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169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41
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粗胚,对粗胚进行开粗加工得到精胚,且精胚留有工艺环;S2.取基板、定位板和若干平夹台,将平夹台布置于基板上,将定位板被叠放至基板上,并通过定位通槽实现对平夹台的定位;S3.将工艺环分别套设至导柱,随后将紧定螺套螺接至导柱,使得工艺环被锁定在紧定螺套和定位板之间,此时对精胚的上端面进行精加工得到半成品;S4.拆下紧定螺套,半成品在定位板的带动下与平夹台分离,随后用斜夹台替换平夹台,然后再对半成品的上端面的内凹区域进行精加工,并将工艺环去除,最终得到成品。上述方案实现了对待加工件的复杂结构的高质量加工,且操作快捷方便。且操作快捷方便。且操作快捷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加工由于生产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在汽车内饰件加工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模具也向着复杂化、定制化不断发展。
[0003]关于工装模具,其往往具有一个形状复杂的成型面。当需要加工一些特殊形状的汽车内饰件时,就需要在工装模具的成型面加工若干个呈倾斜状的内凹结构。目前的普通立式数控机床在加工时,由于铣刀是直上直下的,难以加工这些呈倾斜状的内凹结构,且容易对工装模具的薄弱位置造成损伤。而如果采用CNC或EDM进行加工,一方面操作困难且程序繁琐,另一方面设备成本高昂,性价比往往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倾斜状的内凹结构的工装模具加工困难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取粗胚,对粗胚进行至少两次开粗加工,每次开粗加工后均将粗坯置于炉内进行退火处理,再进行下一次的开粗加工,随后得到精胚,且精胚的外缘留有至少三个工艺环;
[0007]S2.取基板、定位板和若干平夹台,基板为固定状态,基板的外缘设有至少三个向上设置的导柱,导柱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将若干平夹台布置于基板的上端面,且保证平夹台的上端面呈水平状态,定位板的外缘设有逐个对应至导柱的导孔,定位板设有若干供平夹台穿过的定位通槽,通过将导柱穿过导孔使得定位板被叠放至基板上,并通过定位通槽实现对平夹台在水平方向的定位;
[0008]S3.将精胚的工艺环分别套设至导柱,直至精胚的下表面与平夹台抵接固定,随后将紧定螺套螺接至导柱的上端,使得工艺环被锁定在紧定螺套和定位板之间,此时对精胚的上端面进行精加工,得到半成品;
[0009]S4.拆下紧定螺套,向上提起定位板,半成品在定位板的带动下与平夹台分离,随后用上端面呈倾斜状态的斜夹台替换平夹台,然后再次将导柱穿过导孔使得定位板被叠放至基板上,定位通槽实现对斜夹台在水平方向的定位,同时半成品由于被斜夹台所支撑而与定位板分离,进而半成品在斜夹台的支撑下变为倾斜状态,使得半成品需要加工的内凹区域变为竖直状态,随后再对半成品的上端面的内凹区域进行精加工,并将工艺环去除,最终得到成品。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11]1、通过多次开粗加工,并在每次开粗加工后进行退火处理,从而有效减少前期加工变形,并防止因加工而产生的内部应力残留,确保后续加工质量;
[0012]2、通过定位板和平夹台的设置实现了对精胚的有效支撑,同时通过在精胚的外缘预留工艺环,工艺环能够在套接到导柱后被紧定螺套进一步固定,保证精胚在进行精加工时不会晃动或偏移,确保了加工精度;
[0013]3、通过定位板和斜夹台的设置,使得当平夹台被替换为斜夹台后,半成品能够在斜夹台的支撑下形成倾斜状态,此时“呈倾斜状的内凹结构”就相对调整为竖直状态,便于立式数控机床进行铣削加工;
[0014]4、由于定位板的定位通槽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替换相应的平夹台或斜夹台,替换操作快捷方便,具备较好的通用性。
[0015]作为优选的,步骤S1中首次开粗的加工余量至少为5mm,末次开粗的加工余量至少为1mm,从而确保后续的加工质量。
[0016]作为优选的,步骤S1中退火处理,升温加热阶段的时间为2~3小时,加热的目标温度为300~450℃,达到目标温度后的保温时间为4~6小时,随后逐渐冷却,从而有效削弱粗胚的内部残余应力,防止后续精加工时精胚的薄弱位置损伤断裂。
[0017]作为优选的,定位板的侧面设有贯穿至定位通槽的紧定螺孔,紧定螺孔内设有紧定螺栓,在步骤S2中定位通槽对平夹台实现定位后,将紧定螺栓的螺杆端穿过紧定螺孔并进入定位通槽以实现与平夹台的抵接;在步骤S4中,先将紧定螺栓与平夹台分离,然后再向上提起定位板;随后当定位板再次叠放至基板上,即定位通槽对斜夹台实现定位后,再将紧定螺栓的螺杆端穿过紧定螺孔并进入定位通槽以实现与斜夹台的抵接,从而确保平夹台或斜夹台能够稳定地被固定在定位通槽的内部,实现对精胚或半成品的稳定支撑。
