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缸带浮动活塞总成的高压减震器,包括内工作缸、内工作缸内的活塞组件、减震油、惰性气体、活塞上的活塞杆、内工作缸上部设置导向器,导向器上端设置密封防尘盖及密封圈,在内工作缸的外部设置外工作缸,外工作缸的腔内设置浮动活塞总成,内工作缸与外工作缸的内壁相适配的底部区域设置压缩阀总成,压缩阀总成内部设置通油阀片,内工作缸与外工作缸油路通过阻尼力使阀片打开贯通,外工作缸设置浮动活塞总成的上区域空间充满惰性气体,内工作缸与外工作缸的其它区域空间充满减震油。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将浮动活塞总成设置在外工作缸腔内,加大了减震油的储油区域,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活塞的行程,适合各种规格连杆的减震器中应用,该减震器适用面广,是一种理想的减震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稳定性的车用减震器,具体涉及一种双缸带浮动活塞总成的高压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Absorber),减震器王要用来抑制弹黃吸震后反弹时的震汤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与引震曲轴相接的装置,用来抗衡曲轴的扭转震动(即曲轴受汽缸点火的冲击力而扭动的现象)。减震器的结构是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筒内,在筒中充满油。活塞上有节流孔,使得被活塞分隔出来的两部分空间中的油可以互相补充。阻尼就是在具有粘性的油通过节流孔时产生的,节流孔越小,阻尼力越大,油的黏度越大,阻尼力越大。如果节流孔大小不变,当减震器工作速度快时,阻尼过大会影响对冲击的吸收。因此,在节流孔的出口处设置一个圆盘状的板簧阀门,当压力变大时,阀门被顶开,节流孔开度变大,阻尼变小。由于活塞是双向运动的,所以在活塞的两侧都装有板簧阀门,分别叫做压缩阀和伸张阀。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震器。与引震曲轴相接的装置,用来抗衡曲轴的扭转震动(即曲轴受汽缸点火的冲击力而扭动的现象)。目前,汽车使用的减震器基本上都属液压减震器,其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儿活塞在减震器的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震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液体与内壁的摩擦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减震器按其结构可分为双缸式和单缸式。双缸式是指减震器有内外两个缸,活塞在内缸中运动,由于活塞杆的进入与抽出,内缸中油的体积随之增大与收缩,因此要通过与外缸进行交换来维持内筒中油的平衡。所以双缸减震器设置有阀。通过阀的打开收放来保持减震器内油压的平衡,这样就要求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处于动平衡的状态,由于减震器的质量大,连接构件复杂,性能要求严格,通常都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特征和安装连接关系,同时还要求减震器的安装使用能够足够的稳固,以提高行车运输的安全性。当车辆颠簸频繁且幅度较大时,缸体内减震油流通填补滞后,缸体内极易出现真空区域,活塞不能再工作到原来的下部位置,使得压缩阻尼增加到不能允许的数值。而且,容易出现噪音和震动发出的异响,严重影响减震效果。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0620141855. 7,名为“带浮动活塞的筒式液压减震器”的专利技术,在筒体的底部安装有浮动活塞装置,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该技术仍然存在缺点,如充入高压气体的体积过小,不能适应大连杆的减震器使用。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0820164650. X,名为“双筒高压减震器”能适应大连杆的减震器的使用,该专利解决方案是内工作缸的腔内设置浮动活塞,工作缸外设置贮气筒,贮气筒内壁与工作缸外壁间的空间与工作缸下部相通,整个工作缸下部和整个贮气筒内壁于工作缸外壁间的空间充有高压惰性气体。该专利主要的技术点是在工作缸外加上一个贮气筒,通过气室的体积大,保证气压的行程,从而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活塞杆的行程。