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8723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下顶板,其抵触连接在注塑机的动模上;凹槽,其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固定组件,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转动顶出块,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两端分别为朝向注塑机的定模的受力端以及朝向所述下顶板的施力端;支点轴,其穿设在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中段上,并且所述支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设置在注塑机上,并产生足够的顶出力来帮助保险杠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设计制造
,涉及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保险杠就是典型的通过注塑机生产出来的零件,但是目前的设备在生产保险杠时,会产生不易脱模的问题,也就是说,注塑机一次脱模无法顺利将保险杠顶出。如申请号201020575390.2公开的本技术提供的模具的顶出结构,它包括顶针和油缸,所述的顶针与油缸之间经上顶板和下顶板连接,所述的顶针与模具的中心线成夹角。通过将顶针设置成与模具的开模方向成夹角,并根据实际产品的结构确定顶杆的倾斜角度,这样就可以将与模具形成互扣的产品顶出,使产品顺利脱模。但是上述的注塑机顶出结构仅仅只能解决互扣产品的顶出问题,保险杠在顶出时,由于其质量较大,且还会存在粘连问题,需要很大的顶出力还能够脱模,所以不是这种夹角顶出结构所能够解决的。总之,目前需要一种应用于注塑机的二次顶出机构,能够产生足够的顶出力来帮助保险杠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下顶板,其抵触连接在注塑机的动模上;凹槽,其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固定组件,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转动顶出块,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两端分别为朝向注塑机的定模的受力端以及朝向所述下顶板的施力端;支点轴,其穿设在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中段上,并且所述支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上。较佳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下顶板的侧边上,且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向所述下顶板方向延伸的钩状限位头,所述钩状限位头位于所述下顶板的上方。较佳的,还包括顶块,所述顶块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定模上,另一端用于抵触所述受力端。较佳的,所述施力端以及所述受力端上均设置有滚轮。较佳的,所述下顶板上固定有朝向所述施力端的垫块。较佳的,所述转动顶出块呈弧形。较佳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开设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的四角上,所述固定组件、所述转动顶出块以及所述支点轴的数量均为四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在四个所述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能够设置在注塑机上,并产生足够的顶出力来帮助保险杠脱模。2、通过下顶板来脱模,其产生的脱模力非常均匀,避免脱模时损伤产品。3、通过滚轮的滚动来化解转动顶出块产生的各种摩擦与干涉。4、四个凹槽以及与其匹配的固定组件、所述转动顶出块以及所述支点轴能够产生最大的顶出力,且使顶出力更加均匀分布在下顶板上,并且,由于施力点分布均匀,能够避免了顶出板在顶起时倾斜,从而提高脱模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顶板与注塑机的动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顶板、转动顶出块以及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转动顶出块、固定组件、顶块以及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仰视图;图7为图6的B-b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00、注塑机的定模;200、注塑机的动模;300、下顶板;400、凹槽;500、固定组件;510、固定块;600、转动顶出块;610、受力端;620、施力端;700、支点轴;800、限位块;810、钩状限位头;900、顶块;1000、滚轮;1100、垫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该二次顶出机构设置注塑机上,此处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其安装在注塑机的动模200(注塑机的动模200)与定模(注塑机的定模100)上,该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下顶板300、凹槽400、固定组件500、转动顶出块600以及支点轴700,通过动模与定模的相对运动来产生顶出力,从而使保险杠从模具上脱离。其中,下顶板300,其抵触连接在注塑机的动模200上;简单来说,下顶板300就是一块金属板,抵触在动模上,且两者可以分离,此处值得指出的是,生产保险杠的注塑机,其动模一般在定模的下方,动模从下往上向定模运动,而保险杠是在定模与动模之间成型的,当成型时,下顶板300向上运动,产生巨大且均匀的脱模力,就可以完成脱模。凹槽400,其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200上,简单来说,凹槽400就是通过铣床等设备开设在动模上的,该凹槽400的形状与转动顶出块600的运动轨迹相适配,也就是说,转动顶出块600能够在凹槽400内完成设定的运动,使其不会受到干涉。固定组件500,其包括两个固定块510,两个所述固定块510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400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400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固定组件500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固定转动顶出块600的,不仅将转动顶出块600固定在凹槽400内,还能够为转动顶出块600提供运动的支点。支点轴700,其穿设在所述转动顶出块600的中段上,并且所述支点轴70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510上,支点轴700能够用于供转动顶出块600转动。转动顶出块600,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510之间,所述转动顶出块600的两端分别为朝向注塑机的定模100的受力端610以及朝向所述下顶板300的施力端620;该转动顶出块600能够在定模与动模相互靠近时,给下顶板300施加顶出力,从而使下顶板300向上运动。简单来说,凹槽400开设在注塑机的动模200的上表面,下顶板300盖在注塑机的动模200的上表面,固定组件500设置在凹槽400内,并且转动顶出块600设置在两个固定块510之间,通过支点轴700进行转动,此处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里转动顶出块600的运动方式类似于跷跷板,受力端610受到作用力时,施力端620会翘起,从而将下顶板300顶起。保险杠在脱模时,动模靠近定模,定模直接或者间接的顶在受力端610上,从而使施力端620翘起,并顶起下顶板300,从而顶出保险杠。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限位块800,限位块800主要是用来限制下顶板300的上升高度的,使下顶板300只能在动模下表面与限位块800所限定的高度之间活动,避免了下顶板300脱离动模。其中,下顶板300的尺寸一般小于动模的尺寸,所述限位块800设置在所述下顶板300的侧边上,也就是说,限位块800是十分的贴紧下顶板300的侧边,所述限位块80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200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向所述下顶板300方向延伸的钩状限位头810,所述钩状限位头810位于所述下顶板300的上方,这样就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如图1、图5、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顶块900,所述顶块900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定模100上,另一端用于抵触所述受力端610,该顶块900是用于与受力端610接触,由于定模与动模之间的距离是无法直接使定模挤压受力端610的,所以需要一个顶块900,来弥补距离问题,当动模与定模靠近时,顶块900顶在受力端610上,从而使施力端620翘起。如图5、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施力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顶板,其抵触连接在注塑机的动模上;凹槽,其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固定组件,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转动顶出块,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两端分别为朝向注塑机的定模的受力端以及朝向所述下顶板的施力端;支点轴,其穿设在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中段上,并且所述支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顶板,其抵触连接在注塑机的动模上;凹槽,其设置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固定组件,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转动顶出块,其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两端分别为朝向注塑机的定模的受力端以及朝向所述下顶板的施力端;支点轴,其穿设在所述转动顶出块的中段上,并且所述支点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块上。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保险杠的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下顶板的侧边上,且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注塑机的动模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向所述下顶板方向延伸的钩状限位头,所述钩状限位头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南方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