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及其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121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车轮及其悬架装置,车轮包括轮胎,与轮胎适配的外轮辋,该车轮还包括内轮辋,设置于外轮辋与内轮辋之间的轴承,轮胎为实心胎,内轮辋为中空的环圈状结构,由于采用了空心结构的内轮辋及实心结构的轮胎,在确保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轮子的转动惯量,有利于动力的节省。与上述车轮适配的悬架,前悬总成设置车架的前端,前悬总成包括从车架本体前端两侧向前悬伸的支撑悬臂,支撑悬臂的悬置端与转向悬臂的中段铰接,转向悬臂的前端连接轮子的内轮辋,转向悬臂的后端与转向总成连接,简化了汽车车架及悬架的结构,降低了车架和悬架的制造难度,同时有效保证了车辆转向过程中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车轮及其悬架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轮结构主要由轮胎、轮辋、轮辐和轮毂组成,轮辋外表面上设置有气门嘴,沿轮胎型腔内设置有螺旋状气囊,该螺旋状气囊一端通过橡皮管与气门嘴相连,另一端设置有单向出气阀,在所述螺旋状气囊内圈上贴合有与之相适应的螺旋状金属片,其中所述螺旋状金属片、螺旋状气囊与轮胎同轴心。该种结构虽然当车轮在发生漏气现象时可以通过自动补气,给驾驶者充足的时间可以将汽车行驶到维修站维修的一种汽车车轮。但是此种结构的轮胎还是在遇到轮胎漏气现象时给驾驶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也危害到驾车与乘车人的安全,此种结构重量也比较重,加工工艺复杂,导致最终车轮的成本也较高。 另外,当前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小型化、智能化以及多功能化正在逐渐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联体汽车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联体汽车包括左右联体、内外联体、前后联体等各种联体模式,为满足这种小型联体汽车的行驶要求,需要对其车架与前悬进行简化和调整,从而使其更加简单的结构和良好的操控性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心、安全车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车轮包括轮胎,与轮胎适配的外轮辋,该车轮还包括内轮辋,设置于外轮辋与内轮辋之间的轴承,轮胎为实心胎,内轮網为中空的环圈状结构。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空心结构的内轮辋及实心结构的轮胎,在确保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轮子的转动惯量,降低了动力的传递损耗。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与上述轮子适配的悬架,其具有结构简单和良好的转向操控性、稳定性的特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悬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与上述车轮适配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前悬总成设置车架的前端,前悬总成包括从车架本体前端两侧向前悬伸的支撑悬臂,支撑悬臂的悬置端与转向悬臂的中段铰接,转向悬臂的前端连接轮子的内轮辋,转向悬臂的后端与转向总成连接。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简化了汽车车架及悬架的结构,降低了车架和悬架的制造难度,同时有效保证了车辆转向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为轮子的立体图;图2为轮子的剖面视图3是悬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前悬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参见图1-2所示的车轮,车轮包括轮胎1,与轮胎I适配的外轮辋2,该车轮还包括内轮辋3,设置于外轮辋2与内轮辋3之间的轴承4,轮胎I为实心胎,内轮辋3为中空的环圈状结构。 外轮辋2和内轮辋3均采用镁合金或铝合金或钛合金或碳纤维材质,轴承4的外面设置有轴承盖,为了防止杂物进入轴承4内。所述的内轮辋3在轴向方向的尺寸大于轴承4的轴向宽度,轴承4和外轮辋2位于内轮辋3轴长方向的居中部位布置。为了克服轮胎爆胎漏气的问题,将轮胎I设计为实心轮胎;具体是将轮胎I与外轮辋2通过浇注方式一次铸为一体件;装配时所述轴承4通过与外轮辋2和内轮辋3过盈配合;为了减轻这轮的重量,从材质上考虑,将外轮辋2和与内轮辋3均采用镁合金或铝合金或钛合金或碳纤维材质。