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145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险杠组件,即使导流肋板在主体部上一体地形成,所述保险杠组件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保险杠组件(10)具备:主体部(16),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保险杠罩(12)和热交换器(14)之间,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纵肋板(18),其分别在主体部(16)的下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并朝向车辆下侧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导流肋板(20),其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且朝向车辆上侧延伸,并将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引导至热交换器(14),并且,所述导流肋板(20)的前端(20A)相对于多个纵肋板(18)的前端(18A)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错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保险杠组件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ー种汽车的车身前部结构,其形成有空气导管部,该空气导管部通过上侧罩部件、下侧罩部件、以及左右两侧的导流引导板,从而将来自车辆前侧的冷却空气导入至被搭载于散热器芯支架上的散热器中(例如,參照參考文献I)。在该结构中,为了确保刚性,而在下侧罩部件上于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一体地形成有多个纵肋板壁。在先技术文献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3060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导流引导板与下侧罩部件被分体构成。因此,部件数量将增カロ,从而成本将增加。此处,为了抑制部件数量的増加,也可以考虑将导流引导板与下侧罩部件一体地形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导流引导板除具有导管功能之外,还同时具有下部减震器的功能。即,当在作为下部减震器而发挥功能的下侧罩部件上从车辆前侧作用有由碰撞体产生的碰撞载荷时,导流引导板将相对于该碰撞载荷而产生反力。但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对碰撞体的碰撞载荷进行吸收,从而优选为,在下侧罩部件中的、导流引导板所处的部位上,朝向碰撞体的反カ不会局部增高,換言之,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较小。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保险杠组件,即,即使导流板与主体部一体地形成,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カ的不均。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具备主体部,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保险杠罩和热交換器之间,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纵肋板,其分别在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并朝向车辆下侧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导流肋板,其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且朝向车辆上侧延伸,并将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換器,并且,所述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根据该保险杠组件,导流肋板在主体部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因此,与导流肋板和主体部被分体构成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因此能够实现成本降低。此外,该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多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因此,例如和导流肋板的前端的位置与多个纵肋板中的某一个纵肋板的前端的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一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中导流肋板的前端所处的部位的刚性。由此,即使在主体部上从车辆前侧作用有由碰撞体产生的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中导流肋板的前端所处的部位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局部性增高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处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カ的不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包括所述多个纵肋板和所述导流肋板在内的多个肋板的前端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等间距而排列。根据该保险杠组件,与包括多个纵肋板以及导流肋板在内的多个肋板的前端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不等的间距而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主体部的各个部位处的刚性的不均。由此,能够更进一歩地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处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力的不均。 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导流肋板具有倾斜部,其随着趋向于车辆前侧而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前部,其被形成在所述倾斜部的车辆前侧。根据该保险杠组件,即使在以使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顺利地引导至热交換器的方式对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以及长度等进行设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仅通过对前部的延伸方向以及长度等进行变更,从而使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各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前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俯视观察时,位于所述多个纵肋板中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某一对纵肋板之间的中央部。根据该保险杠组件,通过位于前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纵肋板的一侧和另ー侧,从而能够使刚性均匀化,进而能够使朝向碰撞体的反カ均匀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辆后侦れ根据该保险杠组件,由于在各个纵肋板和前保险杠罩之间确保有缓冲区域,因此能够提闻保险杠组件的冲击吸收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被构成为,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中,所述导流肋板具有前部,所述前部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相比位于车辆前侧,并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前端延伸。根据该保险杠组件,能够缩窄导流肋板的前端和前保险杠罩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穿过形成在前保险杠罩上的开ロ部而从车辆前方流入的冷却空气从导流肋板和前保险杠罩之间泄漏的情況。由此,能够提高空气动カ性能,并且能够将冷却空气顺利地引导至热交換器。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所详细叙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保险杠组件,即使导流肋板被一体地形成在主体部上,也能够抑制在主体部的各个部位上所得到的朝向碰撞体的反カ的不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和前保险杠罩以及热交換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去除了前侧壁部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一改变例的、去除了前侧壁部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5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二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6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三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7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四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8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五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9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六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0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七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1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八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2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九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3为表示图I所示的保险杠组件的第十改变例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4为第一比较例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5为第二比较例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16为第三比较例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图中所示的箭头标记UP、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LH分别表示车辆上下方向上侧、车辆前后方向前侧、车辆左右方向左侧。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险杠组件10被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保险杠罩12和热交換器14之间,且被固定在前保险杠罩12和车身中的至少一方上。该保险杠组件10整体由树脂形成,且具备主体部16、多个纵肋板18、以及ー对导流肋板20。主体部16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被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的板状。在主体部16的前端16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ー种保险杠组件,具备 主体部,其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保险杠罩和热交換器之间,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多个纵肋板,其分别在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上一体地形成,并朝向车辆下侧延伸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 导流肋板,其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形成且朝向车辆上侧延伸,并将来自车辆前方的冷却空气引导至所述热交換器,并且,所述导流肋板的前端相对于所述多个纵肋板的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ー个方向上错开。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中, 包括所述多个纵肋板和所述导流肋板在内的多个肋板的前端分别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以等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敬太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