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制备聚烯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9076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第一茂金属催化剂和第二茂金属催化剂的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催化剂组合物制备聚烯烃的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催化剂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可以提供具有宽分子量分布以及优异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聚烯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提供具有宽的分子量分布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聚烯烃的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制备聚烯烃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エ业化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是ー种多位点催化剂,因而制造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宽并且共聚単体分布不均匀。因此,很难得到理想的物理性能。相反,茂金属催化剂是仅具有単一种类的活性位点的単位点催化剂,因而制造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而且,根据催化剂和配体的结构,可以很大程度地控制分子量、立构规整度、结晶度,以及特别是共聚单体反应性。然而,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聚烯烃由于较窄的分子量分布而具有较差的可加工性,特别是,由于挤压载荷的作用,当其应用于ー些产品时会具有显著降低的可生产性。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控制聚烯烃的分子量分布。例如,美国专利4,461,873和7,250,473指出将具有不同分子量和共聚单体含量的聚烯烃进行物理混合以控制分子量的分布。此外,美国专利7,345,113指出通过改变多级反应器系统中的各个反应器的聚合条件来控制分子量分布。前ー种方法的问题在于物理混合需要额外的生产费用,并且由于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导致包含大量的凝胶,从而降低物理性能。后ー种方法也存在问题处理工艺复杂,由于催化剂的氢反应活性有限而使分子量分布的变宽受限,并且聚合条件也很复杂。制备具有宽分子量分布的聚烯烃的另一已知方法是使用齐格勒-纳塔混合催化齐U,但是该方法也存在问题需要两个以上的反应器。此外,美国专利6,444,605、6,399,531 和 6,399,723 以及公开号为 1999-022334和2000-0042620的韩国专利公开了在单一反应器中混合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以进行聚合,或者使用负载在单ー载体上的两种以上的催化剂进行聚合。然而,它们大多提及负载在单一载体上的包含茂金属化合物和基于齐格勒-纳塔的钛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混合物。因此,为了改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需要开发ー种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茂金属催化剂能够提供具有宽分子量分布的聚烯烃。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其能够提供ー种具有宽分子量分布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聚烯烃。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使用上述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制备聚烯烃的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其包含特殊的第一茂金属催化剂和第二茂金属催化剂。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聚烯烃的方法,包括在上述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聚合烯烃单体的步骤。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上述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制备聚烯烃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ー种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其包含包含下式I的化合物的第一茂金属催化剂,和包含选自下式2 4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第ニ茂金属催化剂。[式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1.06 KR 10-2009-0107033;2010.09.16 KR 10-2011.一种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其包含 包含下式I的化合物的第一茂金属催化剂,和 包含选自下式2 4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第二茂金属催化剂 [式I]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其包含 . 8 Omo I %以上 小于100mol%的第一茂金属催化剂;以及 大于0mol% 20mol%以下的第二茂金属催化剂。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其进一步包含一种助催化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其中,所述助催化剂包括下式9的化合物 [式9] [L-H] +[Z(E) 其中,L为中性的路易斯碱;[L-H]+为布郎斯台德酸2为+3氧化态的硼或铝;以及E各自独立地为具有6 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具有I 20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中,其一个或多个氢原子是未被取代的或者被卤素、具有I 20个碳原子的烃基、烷氧基官能团或苯氧基官能团取代。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其进一步包含清除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茂金属催化剂组合物,其中,所述清除剂包括选自下式.10和11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化合物[式 10]D(R9)3 其中,D为铝或硼,以及R9为具有I 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者卤素取代的具有I 20个碳原子的烃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宗周李忠勋琴敦皓李银静徐凡枓
申请(专利权)人:LG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