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车辆、车厢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845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3:23
一种货车车辆、车厢以及太阳能电池板。货车车辆具备:包含驾驶室的驾驶车辆、与驾驶车辆连结并具有覆盖装载物收纳部的车厢体的车厢、以及设置于车厢体的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被设定为25mm以下,并且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设定为6kg/m2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有利用由设置于车厢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产生的电能来驱动空调装置、冷冻机等温度调整机构等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货车车辆、车厢以及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一种在车厢中具有冷冻库的货车中,将太阳能电池板设于车厢,将由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产生的电能利用于冷冻系统的工作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I)。但是,这样的货车车辆尚未普及。作为理由之一,可举出在将太阳能电池板作为配件加装到现有的市场销售车辆的车厢时,需要考虑车辆的高度限制,到目前为止对于搭载到车厢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还未充分研究过。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6-1069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即使对于现有的货车车辆的车厢也能够加装太阳能电池板作为配件。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货车车辆按照如下方式构成。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中,货车车辆具备包含驾驶室的驾驶车辆、与驾驶车辆连结并具有覆盖装载物收纳部的车厢体的车厢、以及设置于所述车厢体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货车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被设定为25mm以下,并且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设定为6kg/m2 以下。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装载物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述驾驶室的温度进行调整的温度调整机构,在所述车厢体中从太阳能电池板对所述温度调整机构供给电能。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装载物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冷却储藏库,所述温度调整机构是用于对所述冷却储藏库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整机构是对所述驾驶室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蓄积由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产生的剩余电力并且补充太阳能电池的不足电力的蓄电池。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蓄电池的容量(Wh)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输出(Wp :峰瓦)之比在O. I 10(Wh/Wp)的范围内。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为5W/kg以上。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与所述车厢体独立的构造被安装于所述车厢体的外表面。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安装部件以机械结合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车厢体。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被粘接固定于所述车厢体。技术方案1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除去了背面保护层的构成与所述车厢体的板粘接成一体,构成为带太阳能电池板的车厢板。技术方案1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具备如下构成在与车辆直行的状态下的所述车厢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有多列元件列,各单元列被并联连接,所述元件列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沿着所述行进方向串联连接而成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车厢按照如下方式构成。 在技术方案1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车厢与货车车辆的驾驶车辆连结并具有覆盖装载物收纳部的车厢体,在所述车厢体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被设定为25mm以下,并且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设定为6kg/m2 以下。技术方案1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从太阳能电池板对温度调整机构供给电能,其中,该温度调整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货车车辆,对所述装载物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述驾驶室的温度进行调整。技术方案1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装载物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冷却储藏库,所述温度调整机构是用于对所述冷却储藏库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对所述冷却机构供给电能。技术方案1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整机构是对所述驾驶室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对所述空调装置供给电能。技术方案17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蓄积由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产生的剩余电力并且补充太阳能电池的不足电力的蓄电池。技术方案18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蓄电池的容量(Wh)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输出(Wp :峰瓦)之比在O. I 10(Wh/Wp)的范围内。技术方案19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为5W/kg以上。技术方案20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与所述车厢体独立的构造被安装于所述车厢体的外表面。技术方案2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安装部件以机械结合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车厢体。技术方案2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被粘接固定于所述车厢体。技术方案2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除去了保护层的基材的构成与所述车厢体的板粘接成一体,构成为带太阳能电池板的车厢板。技术方案2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具备如下构成在与车辆直行的状态下的所述车厢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有多列元件列,各单元列被并联连接,所述元件列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沿着所述行进方向串联连接而成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在技术方案25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太阳能电池板被设置于与货车车辆的驾驶车辆连结的车厢的覆盖装载物收纳部的车厢体,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被设定为25mm以下,并且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设定为6kg/m2 以下。技术方案2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对温度调整机构供给电能,其中,该温度调整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货车车辆,对所述装载物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所述驾驶室的温度进行调整。技术方案27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装载物收纳部的至少一部分设有冷却储藏库,所述温度调整机构是用于对所述冷却储藏库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从所 述太阳能电池板对所述冷却机构供给电能。技术方案28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整机构是对所述驾驶室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对所述空调装置供给电能。技术方案29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为5W/kg以上。根据技术方案1、13、25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将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设定为25mm以下,所以能够对现有的货车车辆的车厢,在高度有富余的范围内搭载太阳能电池板。而且,通过设为25mm以下,能够不压缩车厢内的车室容量地搭载太阳能电池板。并且,行驶中的风阻小,不影响燃料效率。另外,由于将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面积的重量设定为6kg/m2以下,所以货车的重心不怎么向上部移动,不影响行驶稳定性。并且,货车的最大装载量不会大幅受损,且货车燃料效率的恶化也少。这样,由于能够不对货车车辆的限制、行驶稳定性、装载量等造成大影响地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所以根据本专利技术,还能够对现有的货车车辆的车厢加装太阳能电池板作为配件。另外,由于能够不变更现有货车车辆的规格地应用本专利技术,所以对于今后生产的货车车辆也能够不变更制造工艺地容易地加以应用。根据技术方案2、14、26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能够不伴随着行驶稳定性、燃料效率的恶化、装载量的降低地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来驱动设置于货车车辆或者车厢的电器,所以可期待燃料削减以及CO2削减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3、15、27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能够不伴随着行驶稳定性、燃料效率的恶化、装载量的降低地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来驱动冷却储藏库的冷却装置,所以可期待燃料削减以及CO2削减的效果。目前,由于即使是带冷却储藏库的货车车辆,在发动机停止的过程中也不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安幸夫桥爪宇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