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透光率透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097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透光率的显示装置,包含一有源矩阵基板和与有源矩阵基板对置的一对置基板,以及夹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有源矩阵基板包括:若干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用于显示颜色的第一孙像素单元和无色阻的第二孙像素单元,以及用于控制第一孙像素单元的第一控制元件,和用于控制第二孙像素单元的第二控制元件。第一孙像素单元和第二孙像素单元公用同一扫描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像素结构和驱动系统的复杂度。当第一和第二控制元件驱动时,第一孙像素显示所输入颜色型号的颜色。而第二孙像素单元显示较亮的白态,从而有效的提高透明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透光率透明显示装置,特别涉及用于透明显示的像素结构的透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透明显示器为新世代的面板技术,使面板具有高的光透过率,将实体信息与虚拟信息加以结合。目前,使用LCD面板的透明显示器主要使用高透过率彩膜、追加白色子像素、场色序法等技术。其中采用高透过率彩膜技术, 透明显示器的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都会下降;采用追加白色子像素的技术的现有方案为,一是增加扫描线数量来实现,另一种是增加数据线的数量来实现。子像素扫描线数量倍增后,子像素的开口率下降,并且驱动电路变得复杂,每个像素在每一帧内写入的时间减少;当数据线的数量倍增后,驱动IC的个数增力口,成本增加。图I给出了一种现有采用追加白色子像素技术的透明显示器单元。一子像素的阵列结构中包括两条扫描线10和一条数据线20,扫描线10和数据线20交叉。还包括上下两子像素电极即透明子像素电极11和白色子像素电极12,这两个子像素的图像型号都来自数据线20,同时每个子像素对应一个TFT来控制。TFT的源极为有源层110与数据线20相连的一侧定义为源极,TFT的漏极为有源层110与透明子像素112或白色子像素12电性连接的一侧定义为漏极,TFT的栅极为有源层110下方的扫描线定义为栅极。与像素阵列基板对应的彩膜基板上的子像素在对应透明子像素11的子像素含有色阻层,用来显示彩色图像;对应白色子像素12的子像素没有色阻,用来显示白色图像。相比没有白色子像素的像素结构,追加白色子像素技术的像素结构的扫描线、公共电极线、透明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TFT数目都发生倍增,像素结构和驱动系统变得复杂。同时,数据线上的电压信号写入带色阻子像素的时间减半,充放电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透明子像素信号电压写入时间减半的问题以及降低像素结构的复杂度和驱动系统的复杂度。同时,提高透明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透光率透明显示装置,包含一有源矩阵基板和与有源矩阵基板对置的一对置基板,以及夹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有源矩阵基板包括若干扫描线,若干数据线,与相应的扫描线交叉;若干公共电极线,与相应的扫描线平行;若干像素单元,由所述扫描线与相应的数据线交叉限定,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三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用于显示颜色的第一孙像素单元和无色阻的第二孙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孙像素单元与相应的第二孙像素单元公用同一扫描线;若干第一孙像素电极,设于第一孙像素单元内;若干第二孙像素电极,设于第二孙像素单元内;若干第一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相应的第一孙像素单元,每个第一控制元件包括与相应数据线电性连接的第一源极;若干第二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相应的第二孙像素单元,每个第二控制元件包括与相应的扫描线或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的第二源极。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还包括与相应的第一孙像素电极连接的第一漏极;所述第二控制元件也包括与相应的第二孙像素电极电性连接的第二漏极;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还包括与相应的扫描线电性连接的第一栅极;所述第二控制元件也包括与相应的扫描线电性连接的第二栅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该方案为一种高透光率透明显示装置,包含一 