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578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1:48
一种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用于完成对U型汽车玻璃导轨端部的压型作业,它包括压型装置、压料装置、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压型装置位于压料装置的后端,压型装置、压料装置均布置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所述压型装置包括上模组件、斜楔组件、下模组件、上模固定板和下模固定座,所述上模组件设有活动上模和固定上模,所述下模组件设有活动下模和固定下模,所述活动上模、固定上模、活动下模和固定下模的压型工作面与工件形状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性能可靠、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特点,不仅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压型模具,尤其是ー种适用于U型汽车玻璃导轨的压型模具,属于金属冲压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附件不仅要具备自身功能,而且外形还要与整车造型匹配,因此结构比较复杂,例如汽车玻璃导轨就是ー种U型截面的空间曲线形状零件。汽车玻璃导轨的加工过程是首先对U型玻璃导轨的空间曲线辊压成型,然后由冲压设备完成产品特殊部位的压型。如图I、图2所示,玻璃导轨的端部是ー种不规则的三 维形状,现有模具压型普遍采用简单上下模配合的冲压エ艺,并用穿芯子方法保证产品截面形状的稳定。此エ艺方案由于穿芯、抽芯操作程序繁琐,不仅工作效率极低,而且生产成本较高,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随着汽车产量的増大,车型品种不断增多,设计ー种不需穿芯直接压型的模具成为解决此类产品生产问题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ー种性能可靠、操作方便、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U型玻璃导轨压型模具。本专利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ー种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它包括压型装置、压料装置、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压型装置位于压料装置的后端,压型装置、压料装置均布置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所述压型装置包括上模组件、斜楔组件、下模组件、上模固定板和下模固定座,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上模组件设有活动上模和固定上模,所述下模组件设有活动下模和固定下模,所述活动上模、固定上模、活动下模和固定下模的压型工作面与エ件形状匹配。上述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所述上模组件由弹簧挡块、活动上模I、活动上模II和固定上模组成,所述弹簧挡块和活动上模I固定于上模固定板上,所述活动上模II顶端与上模固定板配装,前端面通过弹簧III与弹簧挡块柔性连接,所述固定上模安装在上模板上。上述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所述压型装置的下模组件由活动侧模I、活动侧模II、活动侧模III、下模和下模固定座组成,所述活动侧模I和活动侧模II布置在下模的两侧,安装在下模固定座上,所述下模固定座设有空腔结构,所述活动侧模III和下模安装在下模固定座的空腔内,活动侧模III底面通过弹簧II和卸料螺钉与下模板柔性连接,使其能在下模固定座内上下运动,下模固定在下模板上。上述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所述压型装置的斜楔组件包括斜楔I和斜楔II,所述斜楔I和斜楔II的底面均为斜面结构,斜楔I和斜楔II顶端均固定安装在上模板上。上述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所述上模固定板通过弹簧I和卸料螺钉固定在上模板上,并依靠导柱导向可上下运动,所述下模固定座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于下模板上。