于所述变速箱(5)上设置的第一安装轴(51)上,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呈板状结构,该档位摇臂支架(3)的两端向外凸设形成安装片(31),且安装片(31)上分别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通过上端安装孔可活动的装设于所述变速箱(5)上设置的第二安装轴(52)上,所述连接拉杆(2)具有拉杆本体(21)和固定于拉杆本体(21)两端的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的一端装设于换向支架(1)的第二连接部(122)的自由端,另一端装设于所述档位摇臂支架(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