有源矩阵基板和与有源矩阵基板对置的一对置基板,以及夹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有源矩阵基板包括,若干扫描线,若干数据线,与相应的扫描线交叉;若干公共电极线,与相应的扫描线平行;若干像素单元,由所述扫描线与相应的数据线交叉限定,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三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用于显示颜色的第一孙像素单元和无色阻的第二孙像素单元,该第一孙像素单元与相应的第二孙像素单元公用同一扫描线;若干第一孙像素电极,设于第一孙像素单元内;若干第二孙像素电极,设于第二孙像素单元内;若干第一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相应的第一孙像素单元,每个第一控制元件包括与相应数据线电性连接的第一源极;其中,所述第二孙像素电极与相应的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还包括与相应的第一像素电极连接的第一漏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技术方案和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各子像素的第一孙像素单元和第二孙像素单元为上下结构设置或左右机构设置;所述各子像素的第二孙像素单元大小彼此相同或不同;所述各子像素的第一孙像素单元大小彼此相同或不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子像素结构只有一条数据线和一条扫描线,整体构成为一个子像素。第二孙像素单元从扫描线上引入信号电压,使第二孙像素单元的TFT源极与扫描线实现等电位连接,有效的解决了透明子像素信号电压写入时间减半的问题及降低像素结构的复杂度和驱动系统的复杂度。同时,提高透明显示装置的光透过率。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一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元件与子像素各部分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彩膜基板上一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子像素中第一孙像素单元和第二孙像素单元大小相异设置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子像素中第一孙像素单元和第二孙像素单元交错设置的排列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子像素中第一孙像素单元和第二孙像素单元左右设置的排列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常白显示模式的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常白显示模式的只有一个控制元件的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像素单元;20、数据线;10、扫描线;5、遮光线;51、公共电极线;Τ1,Τ2、控制元件;15·,25、有源层;13,23、漏极;22、源极;17,7,27,15、接触孔;8,9、透明导电层;110、R颜色子像素单元;120、G颜色子像素单元;130、B颜色子像素单元;111、R颜色第一孙像素单元;121、G颜色子像素第一孙像素单元;131、G颜色像素第一孙像素单元;112、R颜色像素第二孙像素单元;122、G颜色像素第二孙像素单元;132、B颜色像素第二孙像素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透光率的显示装置,包含一有源矩阵基板和与有源矩阵基板对置的一对置基板,以及夹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有源矩阵基板包括若干扫描线;与扫描线交叉的若干数据线;与扫描线平行的若干公共电极线;以及由扫描线与相应的数据线交叉限定的若干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三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用于显示颜色的第一孙像素单元和无色阻的第二孙像素单元,其中第一孙像素单元与相应的第二孙像素单元公用同一扫描线。其中第一孙像素单元内设有第一孙像素电极;第二孙像素单元内设有第二孙像素电极;以及用于控制相应的第一孙像素单元的第一控制元件,和用于控制相应的第二孙像素单元的的第二控制元件。本专利技术的高透光率透明显示装置可为常黑显示模式的透明显示装置或常白显示模式的透明显示装置。针对本专利技术为常黑显示模式的透明显示装置给出第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子像素单元的结构。在有源矩阵基板上(图中未示),遮光线5、扫描线10和公共电极线51为同一层。公共电极线51与遮光线5相连接,数据线20位于遮光线5之上,并与扫描线10交叉。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透光率透明显示装置,包含一有源矩阵基板和与有源矩阵基板对置的一对置基板,以及夹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有源矩阵基板包括,若干扫描线,若干数据线,与相应的扫描线交叉;若干公共电极线,与相应的扫描线平行;若干像素单元,由所述扫描线与相应的数据线交叉限定,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三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包括用于显示颜色的第一孙像素单元和无色阻的第二孙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孙像素单元与相应的第二孙像素单元公用同一扫描线;若干第一孙像素电极,设于第一孙像素单元内;若干第二孙像素电极,设于第二孙像素单元内;若干第一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相应的第一孙像素单元,每个第一控制元件包括与相应数据线电性连接的第一源极;若干第二控制元件,用于控制相应的第二孙像素单元,每个第二控制元件包括与相应的扫描线或公共电极线电性连接的第二源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群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