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间隙调整臂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2003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9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间隙调整臂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制动间隙调整臂为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其包括:壳体,开设有通孔;蜗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中;蜗杆及蜗杆轴,能转动的设置于所述通孔中,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所述蜗杆与蜗杆轴一体成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动间隙调整臂及具有其的车辆能够避免蜗杆齿根面产生应力集中,从而有效防止蜗杆齿形断裂现象,延长调整臂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整臂,特别涉及一种制动间隙调整臂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制动蹄摩擦片的磨损或制动鼓失圆等原因,会造成制动间隙增大,进而导致制动的时间延长甚至失效;另一方面,各个车轮的摩擦片磨损程度不同,使各车轮的制动间隙不等,造成车辆制动时发生跑偏,给车辆行驶带来安全隐患。为保证车辆正常运行,要求制动间隙要保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值,一般是工作人员在车辆维修保养时,通过操作制动间隙调整臂来调整制动间隙。目前,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是最为常见的制动间隙调整臂,应用也最为广泛,参考图1,为现有的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梅花套式制动 间隙调整臂包括有壳体I’ ;壳体I’内设有蜗轮2’和蜗杆3’,蜗轮2’和蜗杆3’相互啮合,蜗杆3’中部穿设有蜗杆轴31’,蜗杆3’和蜗杆轴31’之间为过盈配合,以使蜗杆3’和蜗杆轴31’能够同步转动;壳体I’上开设有容置蜗杆3’和蜗杆轴31’的通孔4’,通孔4’中容置蜗杆3’的中间段内径较大,而两侧容置蜗杆轴31’的部分内径较小,蜗杆轴31’的一端为梅花套旋动端311’转动梅花套旋动端311’,以定量的使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间隙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间隙调整臂为梅花套式制动间隙调整臂,其包括:壳体(1),开设有通孔(4);蜗轮(2),设置于所述壳体(1)中;蜗杆(3)及蜗杆轴(31),能转动的设置于所述通孔(4)中,所述蜗杆(3)与所述蜗轮(2)相啮合,所述蜗杆(3)与蜗杆轴(31)为一体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峰靳增鑫王荣兵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