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封装及其引线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913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封装及其引线框。利用第一和第二引线框装配半导体封装。第一引线框包括管芯底盘,第二引线框包括引线指。当第一和第二引线框配合时,引线指围绕管芯底盘。部分地蚀刻管芯底盘的侧表面以在管芯底盘上形成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以及部分地蚀刻每一个引线指的部分顶表面以形成与所述管芯底盘的蚀刻侧表面互补的引线指表面。半导体管芯连附到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以及所述半导体管芯的接合衬垫电气地连接到引线指。封装材料覆盖管芯、电连接和管芯底盘的顶表面和引线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半导体器件封装,以及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方形扁平无引线(QFN)封装的引线框设计。
技术介绍
当前,广泛地使用了半导体器件。随着这些器件变得更小并且变得更具功能性,期望具有能够容纳具有增强功能的更大的管芯的器件封装。一种封装半导体管芯的方法涉及使用引线框,所述引线框具有管芯衬垫,在管芯衬垫上安装一个或更多个管芯。引线框还包括从封装向外突出的电引线,所述电引线被用于允许从一个或更多个管芯或者其他外部设备接收电信号以及从一个或更多个管芯将电 信号传输到印刷电路板(PCB)或者其他外部设备。另一类型的基于引线框的封装是无引线封装,例如双边无引线(DFN)和方形扁平无引线(QFN)封装。在上述封装中,引线不从封装向外突出,而是与封装的底部或者侧面(或者封装的底部和侧面二者)齐平。图I示出了现有的无引线半导体封装10的剖视图,其具有半导体管芯12、具有管芯底盘16的引线框14和围绕管芯底盘16的引线指18。半导体管芯12的接合衬垫利用接合线20电气地耦合到引线指18。模塑化合物包封半导体管芯12和接合线20以形成半导体封装10。然而,如图所示,能够被并入封装10的半导体管芯12的尺寸受到了引线框14的管芯底盘16的尺寸的限制。因此,可能需要更大的引线框来封装大的半导体管芯,由此导致了尺寸、设计和成本的损失。此外,由于不能使用更小尺寸的互连结构,因此使用更大的引线框可能导致额外的定制要求。因此,需要存在一种在不增加总体封装尺寸的情况下易于封装大半导体管芯的半导体封装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封装半导体管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引线框结构,所述引线框结构具有包括管芯底盘的第一引线框和包括引线指的第二引线框。第一引线框和第二引线框优选地包括在装配工艺期间分离的引线框面板。所述管芯底盘的厚度大于引线指的厚度。所述管芯底盘的侧表面被蚀刻一半以形成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同时每一个引线指的顶表面被蚀刻一半以与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互补的引线指表面。管芯底盘和引线指被布置为使得引线指容纳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半导体管芯连附到所述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并且所述半导体管芯的接合衬垫电气地连接到所述引线框的所述引线指。封装材料覆盖引线框、管芯的顶表面和二者之间的电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封装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引线框结构。所述引线框结构包括形成在第一引线框上的管芯底盘和形成在分离的第二引线框上的引线指。所述第一和第二引线框在装配工艺期间配合,以使得引线指围绕管芯底盘。每一个引线指的部分顶表面被部分蚀刻以形成与被蚀刻的管芯底盘表面互补的引线指表面,用于容纳所述管芯底盘的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附图说明通过举例的方式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不限于附图,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明相同的部件。为了简单和清楚起见而示出了附图中的部件,其并不一定是按比例描绘的。例如,为了清晰起见,各层和区域的厚度可能被放大了。图I示出了现有的无引线半导体封装的截面侧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封装的半导体器件的截面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封装半导体器件的底部平面图;图4A-4E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半导体器件的步骤,其中图4A示出了截面侧视图,其示出了引线框的被部分蚀刻的引线指;图4B示出了图4A的被部分蚀刻的引线指和被部分蚀刻的管芯底盘;图4C示出了利用管芯连附粘结剂将半导体管芯连附到管芯底盘的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的步骤;图4D示出了将半导体管芯电气地连接到引线框的引线的步骤;以及图4E示出了将封装材料分配到引线框的顶表面上的步骤。具体实施例方式此处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的说明性实施例。然而,此处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的细节仅仅是示例性的,出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例实施例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个可选形式实现,而不应该被理解为仅仅局限于此处阐述的实施例。