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3301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15:23
根据实施方式,半导体元件具备:半绝缘性基板,在表面选择性地设有第1第一导电型层;第1半导体层,设置在上述半绝缘性基板以及上述第1第一导电型层之上,包含无掺杂AlXGa1-XN(0≤X<1);以及第2半导体层,设置在上述第1半导体层上,包含无掺杂或第二导电型的AlYGa1-YN(0<Y≤1,X<Y)。该半导体元件具备:第1主电极,与上述第2半导体层连接;第2主电极,与上述第2半导体层连接;以及控制电极,设置在上述第1主电极与上述第2主电极之间的上述第2半导体层之上。上述第1第一导电型层设置在上述控制电极之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施方式涉及半导体元件
技术介绍
作为开关电源、变换器等的电路的元件,使用了宽禁带半导体的元件受到注目。其中,作为容易成为低导通电阻的元件,例如存在具有氮化铝镓(AlGaN)/氮化镓(GaN)异质结构的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HFET)。在HFET中,通过异质界面沟道的高移动度、通过压电极化而产生的高电子浓度,实现低导通电阻化。但是,若向HFET的栅极 漏极间施加高电压,则在栅极电极端部引起电场集中。通过该电场集中而被加速的电子跃入钝化膜或AlGaN层。结果,电子被捕集到钝化膜或AlGaN层。被捕集的电子即使HFET处于导通状态、栅极 漏极间的施加电压下降也不易被释放。通过电子的捕集,异质界面沟道被部分性地耗尽。结果,在HFET中,导通电阻有可能增加。这样的现象被称作电流崩塌现象。抑制电流崩塌现象,可有效地实现低导通电阻化。此外,若电子跃入钝化膜或AlGaN层,则钝化膜或AlGaN层中产生缺陷。由此,引起HFET特性变动的可靠性恶化。作为缓和栅极电极端部的电场的手段而具有场板(FP)结构。例如,使用导电性基板作为支承基板,通过将导电性基板与源极电极连接而形成基板FP电极。但是,在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