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滑轨、具有该座椅滑轨的驾驶室及车辆。其中,座椅滑轨包括滑动连接的内滑轨和外滑轨,座椅滑轨还包括垫块,连接于内滑轨远离外滑轨的安装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座椅滑轨,在内滑轨的安装面上连接有垫块,安装时,将安装面置于地毯上,将整个座椅滑轨固定连接在车身钣金上,垫块的设置增加了座椅和地毯之间的距离,座椅移动时,不会与地毯产生干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滑轨、具有该座椅滑轨的驾驶室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卡车驾驶室中,座椅和地毯是两个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一般而言,地毯铺设在车身钣金上,在地毯上开有安装过孔,座椅穿过该安装过孔与车身钣金相连接。连接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座椅通过座椅骨架固定连接在车身钣金上;另一种是座椅通过滑轨连接在车身钣金上,滑动连接使座椅可以前后调节。目前,驾驶室中的地毯成型工艺一般采用挤出成型或发泡成型,该种成型工艺使地毯厚度不均匀。对于座椅采用滑轨与钣金连接的方式,由于地毯厚度不均匀,使滑轨容易与地毯干涉,造成座椅滑动困难,同时,也容易划伤地毯。针对这一问题,一般通过在安装孔内放置垫片的方式来增加座椅与地毯之间的距离,但该种安装方式使座椅装配困难,增加了装配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座椅滑轨、具有该座椅滑轨的驾驶室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滑轨容易与地毯发生干涉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滑轨,包括滑动连接的内滑轨和外滑轨;该座椅还包括垫块,连接于内滑轨远离外滑轨的安装面。进一步地,垫块包括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均连接于内滑轨的安装面。进一步地,该座椅滑轨还包括第三垫块,连接于内滑轨的安装面;且置于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之间。进一步地,第三垫块的长度大于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的长度。进一步地,第一垫块、第二垫块和第三垫块的高度相同。进一步地,该座椅滑轨还包括连接于内滑轨和外滑轨的滑轨操作手柄,用于控制外滑轨相对内滑轨滑动。进一步地,第一垫块、第二垫块和第三垫块与内滑轨的安装面焊接。本技术中的座椅滑轨,在内滑轨的安装面上连接有垫块,安装时,将安装面置于地毯上,将内滑轨固定连接在车身钣金上。垫块的设置增加了座椅和地毯之间的距离,座椅移动时,不会与地毯之间产生干涉。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驾驶室,其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座椅滑轨。又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座椅滑轨。由于座椅滑轨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座椅滑轨的驾驶室及车辆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座椅滑轨实施例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座椅滑轨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第一垫块2第二垫块·3第三垫块4内滑轨5滑轨操纵手柄6外滑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在内滑轨的安装面设置垫块,来增加座椅与地毯之间的距离,以解决座椅移动时与地毯相干涉的问题。参见图I、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该实施例至少包括内滑轨4、外滑轨6和垫块。参见图2及结合现有技术可知,内滑轨4与外滑轨6滑动连接,并且,内滑轨4远离外滑轨6的面为安装面41。安装时,先将座椅安装在外滑轨6上,再将安装面41置于驾驶室的地毯上,最后将内滑轨4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内滑轨4的安装面41上连接有垫块。垫块的设置,增加了座椅和地毯之间的距离,座椅移动时,不会与地毯之间产生干涉。由于本实施例中,垫块设置在内滑轨上,与现有技术中在连接孔内增加垫片相比,安装方式简单,拆卸较为方便。如图I所示,优选地,垫块进一步包括第一垫块I、第二垫块2和第三垫块3,三个垫块均连接在内滑轨4的安装面41。并且,第一垫块I和第二垫块2靠近内滑轨4的两端布置,第三垫块3置于第一垫块I和第二垫块2之间。一般而言,座椅滑轨的尺寸较长,第一垫块I和第二垫块2之间的跨度较大,容易使置于两垫块中间部分的地毯凸起,第三垫块3的设置可以将凸起的地毯压平。具体实施时,可以选择第三垫块3的长度L大于第一垫块I的长度LI和第二垫块2的长度L2,以使第三垫块3与地毯之间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压平地毯。为了使内滑轨4受力均匀,具体实施时,可以使第一垫块I、第二垫块2和第三垫块3具有相同的高度h。具体实施时,三个垫块与内滑轨4安装面41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焊接,也可以选择其他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本技术对其不做限定。此外,内滑轨4与车身钣金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优选地,参见图I,座椅滑轨还包括滑轨操作手柄5,连接于内滑轨4和外滑轨6上。本领域人应当理解,在滑轨操作手柄5上拉时,外滑轨6可以相对内滑轨4移动,调整座椅的位置,待位置合适时,松开手柄,外滑轨6与内滑轨4相对固定。由于滑轨操作手柄5的结构及与内滑轨4和外滑轨6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人所公知,故本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图I、图2中给出了三个垫块的实施方式,其实,在具体实施时,垫块的数量并不仅限于三个,一个可以、两个可以、多于三个也可以,本技术对其具体数量不做任何限定。当选择一个时,垫块的长度L可以与内滑轨的长度相同,或者稍短于内滑轨的长度,只要能够维持内滑轨平衡即可。本技术中的座椅滑轨,在内滑轨的安装面连接有垫块,垫块的设置增加了座椅和地毯之间的距离,座椅移动时,不会再与地毯相互干涉。另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驾驶室,其上安装有上述任一种座椅滑轨。其中, 座椅滑轨的结构参照上述说明即可,本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由于座椅滑轨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座椅滑轨的驾驶室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O又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其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驾驶室,具体结构参照上述说明即可,本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由于驾驶室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驾驶室的车辆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滑轨,包括 滑动连接的内滑轨(4)和外滑轨(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垫块,连接于所述内滑轨(4)远离所述外滑轨(6)的安装面(4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包括第一垫块(I)和第二垫块(2),均连接于所述内滑轨(4)的安装面(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垫块(3),连接于所述内滑轨(4)的安装面(41);且置于所述第一垫块(I)和所述第二垫块(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垫块(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垫块(I)和所述第二垫块(2)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块(I)、第二垫块(2)和第三垫块(3)的高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内滑轨(4)和外滑轨(6)的滑轨操作手柄(5),用于控制所述外滑轨(6)相对所述内滑轨(4)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块(I)、第二垫块(2)和第三垫块(3)与所述内滑轨(4)的安装面(41)焊接。8.一种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其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轨。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滑轨,包括:滑动连接的内滑轨(4)和外滑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块,连接于所述内滑轨(4)远离所述外滑轨(6)的安装面(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刘令,曾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