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行程座椅的供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645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长行程座椅的供电结构,包括座椅和供座椅滑动的一对座椅地滑轨,其还包括:一固定在车身底板上、用以支撑线束的壳体,在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与座椅地滑轨平行的滑槽;一滑动配置在滑槽中的线束导向滑块,线束导向滑块依靠座椅推动而与座椅同步来回滑移;一中间部分穿过线束导向滑块的线束,线束具有由线束导向滑块向壳体外延伸的外线束部和由线束导向滑块向壳体内延伸的内线束部,其中在外线束部的端部设置有与座椅连接的第一线束端口,在内线束部的端部设置有与车身连接的第二线束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滑轨系统可独立构成,因此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从而也可使用于不同滑轨的车辆中,从而扩大产量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动座椅供电装置,特别涉及ー种长行程座椅的供电结构,该结构能够为前后调节行程超过600mm的座椅提供电カ及信号传递。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乘客对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座椅上的电动/电子设备也随之发展,对于轿车,因为座椅的前后调节行程一般小于300mm,不会超过座椅的座垫长度,电源及信号线可直接接到车身。但是对于MVP商务车的中排座椅,前后调节行程比较大,一般会超过座椅的座垫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采用与一般轿车的供电形式,即直接连接到车身,就会产生线束外露、外观不良、线束易被损坏等问题。 目前有解决座椅长行程所导致的线束外露而产生安全隐患和外观问题的现有技木。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成本高等缺点。I :特开2004-210084号公报(第10页,图11、图12)(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ー种座椅供电结构,该供电结构使汽车座椅在滑动情况下,与座椅连接的供电线束不被干涉地收纳于座椅中。下面结合附图14来对专利文献I的座椅供电结构进行说明,此座椅供电结构如下在滑轨101附近且在地板上设有电缆布置导轨102,在电缆布置导轨102内布置线束103,通过滑轨上侧104以及托架臂105支承与座椅侧的配线106相连的联接器107,这样既可供电,又可避免线束外漏。但是,专利文献I中供电结构,部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组装花费时间多,且供电电缆装置中应避免浸入液体、尘等杂质。2、特开2006-CN 1800544A号(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ー种座椅供电结构结合附图15来对专利文献2的座椅供电结构进行说明,此模块包括供电拖链电缆201,包括供电拖链电缆导轨202、连接部件203和线束204。通过连接部件203使设置在车身地板上的供电拖链电缆201与座椅相连,因此当座椅滑动时,供电拖链电缆201与座椅一起滑动。供电拖链电缆201封闭地嵌在车身地板和地毯之间,因此,在座椅滑动过程避免线束外漏问题。但是,专利文献2中供电模块,导线拖链电缆成本高,结构较复杂,在拖动过程可能出现异响问题,且拖链拐角半径小,在一定使用周期后,拖链容易出现疲劳损坏。美国专利US6997499G公开的座椅供电结构,其是在车身地板上设置ー个容线槽,将电缆收纳在该容线槽内,这样的座椅供电结构需要在车身底板上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容线槽,无形中增加的车身底板的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座椅供电结构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实现车身到座椅传递电カ及信号的长行程座椅的供电结构,该供电结构能帮助座椅实现长行程的前后调节,可达600_,且不出现供电线束外露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长行程座椅的供电结构,包括座椅和供座椅滑动的一对座椅地滑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在车身底板上、用以支撑线束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与座椅地滑轨平行的滑槽;ー滑动配置在所述滑槽中的线束导向滑块,所述线束导向滑块依靠座椅推动而与座椅同步来回滑移;一中间部分穿过所述线束导向滑块的线束,所述线束具有由所述线束导向滑块向壳体外延伸的外线束部和由所述线束导向滑块向壳体内延伸的内线束部,其中在所述外线束部的端部设置有与座椅连接的第一线束端ロ,在所述内线束部的端部设置有与车身连接的第二线束端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线束部和内线束部具有足够多的被延伸余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一与所述座椅地滑轨平行的线束导向滑轨,所述线束导向滑块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线束导向滑轨配合,以保证所述线束导向滑块沿所述线束导向滑轨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束穿过所述线束导向滑块的中间采用扁平排线方式进行排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导向滑块包括一线束导向滑块本体和线束导向滑块封盖,所述线束导向滑块大致呈T字型结构并在所述线束导向滑块本体内开设有ー线束穿过腔,所述线束穿过腔的上、下部均开设有线束出ロ ;大致呈T字型结构的线束导向滑块本体的横档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而大致呈T字型结构的线束导向滑块本体的直档部穿过所述壳体上的滑槽;在所述大致呈T字型结构的线束导向滑块的横档部的一端配置有与所述线束导向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滑槽上配置有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上开设有一所述滑槽平行的线束导向滑块伸出缝,所述线束导向滑块的直档部由所述线束导向滑块伸出缝伸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座椅上设置有向下延伸、驱动所述线束导向滑块前后移动的座椅前、后挡点,所述座椅前、后挡点位于所述线束导向滑块的前后两侦牝其中座椅后挡点驱动所述线束导向滑块向前移动,所述座椅前挡点驱动所述线束导向滑块向后移动。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配置在所述ー对座椅地滑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三角形壳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除了中间部分外均采用软质材料包覆。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滑轨系统可独立构成,因此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从而也可使用于不同滑轨的车辆中,从而扩大产量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座椅、座椅地滑轨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结构装配后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I的A向视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结构中壳体、线束导向滑块和座椅前、后挡点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结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结构中线束与线束导向滑块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座椅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座椅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线束导向滑块和线束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座椅处于最前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座椅处于最前位置时的线束导向滑块和线束的状态示意图。图11为座椅处于最后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为座椅处于最后位直时的线束导向滑块和线束的状态不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结构中线束导向滑块受カ关系示意图。图14为专利文献I座椅供电结构示意图。图15为专利文献2座椅供电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如下參见图I至图2,图I至图2给出了座椅、座椅地滑轨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结构装配后的整体示意图,由图I至图3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结构300安装在车身地板400上,位于固定于车身地板400上的一对座椅地滑轨610、620之间,其安装的前后位置取决于座椅500设计位置。參见图3至图6,图中给出的供电结构300包括一个采用紧固件固定在车身底板400上、用以支撑线束的壳体310,壳体310为ー三角形壳体,其位于固定于车身地板400上的一对座椅地滑轨610、620之间,其安装的前后位置取决于座椅500设计位置。在壳体310的顶面上开设有与座椅地滑轨610、620平行的滑槽311,在壳体310的滑槽311上配置有一装饰盖320,装饰盖320上开设有ー滑槽311平行的线束导向滑块伸出缝 321。在壳体310内安装有一座椅地滑轨610、620平行的线束导向滑轨330。供电结构300中的线束导向滑块340包括一线束导向滑块本体341和线束导向滑块封盖342,线束导向滑块341大致呈T字型结构并在线束导向滑块本体341内开设有ー线束穿过腔(图中未示出),线束穿过腔的上、下部均开设有线束出口 34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长行程座椅的供电结构,包括座椅和供座椅滑动的一对座椅地滑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在车身底板上、用以支撑线束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与座椅地滑轨平行的滑槽;一滑动配置在所述滑槽中的线束导向滑块,所述线束导向滑块依靠座椅推动而与座椅同步来回滑移;一中间部分穿过所述线束导向滑块的线束,所述线束具有由所述线束导向滑块向壳体外延伸的外线束部和由所述线束导向滑块向壳体内延伸的内线束部,其中在所述外线束部的端部设置有与座椅连接的第一线束端口,在所述内线束部的端部设置有与车身连接的第二线束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勇张辉严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延锋江森座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