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于石墨烯表面制备高k栅介质薄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2478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于石墨烯表面制备高k栅介质薄膜的方法,先将石墨烯置于氧化物分子束外延室,并使所述氧化物分子束外延室保持预设的气压及预设的温度;然后向所述氧化物分子束外延室通入金属蒸气束流与氧化剂气流,使其于所述石墨烯表面反应并沉积形成金属氧化物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气压及温度,选择合适的金属及氧化剂,可在石墨烯上制备出高k栅介质单层膜或多层膜;薄膜的厚度、组分等可以从原子尺寸精确控制;可以制备出沉积均匀、高质量高k栅介质薄膜;可以作为成核层再通过如原子层沉积法等继续生长获得所需厚度的高质量高k栅介质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根据摩尔定律,芯片的集成度每18个月至2年提高一倍,S卩加工线宽缩小一半。利用尺寸不断减小的硅基半导体材料(硅材料的加工极限一般认为是10纳米线宽)来延长摩尔定律的发展道路已逐渐接近终点。随着微电子领域器件尺寸的不断减小,硅材料逐渐接近其加工的极限。为延长摩尔定律的寿命,国际半导体工业界纷纷提出超越硅技术(BeyondSilicon),其中最有希望的石墨烯应运而生。石墨烯(Graphene)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六方 蜂巢结构碳原子晶体,自从2004年被发现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实验证明石墨烯不仅具有非常出色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还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质。石墨烯是零带隙材料,其电子的有效质量为零,并以106m/s的恒定速率运动,行为与光子相似,由此,石墨的理论电子迁移率高达200000cm2/V · s,实验测得迁移率也超过15000cm2/V · s,是商业硅片中电子迁移率的10倍,并具有常温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等新奇的物理性质。正是其优异的电学性能使发展石墨烯基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成为可能,并有可能完全取代硅成为新一代的主流半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于石墨烯表面制备高k栅介质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石墨烯,将所述石墨烯置于氧化物分子束外延室,并使所述氧化物分子束外延室保持预设的气压及预设的温度;2)向所述氧化物分子束外延室通入金属蒸气束流与氧化剂气流,使其于所述石墨烯表面反应并沉积形成金属氧化物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敏张有为沈大伟杨喜超谢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