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伊潘立酮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7911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共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伊潘立酮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共晶是以伊潘立酮作为药物活性成分,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前驱体,一个伊潘立酮分子、一个3,5-二羟基苯甲酸分子和一个水分子通过氢键和堆积作用共同构成伊潘立酮药物共晶的基本结构单元。药物共晶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回流-室温扩散挥发的方法制备得到,由于所选用的有机溶剂的沸点较低,故在回流过滤后溶剂挥发的过程中即有晶体结晶出来。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药物共晶在继承了传统原料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特性外,在其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共晶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1894年, 德国E. Fischer基于“分子间选择性作用”的思想提出了“锁-钥匙”模型,即是现代超分子科学理论的雏形。1937年,德国K. L. Wolf等创造了“超分子”一词,用以描述分子缔合而形成的高度有序的实体,从普遍意义上讲,任何分子的集合都存在相互作用,所以人们常常将物质聚集态这一结构层次称为“超分子”。直到1978年,法国的J. M. Lehn教授基于传统的植根于有机化学中的主客体体系研究才最终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完整概念。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缔结而形成的复杂有序并且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分子聚集体的科学,它是“超越分子范畴的化学”而这种分子聚集体简称超分子。所以,超分子化学的基础是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多个不同种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超分子化学具有以下显著特征a.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的强结合力是不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叠加和协同的结果,是多种作用力的综合表现;b.不同分子自组装而成的超分子化合物显示出与原自组装分子完全不同的新功能。而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进行的分子识别和超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核心部分。晶体工程学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晶体的设计与生长,通过分子识别和自组装过程的共同作用,得到结构可调控,具有特定物化性质的新晶体。运用晶体工程学的理论设计药物共晶的途径是可行的,利用晶体工程学的原理通过药物活性成分与其它共晶前躯体通过氢键连接形成新的晶体。以晶体形式存在的药物活性成分(API),传统上一直局限于盐、多晶形和溶剂化物(包括水合物)。从知识产权和生物利用度上来说,API本身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其中结构和组成成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剑桥结构数据库(CSD)是关于分子设计和材料设计的物质结构微观信息的主要来源。药物晶型研究和药物固态表征在制药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方面,不同晶型的同一药物,在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等生物化学性质方面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果没有很好的评估选择最佳的药物晶型进行研发,可能会在临床后期产生晶型的变化,从而导致药物上市的延期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仿制药公司来说,如何研发出药物的新晶型从而能够打破原创药公司对晶型的专利保护,提早将仿制药推向市场,是近年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仿制药和原料药公司的市场和国际竞争力。药物晶型研究与药物的固态表征在欧美制药界已经是比较成熟并深受重视的领域,但在国内制药界尚属起步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伊潘立酮药物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测试,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本专利技术所选用原料药伊潘立酮作为药物活性成分(API),选用的前驱体为3,5_ 二羟基苯甲酸,从而得到一种新型结构的药物共晶。专利技术中用到的药物活性成分(API)为伊潘立酮,化学名称为6,7,8,9_四氢-3- (2- (4- (6-氟-I,2-苯并异恶唑-3-基)-I-哌啶基)乙基)-9-羟基-2-甲基-4H-吡啶并嘧啶-4-酮,分子式为C24H27FN2O4,其结构式如a所示。专利技术中用到的共晶前躯体(cocrystal former)为3, 5-二轻基苯甲酸,分子式为C7H6O4,其结构式如b所不。权利要求1.一种伊潘立酮药物共晶,其特征在于以伊潘立酮作为药物活性成分,以3,5- 二羟基苯甲酸为前驱体,一个伊潘立酮分子、一个3,5-二羟基苯甲酸分子和一个水分子通过氢键和堆积作用构成伊潘立酮药物共晶的基本结构单元,伊潘立酮分子通过堆积作用形成Z型链,即一个伊潘立酮分子中五元环并六元环双环中的六元环与另一个伊潘立酮分子的六元环在X方向堆积而成,3,5-二羟基苯甲酸分子连接水分子和伊潘立酮分子在YZ面伸展而构成伊潘立酮共晶分子的三维结构;其中,3,5-二羟基苯甲酸分子中一个羟基上的O原子作为氢键受体与水分子上的H原子作为氢键给体形成氢键;3,5-二羟基苯甲酸分子中羧基上的H原子作为氢键给体与伊潘立酮分子中嘧啶环上的N原子作为氢键受体而形成氢键;3,5_ 二羟基苯甲酸分子中另一个羟基上的氢原子作为氢键给体与伊潘立酮分子中柔性链上的O原子和六元环上的羰基氧作为氢键受体形成氢键,该氢键属于双重氢键;该药物共晶空间群为单斜晶系,其轴长a = 7. 8024 7. 9024,b = 13. 8145 13. 9145,c =.13. 9711 14. 0711,轴角 α = 89. 950 90. 050,β = 105. 237 105. 337,Y = 89. 950 .90. 050。2.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伊潘立酮药物共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质量比为I: I I : 4的伊潘立酮和3,5_ 二羟基苯甲酸、溶剂乙醇一并置于圆底烧瓶中,反应体系的固含量为8 20mg/ml ; (2)在圆底烧瓶上架好回流装置,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85 95°C,反应体系开始回流,然后开启冷凝水并同时开启磁力搅拌器,搅拌下回流反应2 4h ; (3)搅拌停止后将反应液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将滤液置于透明玻璃小瓶中于室温环境下放置5 10小时后有晶体生成,即伊潘立酮药物共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共晶
,具体涉及。该药物共晶是以伊潘立酮作为药物活性成分,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为前驱体,一个伊潘立酮分子、一个3,5-二羟基苯甲酸分子和一个水分子通过氢键和堆积作用共同构成伊潘立酮药物共晶的基本结构单元。药物共晶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回流-室温扩散挥发的方法制备得到,由于所选用的有机溶剂的沸点较低,故在回流过滤后溶剂挥发的过程中即有晶体结晶出来。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药物共晶在继承了传统原料药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特性外,在其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文档编号C07D413/04GK102633785SQ20121011513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专利技术者刘磊, 张婷婷, 朱广山, 罗亚楠, 赵晓君, 韩冰 申请人:吉林三善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婷赵晓君罗亚楠刘磊韩冰朱广山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三善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