上述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所述压料装置包括固定板、压料板和托料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上模板上,压料板通过弹簧、卸料螺钉连接于固定板上,所述托料板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于下模板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压型装置组成元件的联动实现了机械压型的目的,去除了手工穿芯、抽芯的重复劳动,既确保了エ件的加工质量,又简化了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在压型过程中,首先上模板由机床驱动下行,通过斜楔II推动活动侧模II,使活动侧模II与活动侧模I及活动侧模III共同夹紧エ件,同时压料板将エ件压紧,上模板继续下行,上模固定板带动活动上模I、活动上模II和活动侧模III向下运动,活动上模I和活动上模II接触到エ件时,弹簧挡块也开始接触活动侧模III上表面;与此同时固定上模相对活动上模II开始向下缓慢运动,固定上模斜面推动活动上模II向左侧运动;当活动侧模III运动至下止点吋,上模组件各组成元件动作还在继续,当上模板与上模固定板刚性接触吋,活动上模II的前端面下部完全与エ件贴合,斜楔I也推动活动侧模I在最后Irnm行程完成了整形动 作,压型装置的上模组件、下模组件组成元件均刚性接触,完成エ件的压型。本专利技术在与エ件接触的各组成元件上均设置了与产品配合的型面,特别是活动侧模III与エ件在夹紧状态下一起向下运动,活动上模II的水平运动保证了压型上模与产品截型完全一致,活动侧模I在最后行程的整形作用,都保证了产品在压型过程中没有拉伤、褶皱等品质缺陷,达到了不用穿芯子即可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目的。总之,本专利技术具有性能可靠、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特点,不仅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图I是エ件结构示意 图2是エ件的截面形状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闭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4是图3中A-A截面结构示意 图5是图3中B-B截面结构示意 图6、图7、图8是模具上模组件下行过程的B-B截面结构示意 图9为活动上模II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上模板,2、上模固定板,3、弹簧挡块,4、活动上模I,5、活动上模11,5-1、弹簧安装孔,6、固定上摸,7、斜楔I,8、活动侧模I,9、斜楔II,10、活动侧模11,11、活动侧模III,12、下摸,13、下模固定座,14下模板,15、弹簧I,16、弹簧II,17、固定板,18、压料板,19、托料板,20、弹簧III,21、エ件,21-1、エ件压型部位; a、上模固定板燕尾式导向面,a’、活动上模II燕尾式导向面,b、固定上模斜面,b’活动上模II斜面,C、斜楔I的斜面,c’、活动侧模I的斜面,d、斜楔II的斜面,d’、活动侧模II的斜面,e、活动上模II凸起型面,e’、エ件截型凸起部位。具体实施例方式參看图3、图4、图5,本专利技术包括压型装置、压料装置、上模板I和下模板14,所述压型装置包括上模组件、斜楔组件、下模组件、上模固定板2和下模固定座13,所述上模组件由弹簧挡块3、活动上模I 4、活动上模II 5和固定上模6组成,所述弹簧挡块3和活动上模I 4固定于上模固定板2上,所述活动上模II 5顶端与上模固定板2配装,前端面通过弹簧III 20与弹簧挡块3柔性连接,所述固定上模6安装在上模板I上。參看图4、图5,本专利技术压型装置的下模组件由活动侧模I 8、活动侧模II 10、活动侧模III 11、下模12和下模固定座13组成,所述活动侧模I 8和活动侧模II 10布置在下模12的两侧,安装在下模固定座13上,所述下模固定座13设有空腔结构,所述活动侧模III 11和下模12安装在下模固定座13的空腔内,活动侧模III 11底面通过弹簧II 16和卸料螺钉与下模板14柔性连接,使其能在下模固定座13内上下运动,下模12固定在下模板14上。參看图4,本专利技术压型装置的斜楔组件包括斜楔I 7和斜楔II 9,所述斜楔I 7底面为与活动侧模I 8匹配的斜面结构,所述斜楔II 9底面为与活动侧模II 10匹配的斜面结构,斜楔I 7和斜楔II 9顶端均固定安装在上模板I上。參看图3,本专利技术的压料装置包括固定板17、压料板18、托料板19,所述固定板17 固定于上模板I上,压料板18通过弹簧、卸料螺钉连接于固定板17上,托料板19采用螺纹连接件固定于下模板14上。參看图3,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固定板2通过弹簧I 15和卸料螺钉固定在上模板I上,并依靠导柱导向可上下运动,所述下模固定座13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于下模板14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參看图3、图9,本专利技术在上模固定板2上设有上模固定板燕尾式导向面a,在活动上模II 5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汽车玻璃导轨压型模具,它包括压型装置、压料装置、上模板(1)和下模板(14),所述压型装置位于压料装置的后端,压型装置、压料装置均布置在上模板(1)和下模板(14)之间,所述压型装置包括上模组件、斜楔组件、下模组件、上模固定板(2)和下模固定座(13),其特征是,所述上模组件设有活动上模和固定上模,所述下模组件设有活动下模和固定下模,所述活动上模、固定上模、活动下模和固定下模的压型工作面与工件形状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保芹刘焱森陈尔奎郭春清王孟辉
申请(专利权)人: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