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在权专利>正文

一种圆筒式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637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圆筒式立体车库,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之间的主动轴上套装有至少两个主动链轮,从动轴上对应该主动链轮套装有从动链轮,且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各自对应的链条相连;在链条的外围设有4~12个泊车筒,该泊车筒的中心线与主动轴的轴心线平行,且泊车筒的外壁与各个链条固定连接;在泊车筒的前、后端口处均分别固设有一个圆形导轨;在泊车筒内设有泊车平板,该泊车平板底部的前、后端均分别设有一组滚轮,该滚轮分别支撑在泊车筒对应端口处的圆形导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停泊汽车数量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空中的空间,并有效减小占地面积,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适于广泛推广运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库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ー种圆筒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车库是用于停泊汽车的场所,现在的车库主要分为地上车库和地下车库,且车库能够停泊的汽车数量基本与其占地面积成正比。因此,要想车库能够停泊越多的汽车通常就得使车库具有很大的占地面积,这种缺陷在寸土寸金的今天显得尤其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占地面积小的圆筒式立体车库。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筒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主动轴(I)和从动轴(2),该主、从动轴的前端部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前支架(3)上,且主、从动轴(1、2)的后端部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后支架(4)上,而前、后支架(3、4)固设在地面上;所述主动轴(I)的前端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5)相连,并由该电机带动,且电机固设在前支架(3)上;在所述前支架(3)和后支架(4)之间的主动轴(I)上套装有至少两个主动链轮出),所述从动轴(2)上对应该主动链轮套装有从动链轮(7),且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7)通过各自对应的链条(8)相连;在所述链条⑶的外围设有4 12个泊车筒(9),该泊车筒的中心线与所述主动轴(I)的轴心线平行,且泊车筒(9)的外壁与各个所述链条(8)固定连接;在所述泊车筒(9)的前、后端ロ处均分别固设有ー个圆形导轨(10),该圆形导轨的中心线与泊车筒(9)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所述泊车筒(9)内设有泊车平板(11),该泊车平板底部的前、后端均分别设有一组滚轮(12),该滚轮(12)分别支撑在所述泊车筒(9)对应端ロ处的圆形导轨(10)上。安装吋,既可将本圆筒式立体车库设在地上,也可设在地下,且本圆筒式立体车库的前支架和后支架与地面固定,并在地面或其他适当的位置设置驶入通道和驶离通道,该驶入通道和驶离通道分设在所述泊车筒(9)的前方和后方。本圆筒式立体车库使用之前,需保证其中一个泊车筒(9)正对所述驶入通道和驶离通道,且该泊车筒(9)内的泊车平板(11)上没有停泊汽车。需要泊车时,汽车通过驶入通道进入上述空的泊车筒(9)内,并停泊在该泊车筒(9)内的泊车平板(11)上;然后,本技术的链条转动一定距离,使下ー个空的泊车筒(9)转到正对驶入通道的位置,以便下ー辆汽车驶入,直至所有的泊车筒(9)内均停满汽车。汽车需要驶离时,本技术的链条转动一定距离,使停泊该汽车的泊车筒(9)转动到正对驶入通道的位置,以便汽车通过驶离通道驶离本圆筒式立体车库。采用以上结构,本技术在保证停泊汽车数量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空中的空间,并有效减小占地面积,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适于广泛推广运用。作为传动机构的ー种结构,所述传动机构由大齿轮(13)和小齿轮(14)构成,其中大齿轮(13)固套在所述主动轴(I)上,所述小齿轮(14)与该大齿轮(13)啮合,且小齿轮(14)套装在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上。作为传动机构的又一种结构,所述传动机构由蜗轮(20)和蜗杆(21)构成,其中蜗轮(20)固套在所述主动轴(I)上,所述蜗杆(21)与该蜗轮(20)啮合,且蜗杆(21)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在以上结构中,由蜗轮(20)和蜗杆(21)组成的传动机构不仅能传动,还具有自锁功能,从而防止链条反向转动,进而増加保险系数。所述泊车平板(11)的前、后端的滚轮(12)数目均为2个,且同一端的两个滚轮(12)呈“八”字型布置;所述泊车平板(11)的左、右侧边均分别向上翻起,并形成限位翻边(11a),该限位翻边(Ila)为弧形结构,并与所述泊车筒(9)的内壁相适应。在以上结构中,滚轮(12)数目适中,且布置方式合理,能够可靠地支撑泊车平板 及该泊车平板上的汽车。同时,所述限位翻边(Ila)能较好地使泊车平板处于水平状态。