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连铸用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220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上引连铸用冷却器是由进、出水管、冷却腔和套体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的 1. 1. 套体是由两片冂形冷却片[7]和[9]相扣,并用螺栓[5]固定构成,而 1. 1. 1. 每片冷却片的上部为铸坯冷却部分,冷却片[7]和[9]所包围的内腔横截面是与铸坯横截面相配合的铸坯冷却腔[10],而在 1. 1. 2. 每片冷却片的下部为铸模装夹部分,冷却片[7]和[9]所包围的内腔横截面,则是与铸模安装部横截面相配合的铸模装夹腔[11];在各 1. 2. 冷却片的一侧装有进水管[1],而该 1. 2. 1. 进水管[1]与在冷却片内部加工的进水腔[2]相通;在 1. 3. 冷却片的进水管[1]对应的另一侧装有出水管[4],而 1. 3. 1. 出水管[4]则与在冷却片内部加工的出水腔[3]相通;而在 1. 4. 冷却片内的进水腔[2]和出水腔[3]之间加工有连接进水腔[2]和出水腔[3]的连接腔[6]。(*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上引连续铸造设备的部件,尤其是上引连续铸造用的冷却器。现有的上引连续铸造用冷却器,均是整体结构。它是由三层管状套套装而成。其中最里层管的内腔通过铸坯,而三套装管构成的内、外两层圆柱筒形腔,为进、出水冷却腔。这种结构的冷却器其铸坯的冷却腔横截面是圆形,对生产横截面为圆环形的空心坯料或圆形的实心坯料是非常适用的。但是,对生产非圆截面的铸坯,特别是对厚度较薄而宽度又较宽的一类板状铸坯的生产,就会出现冷却效果不好、浪费结晶器铸模的材料、增加结晶器的重量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适合上引连铸生产板状铸坯冷却的组装式冷却器。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的在主要由进、出水管、冷却腔和套体构成的上引连铸冷却器,本方案的特点在于所述的套体是由两片冂形冷却片7和9相扣,并用螺栓5固定构成,而每片冷却片的上部为铸坯冷却部分,冷却片7和9所包围的内腔横截面是与铸坯横截面相配合的铸坯冷却腔10,而在每片冷却片的下部为铸模装夹部分,冷却片7和9所包围的内腔横截面,则是与铸模安装部横截面相配合的铸模装夹腔11;在各冷却片的一侧装有进水管1,而该进水管1与在冷却片内部加工的进水腔2相通;在冷却片的进水管1对应的另一侧装有出水管4,而出水管4则与在冷却片内部加工的出水腔3相通;而在冷却片内的进水腔2和出水腔3之间加工有连接进水腔2和出水腔3的连接腔6。本方案除上述技术特征外还有如下特点,即所述的冷却片7和9之间还夹有垫片8。而所述的垫片8采用的材质是石墨。用本方案构成的上引连铸用冷却器,由于其冷却套体是由两片冂形冷却片相扣装,并用螺栓固定来构成的,因此,冷却片所包围的内腔横截面则可制成各种非圆截面,尤其是厚度薄而宽度长的板类。这对用上引连铸来生产板状铸坯,冷却器采用本方案要比现有技术显得优越。首先,铸坯的冷却效果好,再加有垫片的存在使板状铸坯的厚度极易改变,而无需更改冷却器。另外,本方案的冷却器也较容易制造,本身的重量也较轻,同时也节省了结晶器石墨铸模的用料。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B-B向剖视示意图。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上引连铸用冷却器的冷却套体是由两片冂形冷却片7和9相扣装,在相扣装的两冷却片7和9相接触的部位夹装有用石墨材料制成的垫片8,然后用螺栓5将夹有垫片8的两冷却片7和9固定而构成。每片冷却片的上部为铸坯的冷却部分,冷却片7和9所包围的内腔的横截面,则是要与铸坯横截面相配合的铸坯冷却腔10,引出的铸坯即从冷却腔10穿过并在此腔中冷却。而在每片冷却片的下部则为结晶器铸模的装夹部分,冷却片7和9所包围的内腔的横截面,则要与铸模安装部横截面相配合的铸模装夹腔11,铸模通过此腔与冷却器连接。另外,在各冷却片的一侧装有输入冷却水的进水管1,而该进水管1与在冷却片内部加工用于冷却铸坯的进水腔2相通;而在冷却片的进水管1对应的另一侧装有冷却水的出水管4,而出水管4则与在冷却片内部加工用于冷却铸坯的出水腔3相通;而在冷却片内的进水腔2和出水腔3之间,还要加工有连接进水腔2和出水腔3的连接腔6。连接腔6的部位,正是与冷却器铸模装夹腔11的部位相对应的位置,主要用于冷却石墨铸模。由此就构成了本技术的上引连铸用冷却器。实施本方案所需的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故不赘述。权利要求1.上引连铸用冷却器是由进、出水管、冷却腔和套体构成,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的1.1.套体是由两片冂形冷却片和相扣,并用螺栓固定构成,而1.1.1.每片冷却片的上部为铸坯冷却部分,冷却片和所包围的内腔横截面是与铸坯横截面相配合的铸坯冷却腔,而在1.1.2.每片冷却片的下部为铸模装夹部分,冷却片和所包围的内腔横截面,则是与铸模安装部横截面相配合的铸模装夹腔;在各1.2.冷却片的一侧装有进水管,而该1.2.1.进水管与在冷却片内部加工的进水腔相通;在1.3.冷却片的进水管对应的另一侧装有出水管,而1.3.1.出水管则与在冷却片内部加工的出水腔相通;而在1.4.冷却片内的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加工有连接进水腔和出水腔的连接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片[7]和[9]之间还夹有垫片[8]。3.按照权利要求1或所2述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片[8]采用的材质是石墨。专利摘要上引连铸用冷却器属于上引连续铸造设备用的部件。现有冷却器的冷却套体都是整体,而其内腔的横截面又均是圆形,这对板形铸坯的冷却效果极差。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适合板类铸坯冷却的组装式冷却器。本方案的特点是冷却套是由两片形冷却片相扣装并由螺栓固定而成,其包围的内腔即为铸坯的冷却腔;在冷却片内加工有进、出水腔和两腔的连接腔,并与对应的进、出水管相接。由此构成对板形铸坯冷却效果好,易加工又节省材料的上引连铸用冷却器。文档编号B22D11/04GK2195988SQ9424014公开日1995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6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夏立德 申请人:山东省新泰市铜材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立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新泰市铜材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