从结构上考虑,将内轮辋3的结构为中空,可以减轻重量又能提高转动惯量,将其设置成轴向尺寸大于轴承4的轴向尺寸的考虑就是方便与悬架连接配合,换句话讲就是,在轮子的宽度方向上,轮胎I与外轮辋2、轴承4及外侧轴承盖的尺寸基本一致并均小于内轮辋3的尺寸,就是说,内轮辋3相对于轮胎I与外轮辋2、轴承4及外侧轴承盖两侧向外等长伸出有一段圈体,以便与实施例2中的悬架适配连接。实施例2结合图3、4,本悬架用于适配实施例I中的轮子,具体方案是前悬总成20设置车架10的前端,前悬总成20包括从车架本体10前端两侧向前悬伸的支撑悬臂21,支撑悬臂21的悬置端与转向悬臂22的中段铰接,转向悬臂22的前端连接轮子的内轮辋3,转向悬臂22的后端与转向总成30连接。转向总成30的转向器牵引转向悬臂22的后端,使其绕着中段与支撑悬臂21的铰接点自由转动。前悬总成20与车架10采用一体式结构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悬架,简化汽车底盘的结构。支撑悬臂21可为转向悬臂22提供有效支撑,保证带动前轮I正常转动,从而确保车辆的正常行驶。所述的转向悬臂22的中段朝车架10的一侧延伸有转向销座221,支撑悬臂21的悬置端设有转向销211,转向销211设于转向销座221的销孔内,转向销211的销轴位于铅垂方向。如图3、4所示,具体地说,该销孔是设在转向销座221的上下座面上,转向销座221的中部为中空状,这样转向销211就可与销座221铰接,从而实现转向悬臂22与支撑悬臂21 二者之间转向配合。所述的支撑悬臂21包括位于横杆24内侧的内臂212和位于横杆24外侧的外臂213,所述的两内臂212等长且和横杆24的两端连接构成等腰三角形框架,横杆24与车架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的两内臂212两连的顶端与车架10固连,两外臂213自横杆24的两端向前、向两侧呈八状布置,横杆24与两外臂213构成的框架位于水平面内。如图所示,两内臂212和横杆24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有夹角。所谓内臂212和外臂213之分的内、外界限,是以横杆24为基位,偏向于车架一侧为内,远离车架一侧为外。所述的两转向悬臂22的悬置端均设置有弓形杆30,弓形杆30包括两个半圆形弓杆30a、30b且两者平行间隔布置,其圆弧中心与轮子的中心吻合。弓形杆30之间的间距与轮子的宽度吻合,就是说轮子至于两个半圆形弓杆30a、30b之间,并且两个半圆形弓杆30a、30b又恰好卡箍在内轮辋3上,结合实施例I中涉及的内轮辋3的结构。所述的车架10的前端竖直向上设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的上端与支撑悬臂21的横杆24的两端结合部固连,支撑柱25的下部与外臂213的外伸端之间设置支撑杆26。由于支撑悬臂21自车架10相两侧外部延伸且悬置在车架10的上方,为了提高支撑悬臂21的稳定性,所述的车架10的前端竖直向上设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的上端与支撑悬臂21的弯折处固连,换句话说就是支撑柱25的上端与内臂212、外臂213和横杆24三者的结合处固连,这样支撑柱25就可为支撑悬臂21提供有效的支撑。 上述方案中,支撑悬架21位于横杆24与其两侧的内臂212、外臂213,外臂213,以及支撑柱25、外臂213与支撑杆26之间等构成了若干个稳定三角结构,从而使支撑悬臂21之间以及支撑悬臂21与车架10都能很好的固连,保持车辆转向时的稳定性,保证行驶过程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I)和与轮胎(I)适配的外轮辋(2),该车轮还包括内轮辋(3),设置于外轮辋(2)与内轮辋(3)之间的轴承(4),轮胎(I)为实心胎,内轮辋(3)为中空的环圈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外轮辋(2)和内轮辋(3)均采用镁合金或招合金或钛合金或碳纤维材质,轴承(4)的外面设置有轴承盖。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辋(3)在轴向方向的尺寸大于轴承(4)及其轴承盖的轴向宽度,轴承(4)和外轮辋(2)位于内轮辋(3)轴长方向的居中部位布置。4.一种与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轮适配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前悬总成(20)设置车架(10)的前端,前悬总成(20)包括从车架本体(10)前端两侧向前悬伸的支撑悬臂(21),支撑悬臂(21)的悬置端与转向悬臂(22)的中段铰接,转向悬臂(22)的前端连接轮子的内轮辋(3),转向悬臂(22)的后端与转向总成(3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悬臂(22)的中段朝车架(10)的一侧延伸有转向销座(221),支撑悬臂(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陈效华陈军王京华王文冲张亮唐少俊高国兴孙永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