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板组及液晶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133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可以抑制高温环境下液晶面板的翘曲的偏振板组、以及将该偏振板组贴合于液晶单元而成的液晶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振板组,是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的观察侧偏振板与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背面侧偏振板的组,所述背面侧偏振板具有层叠亮度提高膜与吸收型偏振板而成的构成,从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时与所述液晶单元接触的表面到所述亮度提高膜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将所述观察侧偏振板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与将所述背面侧偏振板中所含的吸收型偏振板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的比为0.62以上且1.25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振板组及液晶面板
本技术涉及可以在高温环境下抑制液晶面板的翘曲的偏振板组、以及使用了该偏振板组的液晶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耗电低、在低电压下动作、轻量并且薄型的液晶显示器作为携带电话、携带信息终端、计算机用的监视器、电视等信息用显示设备急速地普及起来。随着液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各种各样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响应速度或对比度、窄视角之类的液晶显示器的问题逐渐得以消除。另外,随着移动用的液晶显示器的普及,对于液晶面板也要求薄且轻。随着液晶面板的薄型化,出现了如下等问题,即,因在高温环境下贴合于液晶单元的偏振板的收缩而使液晶面板翘曲,从而无法收纳于最终产品的壳体中。为了抑制此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翘曲,以前开发出了如下的方法,即,通过变更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观察侧和液晶单元的与观察侧相反一侧(背面侧)的偏振板的厚度,来抑制液晶显示面板的翘曲。例如,日本特开2012-5842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方法,即,通过使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的偏振板的偏振膜(本技术中所说的偏振膜)的厚度小于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偏振膜,来抑制液晶显示面板的翘曲。另外,日本特开2013-3711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过如下的方法,即,通过使观察侧的光学层叠体中所含的偏振膜(本技术中所说的偏振膜)比配置于观察侧相反一侧的光学层叠体中所含的偏振膜厚5μm以上,来抑制液晶面板的翘曲。但是,对于液晶面板的翘曲的抑制,改良的余地仍然很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5842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71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高温环境下抑制液晶面板的翘曲的偏振板组、以及将该偏振板组贴合于液晶单元而成的液晶面板。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1]一种偏振板组,是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的观察侧偏振板与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背面侧偏振板的组,所述背面侧偏振板具有层叠亮度提高膜与吸收型偏振板而成的构成,从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时与所述液晶单元接触的表面到所述亮度提高膜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将所述观察侧偏振板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与将所述背面侧偏振板中所含的吸收型偏振板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的比为0.62以上1.25以下。[2]根据[1]中记载的偏振板组,其中,所述观察侧偏振板及所述背面侧偏振板分别具有偏振膜,所述观察侧偏振板所具有的偏振膜的厚度和所述背面侧偏振板所具有的偏振膜的厚度均为15μm以下。[3]根据[1]或[2]中记载的偏振板组,其中,所述观察侧偏振板的吸收轴与所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所述背面侧偏振板的吸收轴与所述液晶单元的短边方向大致平行。[4]一种液晶面板,其包含液晶单元、和[1]~[3]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板组,在所述液晶单元的观察侧配置有所述观察侧偏振板,在所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配置有所述背面侧偏振板,在85℃加热240小时时的翘曲量的绝对值为0.5mm以下。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可以消除液晶面板在高温环境下的翘曲,可以获得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够收纳于最终产品的壳体中的液晶面板。