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094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用以降低实现反转驱动所需的驱动功耗。其中,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栅线、数据线和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两层透明导电膜和薄膜晶体管;所有像素单元分为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两种,沿数据线方向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间隔排列;在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在第二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各像素单元中的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是目前常用的平板显示器,其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IXD)是液晶显示器中的主流产品。TFT-LCD 一般由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后在其间填充液晶层而制成。通过电场来驱动液晶分子的扭转,使光线选择性通过来呈现不同灰度的图像。驱动液晶分子扭转的电场在像 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公共电极由公共电极线连通,并通过公共电极线输入公共电压;像素电极与数据线连通,并通过数据线输入工作电压。一般公共电压恒定不变,像素电极的工作电压由驱动信号序列控制大小,从而形成变化的电场。现有技术提出了反转驱动技术,即采用适当的驱动信号序列使TFT-IXD的各像素单元的电场发生反转,从而使液晶分子的扭转方向交替变化。反转驱动方式可实现帧反转、行反转、列反转或点反转,其中点反转方式以显示画面均匀性更好,画面品质高,电路之间的耦合最小而逐渐成为各大厂商的首选方式。所谓点反转,就是对于某一像素单元,在画面显示一帧的时间内采用正电压(即工作电压高于公共电压),下一帧的时间则采用负电压(即工作电压低于公共电压)对该像素单元进行充电而实现正负电极交替;同时,在整个液晶面板中,同一帧的时间内各像素单元的电压极性与其上下左右的四个像素单元相反。现有技术为实现点反转,需要在同一帧的时间内不断反转数据线驱动各像素单元的工作电压,工作电压在高低电压之间的频繁地交替变化导致数据线驱动功耗增加,限制了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发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以降低实现反转驱动所需的驱动功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栅线和数据线,以及公共电极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限定有多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像素单元中形成有两层透明导电膜和薄膜晶体管;所有像素单元分为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两种,且沿所述数据线方向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间隔排列;其中,在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各像素单元中的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的薄膜晶体管都为顶栅结构;所述在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具体为,在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直接相连或通过过孔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通过过孔电性连接;在第二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直接相连,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通过过孔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沿所述栅线的方向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间隔排列;或者,沿所述栅线的方向,相邻像素单元同为第一像素单元或者同为第二像素单元。可选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的薄膜晶体管为底栅结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的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所述在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具体为,在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直接相连或通过过孔电 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底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通过过孔电性连接;在第二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直接相连,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通过过孔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沿所述栅线的方向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间隔排列。进一步的,沿所述栅线的方向,第一像素单元中的栅线通过栅绝缘层过孔与其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中的栅线电性连接;沿数据线的方向,第一像素单元中的数据线通过栅绝缘层过孔与其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中的数据线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沿所述栅线的方向,相邻像素单元同为第一像素单元或者同为第二像素单元。进一步的,沿所述栅线的方向,第一像素单元中的栅线与其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中的栅线直接相连;沿数据线的方向,第一像素单元中的数据线通过栅绝缘层过孔与其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中的数据线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各像素单元中的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具体为,沿所述栅线方向,若相邻像素单元的公共电极线为同层,则所述相邻像素单元的公共电极线直接相连;沿所述栅线方向,若相邻像素单元的公共电极线为异层,则所述相邻像素单元的公共电极线通过过孔电性连接。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填充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阵列基板是上述任一阵列基板。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外壳和驱动装置,还包上述液晶面板,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栅线、公共电极线和数据线分别相连,用于向公共电极线输入公共电压,向栅线输入栅极开关电压,且向数据线输入工作电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在阵列基板中沿数据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各个像素单元中形成有两层导电膜。其中,在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层导电膜作为第一像素单元的公共电极,第二层导电膜作为第一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在第二像素单元中,第一层导电膜作为第二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第二层导电膜作为第二像素单元的公共电极。这样,第一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与第二像素单元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位置反向。这样,无需反转驱动信号序列就能够实现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之间电场的反向,从而可以降低实现反转驱动所需的驱动功耗。本技术结构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配合按帧反转或按列反转的驱动信号序列,能实现点反转的显示效果,从而降低现有技术中实现点反转所需的驱动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的一种排列方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的另一种排列方式;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1-A2线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的结构不意图;图6为沿图5中A1-A2线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7为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在图I所示排列方式下,工作电压极性与像素单元电场极性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8为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在图2所示排列方式下,工作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栅线、数据线和公共电极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限定有多个像素单元;在所述像素单元中形成有两层透明导电膜和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有像素单元分为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两种,且沿所述数据线方向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间隔排列;其中,在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第一层透明导电膜与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极电性连接,第二层透明导电膜与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各像素单元中的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莎王宝强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