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037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下模、下模座和限位环,上模为圆环结构,固定在上模板上,所述上模下端面能置于轴承后档内环的上端;下模座为圆环结构,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下模为圆环结构,固定在下模座上,并与上模呈相对设置;限位环为具有呈阶梯设置的圆台的圆环结构,固定在下模板上,并同时位于下模座和下模内侧;且限位环的上圆台外环、限位环的下圆台上台面和下模的内环之间形成与能轴承后档下端相匹配的间隙;上模和下模扣合时,上模、下模、下模座和限位环同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克服了轴承后档变形后直接废弃处理浪费资源的问题,实现了轴承后档矫形效率高和矫形效果佳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货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后档矫形模具。技术背景铁路货车轴承后档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其与车轴防尘板座的配合尺寸(Φ 165+0. 040)超限而引起变形。目前没有针对变形轴承后档的矫形工具,对变形轴承后档只进行尺寸检测(该尺寸是保证轴承后档与车轴过盈配合保证车辆稳定运行的重要尺寸之一),尺寸检测结果不达标的轴承后档作废处理,然后再补充轴承后档新品。这些作废处理的轴承后档无法得到矫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增加了铁路货车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轴承后档变形后直接废弃处理浪费资源的问题,提出一种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实现结构简单、轴承后档矫形效率高和矫形效果佳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下模、下模座和限位环,所述上模为圆环结构,固定在上模板上,所述上模下端面能置于轴承后档内环的上端;所述下模座为圆环结构,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下模为圆环结构,所述下模固定在下模座上,并与上模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环为具有呈阶梯设置的圆台的圆环结构,固定在下模板上,并同时位于下模座和下模内侧,且所述限位环的上圆台外环、所述限位环的下圆台上台面和所述下模的内环之间形成能与轴承后档下端相匹配的间隙;所述上模和下模扣合时,所述上模、下模、下模座和限位环同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上圆台为锥台,用于防止轴承后档与限位环夹死,使轴承后档不易取下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轴承后档矫形效率。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外侧的下模板上均布固定有两个以上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能够限制上模板与下模板的冲压距离的高度。所述限位块可防止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受力过快或过大,导致轴承后档矫形过限。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还设置有两个以上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为配套的导向柱和导向套,所述导向柱和导向套分别固定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或所述导向柱和导向套分别固定在下模板和上模板上。所述导向柱外径为Φ50πιπι。所述导向装置保证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和轴承后档的受力均匀,受力面平整,提高了轴承后档矫形模具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的下端面自外环向圆心方向向上模板方向倾斜,所述倾斜角为1-10度,或所述倾斜角为2-5度。此倾斜角可以降低后挡矫形时的阻力,防止后挡外侧因应力过于集中而产生裂纹。进一步地,所述上模采用45#钢制造,洛氏硬度为43-48HRC ;所述下模采用高铬合金钢Cr 12制造,洛氏硬度为58-63HRC ;所述下模座采用45#钢制造,洛氏硬度为35-40HRC ;所述限位环采用45#钢制造,洛氏硬度为43-48HRC ;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采用Q235-A钢制造。进一步地,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均为厚度为63mm的钢板。本技术所述轴承后档矫形模具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变形的轴承后档置于所述限位环的上圆台外环、所述限位环的下圆台台面和所述下模的内环形成的与轴承后档下端相匹配的间隙中。然后,通过外力(如油压机)冷挤压轴承后档矫形模具的上模板和下模板,进而冷挤压位于上模和下模间的轴承后档,上模垂向挤压变形后挡,下模将垂向压力 转化为径向压力从而强迫变形后挡向内收缩,迫使变形轴承后档内环在冷挤压的作用下放生微量收缩并产生微量的残余变形,从而减小轴承后档内圈的尺寸使之产生少量的加工余量。