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钢带的浇注,并在用于双辊连铸机的铸辊结构中有特别应用。在双辊铸机中,熔融金属被引入一对水平布置反向旋转的铸辊之间,铸辊被冷却,以便在移动的铸辊表面凝固成金属壳,凝固壳在铸辊之间的辊缝处相聚,形成凝固带产品,并从辊缝向下传递。“辊缝”一词在此是指铸辊相距最近的大致区域。熔融金属可从浇包注入一较小的中间包或多个中间包,从中间包熔融金属通过位于辊缝上的金属浇口引入到位于铸辊之间的辊缝中,从而形成支承在紧靠辊缝之上的辊子表面上的熔融金属熔池。该熔池可限定在滑动接合在辊子端部的侧板或侧坝之间。铸辊的浇注表面通常带有具有纵向冷却水通道的外圆周壁,水通过辊子端壁中的大致沿径向的通道进入该冷却水通道或从中流出。当浇注黑色金属时,辊子必须支持处在1640℃左右的高温的熔融金属,其整个外周表面必须保持几乎一致的温度,以便达到金属的均匀冷却,并避免铸辊表面的局部过热。因此通常使用安装在中心不锈钢芯骨上并带有紧密间隔的纵向水流通道的铜或铜合金套筒形成每个铸辊的外圆周壁,通过形成在支承芯骨中的水流管道向该纵向水流通道提供冷却水。这种辊子结构公开在我们的同时待审的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铸钢带的无芯骨的铸辊(1),其包括: 一柱形铜或铜合金管(20),其形成辊子(1)的周壁,带有多个纵向孔,其穿过管壁,形成绕管子周向等间隔布置的纵向水流通道(26); 连接柱装置,支承辊子(1)旋转;以及 水流管道,用于使水流入水流通道(26)中,并从中流出; 其特征在于, 管子(20)壁厚在30mm-200mm的范围内,连接柱装置包括一对钢连接柱(21,22),在管子每一端各布置一个,其具有与管子(20)端部紧配合的端部结构(27,28),每个端部结构包括与相应的管子(20)端邻接的周缘(29,30); 多个紧固件(71)延伸通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恩拉塞尔,加藤平二,
申请(专利权)人:卡斯特里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