使用该种减震器的车辆遇上连续的颠簸路段时,该减震器的缓冲性能受到极大考验,虽然减震性能比起之前会有很大提升,但是减震效果偏硬,使驾驶室内驾乘人员感觉不适,减震器内部缓 冲性能还有待提高,针对大行程,大连杆专用减震器来说还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活塞的行程,提高了减震器的减震性能,适合各种规格连杆的减震器中应用,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独特,而且制造成本低,是一种理想的减震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所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更适用于针对大行程,大连杆专用的减震器,该减震器的缓冲性能更加的优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双缸带浮动活塞总成的高压减震器,包括内工作缸、内工作缸内的活塞组件、减震油、惰性气体、活塞上的活塞杆、内工作缸上部设置导向器,导向器上端设置密封防尘盖及密封圈,在内工作缸的外部设置外工作缸,外工作缸的腔内设置浮动活塞总成,内工作缸与外工作缸的内壁相适配的底部区域设置压缩阀总成,压缩阀总成内部设置通油阀片,内工作缸与外工作缸油路通过阻尼力使阀片打开贯通,外工作缸设置浮动活塞总成的上区域空间充满惰性气体,内工作缸与外工作缸的其它区域空间充满减震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工作缸外壁上设置充气口,当惰性气体充满后,充气口密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充气口的位置始终位于外工作缸腔内设置浮动活塞总成的上端区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浮动活塞总成呈柱形圆环与外工作缸内壁及内工作缸外壁相贴合,并与外工作缸的内腔的形状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浮动活塞总成外径部分设置至少一道环状凹槽,凹槽位置设置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填充满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浮动活塞总成内径部分设置至少一道环状凹槽,凹槽位置设置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填充满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活塞杆上还设置活塞缓冲块,活塞缓冲块呈柱形圆环,活塞缓冲块与内工作缸的内壁,留有间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工作缸设置浮动活塞总成的上区域空间充满惰性气体为高压氮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所述内工作缸的外部设置外工作缸,外工作缸的腔内设置浮动活塞总成,外工作缸设置浮动活塞总成的上区域空间充满惰性气体,内工作缸与外工作缸体积提升空间充满减震油,使得注入减震油的体积和充气体积都有了大大的提升,在外工作缸的腔内设置浮动活塞总成,最大限度满足活塞的行程,提高了减震器的减震性能。2、所述的外工作缸外壁上设置充气口,当惰性气体充满后,充气口密闭,充气口通过焊接封闭,充气口的设置,便于对减震器缸内的气压进行调节。 3、所述的充气口的位置始终位于外工作缸腔内设置浮动活塞总成的上端区域。这样设置可完全避免将气体充入减震油区域,影响减震器的使用效果。4、所述的浮动活塞总成呈柱形圆环与外工作缸内壁及内工作缸外壁相贴合,并与外工作缸的内腔的形状相配合。安装了柱形圆环浮动活塞,分别与外工作缸内壁及内工作缸外壁相贴合,在往复运动中,有效地增加了减震器的缓冲效果,在达到同样减震效果的情况下减少了减震器的活塞杆的频率。5、所述的浮动活塞总成外径部分设置至少一道环状凹槽,凹槽位置设置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填充满凹槽; 所述的浮动活塞总成内径部分设置至少一道环状凹槽,凹槽位置设置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填充满凹槽。在浮动活塞上装有O型密封圈,目的是避免气油混合现象,使减震油在工作缸内流动平稳顺畅,提高减震器的性能,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6、所述的活塞杆上还设置活塞缓冲块,活塞缓冲块呈柱形圆环,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缸带浮动活塞总成的高压减震器,包括内工作缸(1)、内工作缸(1)内的活塞组件、减震油(2)、惰性气体(15)、活塞(3)上的活塞杆(4)、内工作缸(1)上部设置导向器(5),导向器(5)上端设置密封防尘盖(6)及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在内工作缸(1)的外部设置外工作缸(8),外工作缸(8)的腔内设置浮动活塞总成(9),内工作缸(1)与外工作缸(8)的内壁相适配的底部区域设置压缩阀总成(10),压缩阀总成(10)内部设置通油阀片(11),内工作缸(1)与外工作缸(8)油路通过阻尼力使阀片打开贯通,外工作缸(8)设置浮动活塞总成(9)的上区域空间充满惰性气体(15),内工作缸(1)与外工作缸(8)的其它区域空间充满减震油(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励明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南方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