作为优选,所述泊车筒(9)的外壁上固设有连接条(15),该连接条沿泊车筒(9)的中心线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条(15)朝向链条(8)的表面由平面(15a)和两个弧形面(15b)构成,其中平面(15a)和弧形面(15b)均沿所述泊车筒(9)的中心线方向设置,且两个弧形面(15b)通过中间的平面(15a)相连,而平面(15a)与所述链条(8)的一个链节固定;在所述连接条(15)的两个弧形面(15b)上均一体设置ー个条形支撑部(15c),该条形支撑部沿泊车筒(9)的中心线方向设置,且条形支撑部(15c)的悬空端与所述连接条(15)的平面(15a)平齐。当泊车筒(9)处于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时,条形支撑部(15c)的悬空端不与链条的链节接触,当泊车筒(9)处于其他位置时,所述条形支撑部(15c)的悬空端会与链条的链节接触,从而起到侧向支撑的作用,防止泊车筒(9)在竖直面内发生扭转,进而保证安装泊车。作为优化,所述主动链轮(6)的数目为3 6个,当然主动链轮(6)的具体数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数目。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保证停泊汽车数量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空中的空间,并有效减小占地面积,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适于广泛推广运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向剖视放大图;图3为图1、2中泊车筒9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实施例I如图I 3所示,本技术主要由主动轴I、从动轴2、前支架3、后支架4、电机5、主动链轮6、从动链轮7、链条8、泊车筒9、圆形导轨10、泊车平板11、滚轮12、传动机构及连接条15构成,其中主动轴I和从动轴2呈上、下并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I位于从动轴2的上方,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将从动轴2设在主动轴I的上方。上述主动轴I和从动轴2的前端部分别通过轴承(图中未标出)支撑在前支架3上,且主动轴I和从动轴2的后端部分别通过轴承(图中未标出)支撑在后支架4上,而所述前支架3和后支架4均为门形结构,并固设在地面上。所述主动轴I的前端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5相连,并由该电机5带动,且电机5固设在所述前支架3上,当然,也可根据需要使主动轴I的后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电机5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由大齿轮13和小齿轮14构成,其中大齿轮13固套在所述主动轴I上,所述小齿轮14与该大齿轮13啮合,且小齿轮14套装在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上。如图I 3所示,在所述前支架3和后支架4之间的主动轴I上同轴套装有至少 两个主动链轮6,在本实施例中,该主动链轮6的数目为3 6个。所述从动轴2上对应该主动链轮6套装有从动链轮7,且主动链轮6和从动链轮7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链条8相连,在主动链轮6的带动下,各个链条8在主动链轮6和从动链轮7之间同步转动。如图I 3所示,在所述链条8的外围设有4 12个泊车筒9,该泊车筒9的中心线与所述主动轴I的轴心线平行。在上述泊车筒9的前端口和后端ロ处均分别固设有ー个圆形导轨10,该圆形导轨10的中心线与泊车筒9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圆形导轨10的直径优选为与泊车筒9的直径相同。所述泊车筒9的外壁与各个所述链条8固定连接,具体为在所述泊车筒9的外壁上固设有连接条15,该连接条15沿泊车筒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筒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主动轴(1)和从动轴(2),该主、从动轴的前端部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前支架(3)上,且主、从动轴(1、2)的后端部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后支架(4)上,而前、后支架(3、4)固设在地面上;所述主动轴(1)的前端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5)相连,并由该电机带动,且电机(5)固设在前支架(3)上;在所述前支架(3)和后支架(4)之间的主动轴(1)上套装有至少两个主动链轮(6),所述从动轴(2)上对应该主动链轮套装有从动链轮(7),且主动链轮(6)和从动链轮(7)通过各自对应的链条(8)相连;在所述链条(8)的外围设有4~12个泊车筒(9),该泊车筒的中心线与所述主动轴(1)的轴心线平行,且泊车筒(9)的外壁与各个所述链条(8)固定连接;在所述泊车筒(9)的前、后端口处均分别固设有一个圆形导轨(10),该圆形导轨的中心线与泊车筒(9)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所述泊车筒(9)内设有泊车平板(11),该泊车平板底部的前、后端均分别设有一组滚轮(12),该滚轮(12)分别支撑在所述泊车筒(9)对应端口处的圆形导轨(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在权
申请(专利权)人:胡在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