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包括一胶座、一正极引脚及一负极引脚,胶座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封装腔,该封装腔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底端,及连接该开口端与该底端的侧壁,该封装腔的侧壁与底端呈一钝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具有更大的出光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LED芯片的发光损失,从而提高了LED的亮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
技术介绍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芯片一般具有六个发光面,固定在LED支架上后,有一个面的发光被遮盖,其它五个发光面从不同的方向向外发出光线。请参阅附图I-图2,分别为传统的SMD (Surface Mounted Devices)发光二极管支架20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其具有一个长槽型的封装腔204,以封装LED芯片。该封装腔204两侧为侧壁2044,2045, 二侧壁2044、2045为直壁,互相平行,并垂直于封装腔204的底部,因而LED芯片发出的光经过该二平行的侧壁2044、2045反射后,有一部分光线不能全部反射出去,这部分光就会损失掉,出光角度不够,从而会降低LED的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SMD发光二极管出光角度不够大导致亮度不够高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包括一胶座、一正极引脚及一负极引脚,胶座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封装腔,该封装腔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底端,及连接开口端与底端的侧壁,该封装腔的侧壁与底端呈一钝角。优选地,该封装腔的侧壁与底端呈103° -104°角。优选地,该封装腔边沿设置一倒角,该倒角具有一倒角侧壁。优选地,该倒角侧壁与开口端端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60°或75°。优选地,该封装腔的侧壁包括二相对的侧壁及二相对的端壁,且该二相对的侧壁呈0° -180°夹角,该二相对的端壁呈O° -180°夹角。优选地,该封装腔的端壁与底端呈139.85° -140.85°角。优选地,该二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27°、30°、60°、90°、120°或150°,该二相对的端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90。,100. 7°、120。或150。。优选地,该封装腔为锥台形、碗形、半球形或船形。本技术提供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具有更大的出光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 LED芯片的发光损失,从而增加了 LED的亮度;同时在封装腔的边沿设置倒角,一方面增大了 LED支架封装腔的高度,同时又满足了客户对特定出光角度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传统的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宽度方向剖切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SMD发光二极管支架长度方向剖切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的俯视图,包括一封装腔。图4是图3所不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长度方向剖切不意图,包括一封装腔。图5是图3所示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宽度方向剖切示意图。图6是图3或图4所示的封装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附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 架10,其包括一胶座101、一正极引脚102及一负极引脚103。正极引脚102和负极引脚103一端置于胶座101内且彼此间隔,另一端分别从该胶座101的两端引出。请参阅附图4,胶座101大体呈长方体结构,其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封装腔104,该封装腔104底部具有一隔离带1017 ;该胶座101底部中间具有一贯通的梯形凹槽1018,该梯形凹槽1018底部中间具有圆柱形凸起1019。请参阅附图5及附图6,该封装腔104呈长槽形,其具有一开口端1041,一底端1043,第一、二侧壁1044、1045及第一、二端壁1046、1047 ;开口端1041置于封装腔104的顶部,其边沿具有60° (本实施例的所有角度的公差为±0.5° )的倒角1042,即倒角侧壁(图未示)与开口端1041的端面呈60°角;第一、二侧壁1044、1045及第一、二端壁1046、1047连接开口端1041与底端1043,且第一、二侧壁1044、1045相对,位于封装腔104两侧,呈27°夹角,即第一、二侧壁1044、1045分别与底端1043呈103. 5°角;第一、二端壁1046、1047相对,位于封装腔104两端,呈100.7°夹角,即第一、二端壁1046、1047分别与底端1043呈140. 35°角。底端1043与正、负极引脚102、103相接。又请参阅附图4,该正负极引脚102、103分别包括一焊晶部1022、1032,和一折弯部1021、1031,焊晶部1022、1032嵌入胶座101内,并置于封装腔1011底部,被隔离带1017间隔;折弯部1021、1031从胶座101两端引出并向下弯折90。。本技术提供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10相对传统SMD发光二极管支架20具有更大的出光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 LED芯片的发光损失,从而增加了 LED的亮度;同时在封装腔104的边沿设置倒角1042,一方面可以增大LED支架10封装腔104的高度,同时又可以满足客户对特定出光角的要求。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多种变形结构,比如封装腔可以为不同的形状,如碗形,锥台形,半球形或船形;该封装腔104的相对侧壁1044、1045之间的夹角为0° -180°,如30°、60°、90°、120°或150°之一;该封装腔104的相对端壁1046、1047之间的夹角为O。-180。,如30°、60。、90。、120。或150。之一;倒角侧壁与封装腔104开口端1041的端面之间夹角为30°、45。或7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大出光角s 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包括一胶座、一正极引脚及一负极引脚,胶座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封装腔,该封装腔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底端,及连接该开口端与该底端的侧壁,其特征在于该封装腔的侧壁与底端呈一钝角。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封装腔的侧壁与底端呈103° -104°角。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封装腔边沿设置一倒角,该倒角具有一倒角侧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倒角侧壁与开口端端面之间的夹角为30°、45°、60°或75°。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封装腔的侧壁包括二相对的侧壁及二相对的端壁,且该二相对的侧壁呈0° -180°夹角,该二相对的端壁呈0° -180°夹角。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封装腔的端壁与底端呈 139. 85° -140.85° 角。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二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27°、30°、60°、90°、120°或150°,该二相对的端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 、90。 ,100.V ,120° 或 150。。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出光角S?MD发光二极管支架,其包括一胶座、一正极引脚及一负极引脚,胶座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封装腔,该封装腔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底端,及连接该开口端与该底端的侧壁,其特征在于:该封装腔的侧壁与底端呈一钝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玲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