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144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保险杠构造在由保险杠梁(15)和安全板(16)形成的中空部(41)中具有内板(42)。安全板(16)组成包括:上板上部(35)、下板(36)、在这些部件上连续的板荷载输入部(37)。内板(42)组成包括:安装在保险杠梁(15)上的安装部(46);与安装部(46)相连且向下方延伸的腿部(48);与腿部(48)相连且与上板(35)大致平行的后支承部(51);与后支承部(51)相连的荷载输入凸缘部(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例如车辆正面碰撞时吸收冲击的保险杠构造。
技术介绍
有一种保险杠构造,在车辆与冲击对象物碰撞时,使保险杠的内部变形,来吸收冲击。例如,保险杠构造从前方按顺序具有保险杠外观件;由该保险杠外观件覆盖的安全板;支承安全板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安全板以截面大致U字形横倒地使开口嵌入安装在保险杠梁上。而且,在安装于保险杠梁的下部的下侧部上设置有成为变形的起点的变形引导部,由此,在吸收冲击时安全板会被毫无保留地压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在安全板的下侧部及上侧部上设有向上方呈凸状弯曲且使谷侧朝向下方的弯曲部。在通过弯曲部吸收冲击时能够使安全板被毫无保留地压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专利文献1、2为了吸收冲击需要增长安全板的压溃余量。也就是说,从保险杠梁到安全板的前部的行程量较长,导致车辆全长伸长。因此,希望谋求一种同等地抑制冲击、且缩短行程量的车身构造。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35058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1791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确保冲击吸收、且缩短安全板的冲击吸收的行程量,结果为能够缩短前保险杠的冲击吸收的行程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覆盖该保险杠梁的保险杠外观件;配置在该保险杠外观件的背面侧且被所述保险杠梁支承的安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板的截面实质上呈U字形状,组成包括位于上位的上板;与该上板相比位于下位的下板;和在所述上板以及下板上连续的板荷载输入部,在与该板荷载输入部相对的开口中接合在所述保险杠梁上,在由所述保险杠梁和所述安全板形成的中空部中设有内板,所述上板从所述保险杠梁朝向车辆前方且向斜下方倾斜,所述板荷载输入部与所述上板相连且向下方大致铅直地延伸,所述下板从所述板荷载输入部到所述保险杠梁实质上水平地延伸,所述内板从所述保险杠梁到所述上板实质上平行地突出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中,优选地,所述内板在所述车辆的侧视下以阶梯状折曲,组成包括安装在所述保险杠梁的顶部的安装部;与该安装部相连且沿从所述顶部向下方延伸的保险杠梁前壁部的腿部;与该腿部相连且与所述上板大致平行的后支承部;与该后支承部相连且沿所述板荷载输入部的荷载输入凸缘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中,优选地,所述下板的前部弯曲并向上方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中,优选地,所述下板的前部弯曲并向上方倾斜,其倾斜角度比所述上板的倾斜角度小。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中,优选地,所述荷载输入凸缘部位于从所述板荷载输入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通过的水平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中,优选地,所述内板的车宽方向长度与所述安全板的长度相问。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中,优选地,所述内板的所述腿部从所述保险杠梁的所述如壁部分尚。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中,优选地,所述安全板以及所述内板被共同紧固在所述 保险杠梁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9中,优选地,所述内板具有与形成在所述安全板上的加强筋相同的加强筋。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0中,优选地,在冲击力输入到所述安全板上且使所述安全板变形时,所述内板防止所述安全板的连续的变形。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中,安全板中,在上板及下板上连有板荷载输入部,并在开口处接合在保险杠梁上,在由这些部件形成的中空部中设有内板,上板从保险杠梁向车辆前方且向斜下方倾斜,板荷载输入部与上板相连且向下方大致铅直地延伸,下板从板荷载输入部到保险杠梁大致水平地形成,内板从保险杠梁到上板大致平行地突出设置,因此,例如与障碍物接触且冲击(荷载)输入到安全板的板荷载输入部后,安全板开始吸收冲击。接着,若在中途被压溃(到达行程量的中途),则内部的内板开始压缩变形(行程),与安全板一起压缩变形(行程)从而吸收冲击。其结果为,能够缩短安全板的冲击吸收的行程量,从结果来看能够缩短前保险杠的冲击吸收的行程量。而且,本专利技术中,内板组成包括安装在保险杠梁的顶部的安装部;与安装部相连且沿从顶部向下方延伸的保险杠梁前壁部的腿部;与腿部相连且与板上部大致平行的后支承部;与后支承部相连且沿板荷载输入部的荷载输入凸缘部,因此,在安全板到达全行程量的大致一半的行程量后,将冲击从安全板的板荷载输入部向内板的荷载输入凸缘部传递。在荷载被输入荷载输入凸缘部上后,后支承部与安全板的板上部以及板下部一起开始变形,从而使内板开始吸收冲击。当内板在变形的过程中,到达全行程量的大致30%的行程量时,在车辆的侧视图中,内板的后支承部将中空部分割成上中空部和下中空部,并且,分割为使上中空部的上面积和下中空部的下面积一致。其结果为,能够以全行程量的后半部分的大致一半的行程量,将冲击以所希望的最大值以下且大致沿最大值的方式吸收。附图说明图I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保险杠构造的车身的前部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I的2-2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区域3的放大图。图4是图I所示的保险杠构造的分解图。图5是表示通过保险杠构造吸收冲击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由保险杠构造吸收冲击时的安全板的变形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前部构造(保险杠构造)是作为障碍物对策,而用于车辆11的车身12的前部(前车身)13的构造。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对在车辆11发生正面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进行吸收的前保险杠21。如图I、图2所示那样,保险杠构造在车辆11正面侧的保险杠梁(前保险杠梁)15上安装有冲击吸收用的安全板16,并通过形成车辆11正面的设计一部分的保险杠外观件17来将该安全板16覆盖。车辆11具有前保险杠21 ;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23 ;蓄电池24。冷却装置23具有向前保险杠21的后方侧配置的热交换装置25。该热交换装置25经由支承框26固定在前车身13上。前车身13具有配置在车身12的左右且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车架31、32 ;安装在前侧车架31、32的前端33、33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前保险杠梁)15。保险杠构造由保险杠梁15支承。下面,利用图I 图4说明保险杠构造。保险杠构造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15 ;覆盖保险杠梁15的保险杠外观件17 ;配置在保险杠外观件17的背面侧且被保险杠梁15支承的安全板16。安全板16通过变形(压曲)而吸收碰撞能量。安全板16,从车辆11的侧面观察(图3的视点),截面形状为大致U字,上板35朝向车辆11的前方而向下方倾斜,下板36与上板35相对,在上下的板35、36上连有板荷载输入部37,与板荷载输入部37相对的开口 38嵌入在保险杠梁15上,在由保险杠梁15、上下的板35、36、板荷载输入部37以及开口 38形成的中空部41中设有内板(内缓冲板)42。上板35从保险杠梁15向车辆11的前方的斜下方(箭头al的方向)倾斜。板荷载输入部37与上板35相连并向下方实质上铅直地延伸。下板36从板荷载输入部37到保险杠梁15实质上水平地形成。内板42与上板35隔开规定距离并实质上平行地从保险杠梁15突出设置(图3)。 内板42,从车辆11的侧面观察(图3的视点),是使板弯曲成阶梯状的结构,组成包括安装在保险杠梁15的顶部45上的安装部(内上紧固部)46 ;与安装部46相连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12 JP 2010-0290531.一种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覆盖该保险杠梁的保险杠外观件;配置在该保险杠外观件的背面侧且被所述保险杠梁支承的安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板的截面实质上呈U字形状,所述安全板组成包括位于上位的上板;与该上板相比位于下位的下板;和在所述上板以及下板上连续的板荷载输入部,在与该板荷载输入部相对的开口中接合在所述保险杠梁上, 在由所述保险杠梁和所述安全板形成的中空部中设有内板, 所述上板从所述保险杠梁朝向车辆前方且向斜下方傾斜, 所述板荷载输入部与所述上板相连且向下方大致铅直地延伸, 所述下板从所述板荷载输入部到所述保险杠梁实质上水平地延伸, 所述内板从所述保险杠梁到所述上板实质上平行地突出设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在所述车辆的侧视下以阶梯状折曲,组成包括安装在所述保险杠梁的顶部的安装部;与该安装部相连且沿从所述顶部向下方延伸的保险杠梁前壁部的腿部;与该腿部相连且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露崎匠石园学池鲤鲋贵今泉岩菊池裕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