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凸焊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967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凸焊电极,包括上电极杆及设于上电极杆下方的下电极杆,在所述上电极杆上设有上电极头,在所述下电极杆上设有下电极头,所述下电极头上设有定位销;位于所述下电极头上方的上电极头一端上端面为与待焊接钣金件弯曲部位相适配的与水平面呈一夹角的斜面;所述新型凸焊电极,待焊接钣金件能不受自身形状结构的影响,直接在所述凸焊电极上完成焊接;不仅能够保证焊接质量,杜绝了后期生产时出现螺母孔错位等质量缺陷,且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中车身钣金件凸焊螺母时所用的一种新型凸焊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焊装的生产工艺中,螺母的焊接一般采用常规的凸焊电极。电极杆上下电极处于一条与水平面垂直的直线上;此时,钣金件在焊接螺母的地方弯曲角度要求大于90度;对于形状较为复杂的车身钣金件及一般板件部位较为特殊的位置,如钣金件弯曲状态为“C”型的板件,常规电极则无法焊接;如图4所示,图中钣金件9的钣金孔13是用来焊接凸焊螺母的工艺孔,此孔正上方为钣金件的另一翻边曲面,孔中心距曲面垂直距离不足30_ ;若以此孔为定位孔对凸焊螺母进行焊接,则现有凸焊电极无法实现。对于此种较为特殊的钣金件的焊接,采用的常用焊接方式为,首先将凸焊螺母焊接在小件上,然后再将小件与板件进行焊接;这样不仅会增加成本,又使得焊装生产时质量难以保证;比如,焊接时小件在夹具上无法定位,焊钳无法打点,焊接后螺母孔错位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特殊结构的钣金件的焊接,能保证焊接质量,降低成本的新型凸焊电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新型凸焊电极,包括上电极杆及设于上电极杆下方的下电极杆,在所述上电极杆上设有上电极头,在所述下电极杆上设有下电极头,所述下电极头上设有定位销;位于所述下电极头上方的上电极头一端上端面为与待焊接钣金件弯曲部位相适配的与水平面呈一夹角的斜面。位于所述下电极头上方的上电极头一端下端面为平面,且该下端面与所述定位销顶面间距为20mm。位于所述下电极头上方的上电极头一端设有进水孔及出水孔,在所述上电极头的进水孔及出水孔上分别连接有进水接头及出水接头。在所述上电极头上设有通孔,所述上电极头上的另一端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凹槽;在所述上电极头设有凹槽的一端上设有螺栓连接孔,所述上电极杆插入上电极头的通孔,所述上电极头通过插入螺栓连接孔内的螺栓压紧在所述上电极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述新型凸焊电极,待焊接钣金件能不受自身形状结构的影响,直接在所述凸焊电极上完成焊接;这样对于特殊结构钣金件的焊接,不再需要采用凸焊螺母焊接在小件上,然后再将小件与钣金件进行焊接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焊接质量,杜绝了后期生产时出现螺母孔错位等质量缺陷,且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I为本技术新型凸焊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新型凸焊电极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图I新型凸焊电极的上电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及本技术中钣金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I、上电极杆,2、下电极杆,3、下电极头,4、定位销,5、上电极头,6、进水接头,7、出水接头,8、螺栓连接孔,9、钣金件,10、进水孔,11、通孔,12、凹槽,13、钣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及图3所述,所述凸焊电极,包括上电极杆I及设于上电极杆I下方的下电极杆2,在上电极杆I上设有上电极头5,在下电极杆2上设有下电极头3,下电极头3上设有定位销4 ;位于下电极头3上方的上电极头5 —端上端面为与待焊接钣金件9弯曲部位相适配的与水平面呈一夹角的斜面;斜面与水平面夹角根据待焊接钣金件9弯曲部位的结构特征来调整;上电极头5 —端上端面为与待焊接钣金件9弯曲部位相适配斜面,待焊接钣金件9能不受自身形状结构的影响,直接在所述新型凸焊电极上完成焊接,这样对于特殊结构钣金件的焊接,不再需要采用凸焊螺母焊接在小件上,然后再将小件与钣金件进行焊接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焊接质量,杜绝了后期生产时出现螺母孔错位等质量缺陷,且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位于下电极头3上方的上电极头5 —端下端面为平面,且该下端面与定位销4顶面间距为20mm ;位于下电极头3上方的上电极头5 —端设有进水孔10及出水孔,在上电极头5的进水孔10及出水孔上分别连接有进水接头6及出水接头7 ;在上电极头5上设有通孔11,上电极头5上的另一端设有与通孔11连通的凹槽12 ;在上电极头5设有凹槽12的一端上设有螺栓连接孔8,上电极杆I插入上电极头5的通孔11后,在螺栓连接孔8内插入螺栓,上电极头5通过螺栓压紧在上电极杆I,实现上电极头5与上电极杆I的稳定可拆卸连接。所述凸焊电极的工作过程为如图2,将上电极头5插在上电极杆I上,将连接螺栓拧到上电极头5的螺栓连接孔8内;将进水管、出水管分别接到上电极头5的进水接头6及出水接头7上;将下电极头3装在下电极杆2上;调整上电极头5及下电极头2之间的距离,使下电极头3的定位销4与上电极头5下端面距离为20mm ;适当调整后,将钣金件9放置在上电极头5上,此时上下电极处于打开状态,将凸焊螺母放入后即可完成焊接。上面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凸焊电极,包括上电极杆(I)及设于上电极杆(I)下方的下电极杆(2),在所述上电极杆(I)上设有上电极头(5),在所述下电极杆(2)上设有下电极头(3),所述下电极头(3)上设有定位销(4);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下电极头(3)上方的上电极头(5)—端上端面为与待焊接钣金件弯曲部位相适配的与水平面呈一夹角的斜面。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凸焊电极,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下电极头(3)上方的上电极头(5) —端下端面为平面,且该下端面与所述定位销(4)顶面间距为20mm。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凸焊电极,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下电极头(3)上方的上电极头(5) —端设有进水孔(10)及出水孔,在所述上电极头(5)的进水孔(10)及出水孔上分别连接有进水接头(6 )及出水接头(7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凸焊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电极头(5)上设有通孔(11),所述上电极头(5)上的另一端设有与通孔(11)连通的凹槽(12);在所述上电极头(5)设有凹槽(12)的一端上设有螺栓连接孔(8),所述上电极杆(I)插入上电极头(5)的通孔(11),所述上电极头(5)通过插入螺栓连接孔(8)内的螺栓压紧在所述上电极杆(I)。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凸焊电极,包括上电极杆及设于上电极杆下方的下电极杆,在所述上电极杆上设有上电极头,在所述下电极杆上设有下电极头,所述下电极头上设有定位销;位于所述下电极头上方的上电极头一端上端面为与待焊接钣金件弯曲部位相适配的与水平面呈一夹角的斜面;所述新型凸焊电极,待焊接钣金件能不受自身形状结构的影响,直接在所述凸焊电极上完成焊接;不仅能够保证焊接质量,杜绝了后期生产时出现螺母孔错位等质量缺陷,且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文档编号B23K11/14GK202701589SQ20122029664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刘佳, 杜巍, 成秋云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凸焊电极,包括上电极杆(1)及设于上电极杆(1)下方的下电极杆(2),在所述上电极杆(1)上设有上电极头(5),在所述下电极杆(2)上设有下电极头(3),所述下电极头(3)上设有定位销(4);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下电极头(3)上方的上电极头(5)一端上端面为与待焊接钣金件弯曲部位相适配的与水平面呈一夹角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杜巍成秋云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