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713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其特征是在连铸辊零部件上加工安装孔,将具有抗金属性能的芯片植入零部件内,通过具有联网功能的手持器对其进行扫描,并将记录数据存储到芯片内,同时从芯片读取出数据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大大提高了对连铸辊使用、修复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了智能管理要求,改变了传统眼看、手写的记录方式的不足,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如,编码被破坏后数字、字母的不完整,导致编码被错误的估计读取,“8”被当做“3”进行记录。该连铸辊可在保证连铸辊不改变使用质量要求的情况,应用现代方法对连铸辊进行跟踪管理,准确掌握每个连铸辊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应用于钢铁厂板坯连铸机设备,覆盖板坯连铸机中连铸辊的新制、修复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冶金行业的不断发展,钢铁厂所用的冶金设备都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现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钢厂都在使用多点连续矫直的弧形连铸机,弧形连铸机的特点之一是整体的线性距离较长,所使用的连铸辊的数量较多,由于钢铁厂产量大的生产特点,要求连铸机的生产效率要高,其停机时间要最短化,因此,连铸辊的备件数量也是比较庞大的。对于这种集重要性、高价格、要求质量可靠的连铸辊来说,日常管理、跟踪也是非常重要、关键的工作,以确保上线使用的连铸辊质量、寿命可靠有效。目前国内有许多公司开展有连铸辊的制造修复业务,但其采用的连铸辊零部件的管理识别方法都是在零部件表面用钢制字头冲制编码,以此来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识别跟踪,实现管理目的,但此方法可靠性、准确性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因为在使用和堆焊过程中容易造成编码的破坏和丢失,从而造成对个别零部件的跟踪管理失效,产生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该连铸辊可在保证连铸辊不改变使用质量要求的情况,可靠的准确的掌握连铸辊的使用、修复信息,应用现代方法对连铸辊进行跟踪管理,准确掌握每个连铸辊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状态。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其特征是在连铸辊零部件上加工安装孔,将具有抗金属性能的芯片植入零部件内,通过具有联网功能的手持器对其进行扫描,并将记录数据存储到芯片内,同时从芯片读取出数据信息。进一步,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芯片固定方式特征为:(1)安装空间较小的零部件,直接将芯片置于零部件内,用耐高温密封胶包裹在芯片外层,间接增强现有芯片的高温特性,保证芯片在辊列上线使用过程不会因高温失效;(2)整体装配完成连铸辊,先将芯片装于定制的保护盖内,同时也用耐高温密封胶对芯片进行保护,这样在双重保护下能更有效的确保芯片不会因高温而失效,再将保护盖镶嵌到预先在辊列端盖加工的安装孔内,安装过程中用环氧树脂较对其进行粘接固定,这样更加确保芯片存在于辊列上,不会因振动而脱离辊列。进一步,所述连铸辊在装配完毕并安装芯片后,用与芯片配套的联网手持器将连铸辊的装配信息记录于连铸辊上的芯片内,即对连铸辊进行出厂前编码。在连铸辊运抵钢铁厂现场后,将连铸辊安装于扇形段上之后,再次用手持器扫描安装固定好的连铸辊上的芯片,存入连铸辊的安装信息,等待上线使用。进一步,所述本专利技术在经过几个浇注周期之后,连铸辊已经达到过钢量即通钢吨位,需要对连铸辊进行修复,在将连铸辊从扇形段上解体拆下后,之前的安装顺序将不在存在,加之连铸辊表面粘附有较厚的灰渣,无法对连铸辊进行识别,但连铸辊表面的灰渣并不会影响芯片的使用性能,用手持器读扫芯片后,将连铸辊在线的过钢量、使用时间等监测的数据存储到芯片内;同时,用联网手持器存取的数据都可以实时的通过互联网传送到公司内部的系统内,并形成电子记录表格,从而可以对连铸辊全寿命周期的各种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准确的掌握连铸辊零部件的寿命、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可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大大提高了对连铸辊使用、修复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了智能管理要求,改变了传统眼看、手写的记录方式的不足,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如,编码被破坏后数字、字母的不完整,导致编码被错误的估计读取,“8”被当做“3”进行记录。