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耳菌种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6464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0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银耳菌种繁育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银耳纯白菌丝的提取、香灰菌丝的提取以及两种菌丝交合培养成母种三个步骤,其中在两种菌丝的提取过程中结合了菌丝体特征的判定,为选取优良菌丝体的来源划分了统一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银耳纯白菌丝与香灰菌丝交合比例适当,有早期发育快的特点,香灰菌丝前期长势好,能赶在氨味产生前就强壮发育,保证了菌种的高产、高抵抗力以及菌种的稳定性;且结合菌丝体特征的判断来确定提取的银耳纯白菌丝和香灰菌丝的优良性状,保证了银耳菌种制备的高重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涉及。
技术介绍
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山珍菌类。隶属与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银耳是著名的食用兼药用菌,营养十分丰富。因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银耳的生产现已成为某些地区的大部分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菌种,好比农作物的种子,是食用菌生产的根本,其优劣直接影响着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人工培育的菌种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之分,母种是用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培育而成的菌丝体,把母种扩大到木屑、棉仔壳等为主的培养料上的菌种称为原种,由原种扩大培养成为生产上使用的菌种称为栽培种。银耳生活史较复杂, 银耳纯菌丝的制得与保存日前仍相当困难。将银耳纯菌丝接种在普通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缓慢,且易向节孢子转变,菌丝易变黄、胶质化。银耳纯菌丝没有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 力,只有当银耳菌丝与耳友菌丝(又称香灰菌,子囊菌亚门的一种真菌)生活在一起才能发育结耳。为克服传统银耳菌种培育方法培育出的菌种容易退化、生长不稳定且银耳产量不高的缺陷,2009年10月12日,江寿根专利技术的专利号CN 10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耳菌种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银耳纯白菌丝的提取第一步是分离材料的选取:从袋栽银耳栽培房中,选取子实体形态为牡丹花形、耳片肥厚、色泽鲜白、无病虫害感染的理想耳朵,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认真鉴定后,选为分离材料;第二步是将分离材料用无菌水多次漂洗后吸干水分;第三步是培养:将分离材料接种至木屑培养基上,塞好棉塞,在25℃下培养7~10天,直至培养基上出现白色粒状菌丝团,将菌丝团勾出,接入PDA培养基上,置于23~25℃的恒温箱内培养10天;第四步是对优良的银耳纯白菌丝特征进行判断,其判断标准是:菌丝颜色为白色、淡黄色或黄色;气生菌丝直立或斜立平贴于培养基表面,基内菌丝生于培养基里面,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彪陈太权林永安盖新敏林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