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滑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973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固定在汽车底板上的滑芯、固定在座椅底部的滑壳和置于所述滑壳和滑芯之间的保持架组件,所述滑芯设置在所述滑壳内部,所述保持架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所述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均包括保持架和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的多个滚柱,所述滚柱包括圆柱形滚柱和内凹形滚柱。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滑动灵活、左右窜动间隙小、整体结构稳定的优点,使用寿命长,充分满足客户对滑轨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滑轨
技术介绍
在我国,汽车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汽车滑轨行业伴随着汽车行业而产生,滑轨是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件之一。现有的汽车座椅,尤其是驾驶座椅,都要求其具有灵活的前后调节能力,以便更好的满足不同驾驶人员对座椅位置的要求。而实现汽车座椅前后调节主要是依靠座椅下方的滑轨来实现的。现有的滑轨一般由滑壳、滑芯和置于滑壳和滑芯之间的滚珠组成,现有的滑轨存在着滑动不够灵活,会左右窜动,结构不够稳定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滑轨滑动灵活,左右窜动间隙小,结构稳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固定在汽车底板上的滑芯、固定在座椅底部的滑壳和置于所述滑壳和滑芯之间的保持架组件,所述滑芯设置在所述滑壳内部,所述保持架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所述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均包括保持架和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的多个滚柱,所述滚柱包括圆柱形滚柱和内凹形滚柱。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芯包括“U”形主体部,所述“U”形主体部两侧边向外折弯后分别形成一个圆弧部,所述滑壳包括倒“U”形主体部和两个侧边部,所述倒“U”形主体部上设有两个内凹部,所述侧边部上设有多个塑料套,所述塑料套设置在所述侧边部和圆弧部之间。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包括两个支架和设置在两个支架之间的连接轴,所述圆柱形滚柱和内凹形滚柱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以所述连接轴为轴线转动。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滚柱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和圆弧部相接触,所述内凹形滚柱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和圆弧部相接触,所述内凹形滚柱上的内凹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和圆弧部相配合。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壳和滑芯上设有锁紧装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滚柱等间距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滚柱和内凹形滚柱间隔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内凹形滚柱之间设有两个圆柱形滚柱。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保持架为塑料保持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汽车座椅滑轨,具有滑动灵活、左右窜动间隙小、整体结构稳定的优点,使用寿命长,充分满足客户对滑轨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汽车座椅滑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左、右保持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滑壳的俯视图;图4是图I在A-A向上圆柱形滚柱处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I在A-A向上内凹形滚柱处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汽车座椅滑轨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滑壳,11、内凹部,12、侧边部,13、倒“U”形主体部,2、滑芯,21、圆弧部,22、“U”形主体部,3、保持架,31、支架,32、连接轴,4、圆柱形滚柱,5、内凹形滚柱,6、塑料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I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实施例I :如图I至图5所示,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包括固定在汽车底板上的滑芯2、固定在座椅底部的滑壳I和置于所述滑壳I和滑芯2之间的保持架组件,所述滑芯2设置在所述滑壳I内部,所述保持架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所述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均包括保持架3和设置在所述保持架3上的多个滚柱,所述滚柱包括圆柱形滚柱4和内凹形滚柱5。所述滑芯2包括“U”形主体部22,所述“U”形主体部22两侧边向外折弯后分别形成一个圆弧部21,所述滑壳I包括倒“U”形主体部13和两个侧边部12,所述倒“U”形主体部13上设有两个内凹部11,所述侧边部12上设有多个塑料套6,本实施例优选塑料套6个数为八个,所述滑壳I左右两个侧边部12上各安装四个,所述塑料套6设置在所述侧边部12和圆弧部21之间,滑轨的上下间隙由滚柱及塑料套6控制。所述保持架3包括两个支架31和设置在两个支架之间的连接轴32,所述圆柱形滚柱4和内凹形滚柱5设置在所述连接轴32上,并以所述连接轴32为轴线转动,便于所述滑芯2在滑壳I内灵活滑动。所述圆柱形滚柱4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11和圆弧部21相接触,所述内凹形滚柱5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11和圆弧部21相接触,所述内凹形滚柱5上的内凹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11和圆弧部21相配合。所述圆柱形滚柱4的主要作用是滚动与承载,所述内凹形滚柱5与所述内凹部11和圆弧部21相结合,主要起到了滚动与限位的作用,减小了滑轨的左右窜动间隙。所述滑壳I和滑芯2上设有锁紧装置,当汽车座椅调节到适当位置,采用所述锁紧装置锁止滑芯2。所述滚柱等间距设置。所述圆柱形滚柱4和内凹形滚柱5间隔设置。所述保持架3为塑料保持架,本实施例优选采用高强尼龙制成,强度高,耐磨性好。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技术汽车座椅滑轨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I的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每相邻两个内凹形滚柱5之间设有两个圆柱形滚柱4。本技术汽车座椅滑轨,具有滑动灵活、左右窜动间隙小、整体结构稳定的优点,使用寿命长,充分满足客户对滑轨的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汽车底板上的滑芯、固定在座椅底部的滑壳和置于所述滑壳和滑芯之间的保持架组件,所述滑芯设置在所述滑壳内部,所述保持架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所述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均包括保持架和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的多个滚柱,所述滚柱包括圆柱形滚柱和内凹形滚柱。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芯包括“U”形主体部,所述“U”形主体部两侧边向外折弯后分别形成一个圆弧部,所述滑壳包括倒“U”形主体部和两个侧边部,所述倒“U”形主体部上设有两个内凹部,所述侧边部上设有多个塑料套,所述塑料套设置在所述侧边部和圆弧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包括两个支架和设置在两个支架之间的连接轴,所述圆柱形滚柱和内凹形滚柱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以所述连接轴为轴线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滚柱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和圆弧部相接触,所述内凹形滚柱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和圆弧部相接触,所述内凹形滚柱上的内凹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和圆弧部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壳和滑芯上设有锁紧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柱等间距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滚柱和内凹形滚柱间隔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内凹形滚柱之间设有两个圆柱形滚柱。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为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汽车底板上的滑芯、固定在座椅底部的滑壳和置于所述滑壳和滑芯之间的保持架组件,所述滑芯设置在所述滑壳内部,所述保持架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所述左保持架组件和右保持架组件均包括保持架和设置在所述保持架上的多个滚柱,所述滚柱包括圆柱形滚柱和内凹形滚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其大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华阳万联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