现在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封装的半导体器件30的剖视图。半导体器件30包括具有管芯底盘34的第一引线框32和具有多个引线指36的第二引线框35。第一和第二引线框32、35配合以使得引线指36围绕管芯底盘34。引线框32和35可以由易于成型的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导电金属,如铝或者铜或者铜合金。导电金属可以是裸露的、部分被镀的或者镀有其它金属或者合金(例如铁/镍合金、银等等)。进一步,在装配工艺期间,可以分离地形成管芯底盘34和引线指36,管芯底盘34被配置在各引线指之间。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管芯底盘34比引线指36厚。在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管芯底盘34的侧表面38和40以及每一个引线指36的顶表面42和44被部分地蚀刻,从而形成由参考数字46、48和50、52表不的互补表面,这形成了管芯底盘34上的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5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管芯底盘34的侧表面38和40以及引线指36的部分顶表面42和44被蚀刻一半,从而形成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54和互补的引线指。应当注意,与图I所示的现有半导体封装10相比,部分蚀刻管芯底盘34和引线指36所形成的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54有利于将较大的管芯并入封装30内。半导体管芯56连附到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54并且电气地耦合到引线指36。半导体管芯56可以是例如闪存芯片(N0R/NAND)、控制器芯片、微处理器、ASIC等等。可以利用管芯连附粘结剂(例如环氧树脂或者合成橡胶)将半导体管芯56连附到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54。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粘结材料。由于半导体管芯56和管芯连附粘结剂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对于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来说,并不需要进一步说明和可能的可选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利用线58将半导体管芯56的接合衬垫电气地耦合到引线框32的引线指36。利用已知的线接合技术和线接合设备,线58可以被接合到半导体管芯56的接合衬垫以及可以被接合到引线指36上的相应接触焊盘。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线58由导电材料(例如金或者铝)形成,以及可以是裸露的或者被涂覆的。封装材料60被沉积到半导体管芯56的顶表面、引线指36上以及被沉积在引线指36和管芯底盘34的互补表面46、48和50、52之间的空隙62、64内。封装材料60还覆盖线58。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封装材料60可以包括塑料或者环氧树脂模塑化合物。图2的封装半导体器件的实例结构被用于扁平无引线封装(DFN或者QFN),尽管带引线的器件也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畴。 图3示出了半导体器件30的底部平面图。如图所示,该半导体器件是QFN型封装。图中示出了管芯底盘34的暴露的底表面和引线指36的暴露部分。管芯底盘34和引线指36的互补的蚀刻侧表面使得能够在具有与图I的现有器件10相同总尺寸的封装内容纳更大尺寸的管芯。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管芯底盘尺寸增加20%,这允许管芯尺寸的相应增力口。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增加的管芯尺寸还将取决于整体的封装要求。图4A-4E示出了用于装配半导体器件30的各个步骤。现在参考图4A,示出了第二引线框35的部分蚀刻的引线指36的截面侧视图。尽管在所述图中仅仅示出了其中一个第二引线框35,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从引线框阵列或者面板形成引线框35,由此使得可以同时装配多个器件。如图所示,每一个引线指36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装半导体管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引线框结构,所述引线框结构包括具有管芯底盘的第一引线框和具有多个引线指的第二引线框,其中所述管芯底盘的侧表面被部分地蚀刻以在所述管芯底盘上形成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以及部分地蚀刻每一个引线指的一部分顶表面以形成相应的互补引线指表面;布置所述第一和第二引线框,以使得所述互补的引线指容纳所述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将半导体管芯连附到所述扩展的管芯连附表面;将所述半导体管芯的接合衬垫电气地连接到所述引线框的所述引线指;以及将封装材料分配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引线框的顶表面上,由此使得所述封装材料覆盖所述半导体管芯、所述引线指和二者之间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贺青春吴萍
申请(专利权)人: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