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修复方法,包括:数据线;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测试组件,位于信号线设置区域内;修复线组件,位于信号线设置区域,包括:第一修复线组和第二修复线组;其中,未进行修复时,所述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前端数据线部分隔离,所述第二修复线组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隔离;进行修复时,所述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前端数据线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修复线组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电连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的利用相同的走线,设置有静电防护电路,实现静电防护功能同时增加了线修复验证回路可即时验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夹于两极板之间的液晶层。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设置有大量的扫描线、数据线、以及由该扫描线与数据线界定的像素单元。这些密集排列的数据线经常会发生断线,造成信号无 法正常传递,从而形成线缺陷。现有技术的做法是,在制造阵列基板的同时,在阵列基板周围形成测试电路,和线修复回路。在基板被切割多个面板后,进行点灯测试,当测试有数据线发生断线,就通过线修复回路对断线进行修复。因测试电路的多组数据测试线和线修复回路的多条修复线分别布置在基板的外围,这样就占据了基板周围的很大布线空间。同时就会使基板周围的不同层的金属交叉重叠位置增多,容易发生静电破坏,从而破坏走线。在现有技术中,要验证数据线修复是否成功,需要完成面板与芯片封装薄膜对接,以及与印刷电路板组合的工序,来形成回路后才可验证线修复是否成功。不能线修复后,及时进行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所述面板设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外围的信号线设置区域,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外的前端数据线部分、位于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区域数据线部分和位于显示区域外且远离前端数据线部分的末端数据线部分;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测试组件,位于信号线设置区域内,包括测试扫描线和测试数据线;修复线组件,位于信号线设置区域,包括第一修复线组和第二修复线组;其中,未进行修复时,所述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前端数据线部分隔离,所述第二修复线组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隔离;进行修复时,所述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前端数据线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修复线组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电连接。其中,修复完成时,在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第二修复线组均输入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相同的信号来验证修复回路是否连通。进一步,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域外的薄膜晶体管,未进行修复时,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测试扫描线,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到测试数据线,薄膜晶体的漏极电连接相应的末端数据线部分;进行修复时,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电连接、且栅极与测试扫描线隔离。其中,所述电连接的方式为激光熔接的方式。进一步,沿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向看,所述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前端数据线部分二者位于不同层且二者至少部分重叠,且在重叠处隔离有绝缘层。其中,沿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向看,所述第二修复线组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二者位于不同层且二者至少部分重叠,且在重叠处隔离有绝缘层。进一步,在未进行修复时,所述第二修复线组与测试数据线二者末端之间设有静电防护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修复方法,其所述面板设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外围的信号线设置区域,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外的前端数据线部分、位于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区域数据线部分和位于显示区域外且远离前端数据线部分的末端数据线部分;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薄膜晶体管,位于显示区域外,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 测试组件,位于信号设置区域内,包括测试扫描线和测试数据线;修复线组件,位于信号设置区域,包括与相应的数据线的前端数据线部分隔离的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隔离的第二修复线组;当检测数据线断线时,包括如下步骤使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有缺陷的数据线的前端数据线部分导通;使测试数据线与相应的第二修复线组的末端导通;使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导通、漏极和栅极导通,并切断栅极与测试扫描线之间的连接。其中,修复完成时,在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第二修复线组均输入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相同的信号来证修复回路是否连通。有益效果点灯测试电路与线修复回路,利用相同的走线,如此节省布线空间。测试电路与线修复回路,设置有静电防护电路,静电防护电路在第二层金属图形定义完成后,即可实现静电防护功能。另外增加了线修复验证回路,如此无需PCB,在cell点灯段即可验证断线修复是否成功。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液晶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液晶面板的线缺陷修复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修复线组41左侧切断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静电防护装置金属尖端切断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液晶面板的薄膜晶体管源极、栅极、漏极导通的示意图。图7为图5尖端放电处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00-液晶面板101-显示区域102-信号线设置区域105-薄膜晶体管1052-薄膜晶体管的源极1053-薄膜晶体管的漏极1051-薄膜晶体管的栅极10-栅极驱动器20-源极驱动器21-数据线211-前端数据线部分212-显示区域数据线部分213-末端数据线部分30测试组件31-测试扫描线(G0\GE) 32-测试数据线(DR\DG\DB)41-第一修复线组(YR\YG\YB) 42-第二修复线组(PR\PG\PB)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图I为本专利技术液晶面板的测试示意图,液晶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01、位于显示区域101外围的信号线设置区域102、以及位于显示区域101外的薄膜晶体管(TFT) 105。多个源极驱动器20和多个栅极驱动器10设于信号线设置区域102,多条数据线21和多条扫描线11分别连接到源极驱动器20和栅极驱动器10上,多条数据线21和多条扫描线11交叉区域限定了多个像素P,外部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经源 极驱动器20和栅极驱动器10端输入,然后经数据线21、扫描线11传输至显示区域101的各个像素P中。数据线21分为红色数据线、绿色数据线和蓝色数据线。每条数据线21包括位于显示区域101外并与相应的源极驱动器20连接的前端数据线部分211、位于显示区域101中的显示区域数据线部分212、和位于显示区域101外远离源极驱动器20的末端数据线部分213,从源极驱动器20输入的数据信号依序从前端数据线部分211、显示区域数据线部分212、到末端数据线部分213,这样顺序在整体数据线21上传输。信号线设置区域102内还设有测试组件30和修复线组,测试盘30和修复线组均位于显示区域101外围,优选的,测试组件30和修复线组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设置在胶框密封区域外,在本实施例中测试组件30位于显示区域101的下方,修复线组包括第一修复组和第二修复组,第一修复组位于显示区域101的上方,第二修复组位于显示区域101的右侧。测试组件30通过薄膜晶体管(TFT) 32将测试信号传输至各条数据线21上,测试组件30包括测试扫描线31和测试数据线32。信号发生器通过测试组件30将扫描信号、数据信号传输给液晶面板100,从而将液晶面板100点亮,检测亮线等缺陷。测试扫描线31用于传输测试扫描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包括GO和GE两条测试扫描线,GO测试扫描线用于传输奇数行扫描信号,GE测试扫描线用于传输偶数行信号,GO测试扫描线和GE测试扫描线二者的末端B处断路。测试数据线32用于传输数据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包括DR、DG、DB三条数据线,DR测试数据线用于传输红色(R)的测试信号,DG测试数据线用于传输绿色(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面板设有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外围的信号线设置区域,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外的前端数据线部分、位于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区域数据线部分和位于显示区域外且远离前端数据线部分的末端数据线部分;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测试组件,位于信号线设置区域内,包括:测试扫描线和测试数据线;修复线组件,位于信号线设置区域,包括:第一修复线组和第二修复线组;其中,未进行修复时,所述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前端数据线部分隔离,所述第二修复线组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隔离;进行修复时,所述第一修复线组与相应的前端数据线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二修复线组与相应的测试数据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