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偏振板组的优选的层构成的例子的示意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偏振板组的优选的层构成的例子的示意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偏振板组的优选的层构成的例子的示意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中所用的反射偏振膜的一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地使用附图对本技术的偏振板组及使用了该偏振板组的液晶面板进行说明,然而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本技术的偏振板组由观察侧偏振板30和背面侧偏振板60构成。参照图1,对本技术的观察侧偏振板30及背面侧偏振板60的层构成进行说明。图1中观察侧偏振板30在偏振膜32的两面分别贴合有保护膜31a、31b。在保护膜31a的与偏振膜32的贴合面相反一侧的面形成表面处理层也是有用的做法。对于背面侧偏振板60,本技术中吸收型偏振板50在偏振膜52的至少一面具有保护膜,也可以如图1所示在偏振膜52的两面贴合保护膜51a、51b而形成。此外夹隔着胶粘层54在吸收型偏振板50上层叠亮度提高膜61而形成背面侧偏振板60。这些偏振板被分别夹隔着粘合剂层33、53贴合于液晶单元,形成液晶面板。在所述背面侧偏振板中,从液晶单元到亮度提高膜61的距离为100μm以下,优选为9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也可以为60μm以下。下限没有特别限定,然而通常为5μm以上,更典型的情况下为10μm以上。另外,将所述观察侧偏振板30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与将所述背面侧偏振板中所含的吸收型偏振板50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的比为0.62以上且1.25以下,优选为0.65以上且1.2以下,更优选为0.75以上且1.15以下。而且在本技术中所谓从液晶单元到亮度提高膜的距离,是指从背面侧偏振板的与液晶单元接触的面(例如图1~3中粘合剂层53的与液晶单元接触的面与之相当。)到亮度提高膜的液晶单元侧的面的距离。液晶面板的翘曲量受配置于最远离液晶单元的最外层的亮度提高膜的影响大。由此,通过使液晶面板与亮度提高膜的距离满足上述要求,此外使观察侧偏振板30及背面侧偏振板中所含的吸收型偏振板50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为上述的范围,就可以减小液晶面板的翘曲量。如图2、3所示,本技术中,由于使亮度提高膜更靠近液晶单元,因此所述背面侧偏振板60中所含的吸收型偏振板50仅在偏振膜的一面具有保护膜也是优选的构成。如此所述,通过将亮度提高膜配置于靠近液晶单元的位置,可以减小因亮度提高膜的尺寸变化而产生的力对液晶面板的翘曲造成的影响。此外,优选采用如下的配置,即,所述观察侧偏振板的吸收轴与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所述背面侧偏振板的吸收轴与液晶单元的短边方向大致平行。所谓大致平行,并不限定为严格地平行,例如偏振板的吸收轴与液晶单元的各边所成的角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如果采用此种轴构成,则可以更加明显地减小液晶面板的翘曲。另外,根据本技术,还可以提供将上述的观察侧偏振板30及背面侧偏振板60夹隔着粘合剂层层叠于液晶单元而成的液晶面板。以下,对构成本技术的偏振板组及液晶面板的构件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有时将观察侧偏振板所具有的偏振膜32、背面侧偏振板所具有的偏振膜52一总简称为偏振膜,有时将保护膜31a、保护膜31b、保护膜51a和保护膜51b一总简称为保护膜。[偏振膜32、52]作为偏振膜32、52,只要是满足所述的尺寸变化率及偏振膜的厚度,则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偏振膜。偏振膜通常经过如下的工序而制造,即,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使之吸附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处理而使之交联的工序、以及在借助硼酸水溶液的交联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制造。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以是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偏振板组及液晶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振板组,是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的观察侧偏振板与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背面侧偏振板的组,所述背面侧偏振板具有层叠亮度提高膜与吸收型偏振板而成的构成,从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时与所述液晶单元接触的表面到所述亮度提高膜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将所述观察侧偏振板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与将所述背面侧偏振板中所含的吸收型偏振板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的比为0.62以上且1.2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04 JP 2015-237263;2016.06.08 JP 2016-114151.一种偏振板组,是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的观察侧偏振板与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背面侧偏振板的组,所述背面侧偏振板具有层叠亮度提高膜与吸收型偏振板而成的构成,从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时与所述液晶单元接触的表面到所述亮度提高膜的距离为100μm以下,将所述观察侧偏振板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化率与将所述背面侧偏振板中所含的吸收型偏振板在85℃加热100小时时的吸收轴方向的尺寸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寿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