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037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属于机床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转塔冲床中模具各部分均要分开安装,由此装配耗工耗时;同时因安装误差的数值较大,故无法达到产品精度要求等问题。本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装设于数控转塔冲床的环闭型床身的内周侧,其包括均呈L型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上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设有上定位气缸、上转盘和上自转模,下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设有下定位气缸、下转盘和下自转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本分离安装的各部分通过集成式连成一整体结构,从而由装配误差转化成加工误差,显著提高了整机的装配精度,进而最大优化产品品质;同时节省了人工与时间,降低了安装要求,提升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床设备
,涉及ー种数控转塔冲床,特别是ー种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技术背景数控转塔冲床(NCT)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化,是在板材上进行冲孔加工、浅拉深成型的压カ加工设备。其由电脑控制系统、机械或液压动カ系统、伺服送料机构、模具库、模具选择系统、外围编程系统等组成。数控转塔冲床(NCT)是通过编程软件(或手工)編制的加工程序,由伺服送料机构将板料送至需加工的位置,同时由模具选择系统选择模具库中相应的模具,液压动カ系统按程序进行冲压,自动完成エ件的加工。在现阶段,数控转塔冲床主要还是以普通转塔冲床为主为广大客户进行服务,而面对日益复杂的エ艺要求,形状完全一致的冲压图形因为角度不同,而使得冲压模具需要开很多键槽,或者是需要多个模具,同时需要多次更换模具,由此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现有技术中同时要求转塔冲床设置更多的エ位孔。比如,ー种形状大小图案需要不同的角度,但受普通转塔冲的限制这种情况下只能做多个冲头,造成资源上的严重浪费,并且模具十分昂贵,エ序复杂。此外,传统模具安装方式不方便,由于其定位装置,转塔,自转模部分均要分开安装,特别是安装上转盘的时候,因需开设安装孔,需要翻转压カ机进行实施,该方式操作危险性大、耗费大量人工、耗费时间长、安装困难,同时因安装误差的数值较大,故整体冲压配合运作精度不高,无法充分利用精密设备的加工能力,更无法达到产品精度要求。现代钣金行业的精度要求日趋提高,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急需开发ー种新型产品,以实现现在行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ー种将定位销、转盘与自转模通过集成座相连形成三位一体式结构,由此将较大的装配误差转换为较小的加工误差,从而显著提高安装精度,同时降低装配难度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装设于数控转塔冲床的环闭型床身的内周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均呈L型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所述的上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设有上定位气缸、上转盘和上自转模,所述的下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设有下定位气缸、下转盘和下自转摸。本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的床身为环闭型,且其中空通腔为操作空间,该操作空间内设有冲压部分与进料台。冲压部分主要包括上下成对设置的定位气缸、转盘和自转模,而进料台位于相邻自转模的侧方。定位气缸、转盘和自转模均装配于L型的集成座上,并在集成座上进行三者之间的精准配合定位,将原本各部件与床身分别安装时的配合确位转移至以集成座为相对參照标线的加工装配,因在体积小、质量轻的集成座上实现精准定位更为简易,且精确度更高,由此使较大的装配误差转化成较小的加工误差,显著提高了整机的装配精度,进而优化产品品质;同时由集成座相连成整体后,再与床身进行安装,节省了原本所需的人工与时间,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増加了生产利润。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呈上下对峙设置,且两者的L型折边均一一对应为上定位气缸、下定位气缸的安装部一,所述两者的L型主体平面上正对凸设用于 一一对应转动套设上转盘、下转盘的导向套,所述两者的L型端部呈正对设置用于一一对应装配上自转模、下自转模的安装部ニ。L型的上集成座呈扣设状态,使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的凹腔相対。上定位气缸或者下定位气缸固贴于L型折边(安装部一)的外侧面上,上转盘、上自转模或者下转盘、下自转模均相应位于L型凹腔内。上集成座上的三处安装位置进行高精度校准,使上定位气缸、上转盘和上自转模装配后,三者之间相互形成符合标准要求的匹配作用连接,即加工误差属于误差允许范围之内;下集成座同理。且同时使装配完成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在相对峙状态时,其上三对部件呈正对位置布局。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定位气缸与上转盘呈平齐设置,且上转盘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上定位气缸延伸出与上述定位孔可形成插接定位的定位销,所述的下定位气缸与下转盘呈平齐设置,且下转盘的周壁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下定位气缸延伸出与上述定位孔可形成插接定位的定位销。上转盘上沿其周圈开设有多个エ位孔,每个エ位孔均能通过旋转上转盘与上自转模位置对应并进行冲压操作,故将所需エ位孔通过旋转到达相应位置后,上定位气缸伸出定位销插入该位置状态下所正对的定位孔内,从而实现上转盘旋转角度的卡接定位;下转盘定位方式同理。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自转模呈垂设装配于上集成座与上转盘之间,其上端定位于上集成座的安装部ニ,其下端与上转盘联接,所述的下自转模呈垂设装配于下集成座与下转盘之间,其下端定位于下集成座的安装部ニ,其上端与下转盘联接。上自转模的下端对应穿设上转盘的エ位孔,并其端头固连有冲头;下自转模的上端对应穿设下转盘的エ位孔,并其端头固连有凹摸。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集成座的顶侧与床身之间呈排列设置甩于调整水平安装的若干垫铁。垫铁为片体状,其填充于上集成座与床身之间的缝隙,起到调节装模高度的作用,并调整上集成座保持其水平安装位置。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集成座或下集成座的两侧呈对称固设有板条状的侧翼部。床身对应装配上集成座或下集成座的位置匹配凸设安装边沿,安装吋,上集成座或下集成座的侧翼部对应与安装边沿贴合,并通过螺栓固连。因螺栓装配需在两相贴合的安装边沿与侧翼部上开设通孔,且该通孔只限于自上向下开设,由于安装时侧翼部的设置伸出床身,故使得通孔的开设可在床身正立的状态下进行,即上集成座可实现同步装配,减少安装步骤,节省时间,方便安装。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转盘通过链轮与上述上集成座的导向套形成转动套接,所述的下转盘通过链轮与上述下集成座的导向套形成转动套接。链轮中设置有转动轴承,由此使上转盘或者下转盘能够绕轴线旋转。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定位气缸或者下定位气缸均可通过螺栓装配一一对应安装于上集成座或者下集成座的安装部一。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自转模或者下自转模均可通过螺栓装配一一对应安装于上集成座或者下集成座的安装部ニ。在上述的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集成座或下集成座均可通过螺栓固连于所述床身的环闭型内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将原本分离安装的定位气缸、转盘与自转模通过集成座相连成为一整体结构,而后再与床身安装,上述三位集成一体式结构的优点如下I、集成座相对床身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故在其上易于实现加工位置的闻精度校准,装配后使定位气缸、转盘与自转模相互连接作用的位置布局由较大的装配误差转化成较小的加工误差,且该加工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由此便显著提高了整机的装配精 度,进而最大优化产品品质;2、三位一体化后可直接将集成座安装于床身上即完成了所有装配,由此节省了原本所需的人工与时间,降低了安装要求,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増加了生产利润;3、集成座上的侧翼部设置使得上转盘的安装消除翻转床身的必要性,其在床身正立状态下即可实现同步装配,減少安装步骤,节省时间,方便安装。附图说明图I是本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数控转塔冲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数控转塔冲床的集成式模具,装设于数控转塔冲床的环闭型床身的内周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均呈L型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所述的上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设有上定位气缸、上转盘和上自转模,所述的下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设有下定位气缸、下转盘和下自转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伟云立刚李进赵浩刘茂亮杨呈刘杰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