在径向压力强迫变形后挡向内收缩时,限位环可限制轴承后档内环收缩量,防止轴承后档内环因收缩的尺寸过大而产生裂纹;同时还可起到矫形轴承后档内环圆度及后挡内环的下端上翘变形的作用。本技术轴承后档模具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修复变形轴承后档使其达到配合尺寸,从而符合铁路货车轴承后档的质量要求。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用于矫形铁路货车轴承后档,具有如下几方面优点。I、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操作方便,不需要专门的压力机设备,可以安装在普通的四柱通用油压机上即可使用;2、检修效率高、质量好,修复后的轴承后挡经过探伤检查,合格率达95%以上,提高了轴承后挡的利用率,为降低铁路货车的运行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轴承后档径向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轴承后档矫形模具的俯视图;图3为图I中的AA向截面图;图4为图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区的放大图;图6为采用本技术对轴承后档进行矫形时的应力集中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I为轴承后档径向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轴承后档矫形模具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向截面图;图4为图3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区的放大图;图6为采用本技术对轴承后档进行矫形时的应力集中区。图I为轴承后档径向截面图,可见轴承后档沿半径方向的截面为不规则形状,可粗略划分为下端X、内环的上端S。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如图2-4所示,该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包括上模板I、下模板2、上模3、下模4、下模座5和限位环6,上模板I和下模板2均为厚度为63mm的矩形钢板;上模3、下模4和下模座5为圆环结构,限位环6为具有呈阶梯设置的圆台的圆环结构,所述阶梯为两个;上模3固定在上模板I上,上模3下端面能置于轴承后档内环的上端s ;上模3的下端面从外环向圆心方向向上模板I方向倾斜,倾斜角为3度,如图5所示;下模座5固定在下模板2上,下模4固定在下模座5上,并与上模3呈相对设置;限位环6固定在下模板2上,且同时位于下模座5和下模4内侦彳,限位环6的上圆台外环、限位环6的下圆台上台面和下模4的内环之间形成能与轴承后档下端X相匹配的间隙;本实施例中限位环上圆台为锥台。 此外,下模座5外侧的下模板2上均布固定有两个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具有能够限制上模板I与下模板2的冲压距离的高度。即限位块7的高度等于轴承后档刚好得以矫形时上模板I和下模板2间的高度。上模板I和下模板2上还设置有两个导向装置8,导向装置8为配套的导向柱和导向套,导向柱可在导向套内做活塞运动,导向套焊接固定在上模板上,导向柱焊接固定在下模板上,导向柱外径为Φ 50mm。上述固定除特殊说明外,均采用螺栓固定,可以理解其他固定方式(如焊接固定)也可应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环6用于防止轴承后档9内环因收缩的尺寸过大而产生裂纹;矫正轴承后档9内环圆度,防止后挡内环的下端上翘变形的作用;而且将轴承后挡9反作用于下模座5的力量转化成二者之间的内力,不使下模座5与下模板2之间的螺栓及定位销受到剪力限位环6上圆台为锥台,用于防止轴承后档9与限位环夹死造成的轴承后档不易取下,进一步提高了轴承后档矫形效率。本实施例中上模的下端面从外环向圆心方向向上模板方向倾斜,倾斜角为3度,此倾斜角的设置可以降低轴承后挡9矫形时的阻力,防止轴承后挡9外侧因应力过于集中而产生裂纹,应力主要集中在轴承后档9外环的下端,如图6所示,填充线区域为应力集中区C。 限位块7可防止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受力过快或过大,导致轴承后档9矫形过限。导向装置8用于保证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和轴承后档9的受力均匀,受力面平整,提高了轴承后档矫形模具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上模3用来将垂向压力传递给轴承后挡9,经常与轴承后挡9间产生冲击,因此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及表面硬度,上模3采用45#钢制造,洛氏硬度为43-48HRC ;下模4与轴承后挡9外环直接接触,起着将垂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后档矫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下模、下模座和限位环,所述上模为圆环结构,固定在上模板上,所述上模下端面能置于轴承后档内环的上端;所述下模座为圆环结构,固定在下模板上;所述下模为圆环结构,固定在下模座上,并与上模呈相对设置;所述限位环为具有呈阶梯设置的圆台的圆环结构,固定在下模板上,并同时位于下模座和下模内侧,且所述限位环的上圆台外环、下圆台上台面和所述下模的内环之间形成能与轴承后档下端相匹配的间隙;所述上模和下模扣合时,所述上模、下模、下模座和限位环同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付克诚徐相声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