智能连铸辊也将是现在互联网、物联网运用的必然产物。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中辊子上安装孔位置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中辊套上安装孔位置示意图。附图3为实施例中直接将芯片安装到安装孔中的过程示意图。附图4为实施例中保护盖中安装芯片过程示意图。附图5为实施例直径230mm连铸辊装配完成后芯片安装孔位置示意图。附图6为图5中A向视图。附图7为实施例直径300mm连铸辊装配完成后安装芯片位置示意图。附图8为图7中A向视图。附图9为实施例中分段式连铸辊装配完成后安装芯片位置示意图。附图10为图9中A向视图。附图11为连铸辊整体装配完成后安装保护盖芯片的示意图。图中:1辊子、2安装孔、3辊套、31辊套端面、4耐高温密封胶、5芯片、6保护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而限定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见附图所示,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直接将芯片装于零部件上时,以辊子和辊套为例,首先在辊子和辊套端面加工直径为10.5mm深度为6mm的安装孔;然后在安装孔底部涂覆3mm厚的耐高温密封胶;其次,将芯片置于孔内,轻轻挤压芯片,使密封胶均匀的覆盖于芯片四周,将芯片与零件金属粘接在一起;最后,用密封胶封堵芯片外侧并用工具将密封胶与零件端面抹平压实,芯片固定完成。见附图所示,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用保护盖将芯片装于零部件上,使用保护盖更加适合于在连铸辊整体装配完成后安装的情况,此时一组辊子安装一个芯片,用对所有零部件的识别、监测。以直径230mm连铸辊、直径300mm连铸辊、分段式连铸辊为例,首先在安装芯片的保护盖里涂覆4mm厚的耐高温密封胶;其次,将芯片置于保护盖内,轻轻挤压芯片,使密封胶均匀的覆盖于芯片四周,将芯片与保护盖粘为一体;再次,用密封胶将芯片外侧封住,并用工具将密封胶与保护盖端面抹平,使保护盖成为一个实心体;再次,在连铸辊端部的支座、端盖、法兰(视连铸辊结构确定具体的零件)上加工直径为16mm,深度为8mm的安装孔;最后,保护盖的表面涂抹环氧树脂胶后镶嵌到安装孔内,完成芯片的安装。经过实验与测试,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在出厂、拉运、到达客户现场、安装到扇形段、上线使用、下线记录、返厂修复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准确有效的对连铸辊及其零部件进行识别监测,可以跟踪到完整的各类信息、数据,可靠性达到100%,整个跟踪过程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即可完成,全程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持器最新科技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节能,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其特征是所述连铸辊零部件上设置有加工安装孔,将具有抗金属性能的芯片植入零部件内,通过具有联网功能的手持器对其进行扫描,并将记录数据存储到芯片内,同时从芯片读取出数据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其特征是所述连铸辊零部件上设置有加工安装孔,将具有抗金属性能的芯片植入零部件内,通过具有联网功能的手持器对其进行扫描,并将记录数据存储到芯片内,同时从芯片读取出数据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其特征是所述本发明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芯片固定方式特征为:(1)安装空间较小的零部件,直接将芯片置于零部件内,用耐高温密封胶包裹在芯片外层,间接增强现有芯片的高温特性,保证芯片在辊列上线使用过程不会因高温失效;(2)整体装配完成连铸辊,先将芯片装于定制的保护盖内,同时也用耐高温密封胶对芯片进行保护,这样在双重保护下能更有效的确保芯片不会因高温而失效,再将保护盖镶嵌到预先在辊列端盖加工的安装孔内,安装过程中用环氧树脂较对其进行粘接固定,这样更加确保芯片存在于辊列上,不会因振动而脱离辊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识别监测功能的连铸辊,其特征是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新刘涛王鑫李彦冬张幸雯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宇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