[0018]作为优选的,所述斜夹台的上端面设有两个斜面以形成“V”字形,且其中一个斜面的长度大于另一个斜面的长度,长度较长的斜面的斜度小于长度较短的斜面的斜度,所述长度较长的斜面用于与半成品的底面相抵接,所述长度较短的斜面用于与半成品的侧面相抵接,从而进一步提升斜夹台对半成品的支撑稳定性。
[0019]作为优选的,所述定位通槽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定位通槽以半成品的薄弱区为中心呈等距分布,另一个定位通槽位于远离半成品的薄弱区的位置,从而使得平夹台和斜夹台能够对半成品的薄弱区进行有效支撑。
[0020]作为优选的,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设有至少三个滑槽,所述平夹台和斜夹台的下部均设有向侧面凸起的滑接部,所述滑接部用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所述滑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定位通槽的槽宽,从而使得平夹台和斜夹台能够更为方便地在基板上进行定位,替换更为方便,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定位板的定位通槽对平夹台和斜夹台的定位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的装置示意图(基板和定位板为分离状态);
[0022]图2为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的装置示意图(基板和定位板为叠合状态,基板上为斜夹台);
[0023]图3为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的装置示意图(基板和定位板为叠合
状态,基板上为平夹台);
[0024]图4为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的斜夹台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基板;11、导柱;12、滑槽;2、定位板;21、定位通槽;22、导孔;23、紧定螺孔;24、薄弱对应区;3、平夹台;4、斜夹台;41、滑接部;5、紧定螺套;6、紧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请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取粗胚,对粗胚进行至少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粗胚,对粗胚进行至少两次开粗加工,每次开粗加工后均将粗坯置于炉内进行退火处理,再进行下一次的开粗加工,随后得到精胚,且精胚的外缘留有至少三个工艺环;S2.取基板(1)、定位板(2)和至少两个平夹台(3),基板(1)为固定状态,基板(1)的外缘设有至少三个向上设置的导柱(11),导柱(11)的上端设有外螺纹,将平夹台(3)布置于基板(1)的上端面,且保证平夹台(3)的上端面呈水平状态,定位板(2)的外缘设有逐个对应至导柱(11)的导孔(22),定位板(2)设有供平夹台(3)穿过的定位通槽(21),通过将导柱(11)穿过导孔(22)使得定位板(2)被叠放至基板(1)上,并通过定位通槽(21)实现对平夹台(3)在水平方向的定位;S3.将精胚的工艺环分别套设至导柱(11),直至精胚的下表面与平夹台(3)抵接固定,随后将紧定螺套(5)螺接至导柱(11)的上端,使得工艺环被锁定在紧定螺套(5)和定位板(2)之间,此时对精胚的上端面进行精加工,得到半成品;S4.拆下紧定螺套(5),向上提起定位板(2),半成品在定位板(2)的带动下与平夹台(3)分离,随后用上端面呈倾斜状态的斜夹台(4)替换平夹台(3),然后再次将导柱(11)穿过导孔(22)使得定位板(2)被叠放至基板(1)上,定位通槽(21)实现对斜夹台(4)在水平方向的定位,同时半成品由于被斜夹台(4)所支撑而与定位板(2)分离,进而半成品在斜夹台(4)的支撑下变为倾斜状态,使得半成品需要加工的内凹区域变为竖直状态,随后再对半成品的上端面的内凹区域进行精加工,并将工艺环去除,最终得到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工装模具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首次开粗的加工余量至少为5mm,末次开粗的加工余量至少为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金祝坤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南方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