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污损生物驱避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保护水下结构表面的二氢异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海洋污损生物栖息或附着在船舶、浮标和各种水下人工设施上,对人类海洋经济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有严重附着影响的海洋污损生物有近百种,可分为三大类菌类、附着植物和附着动物。其代表性的品种有细菌、真菌(菌类)、丝藻、硅藻、浒苔、石莼(植物类)、藤壶、贻贝、石灰虫、海鞘、牡蛎、苔藓虫、花筒螅(动物类)等,对船舶影响最大的是丝藻、浒苔、藤壶、石灰虫、苔藓虫、海鞘等。海洋污损生物一旦在海洋设施表面附着将产生严重的危害,如增加船舰航行的阻力;使海水冷却管道和热交换器的冷凝管管径缩小,甚至完全堵塞;促进腐蚀和导致隙缝腐蚀;使海中的仪表和机械失灵;吸收声能,使声学仪器减效或失效;增加海中建筑物桩、柱的截面积,加大波浪和海流的冲击力;改变水雷等水中浮体的定深;堵塞网孔;与养殖的贝、藻类争夺附着基和饵料等。海洋污损生物带来的危害给海洋运输、水产养殖等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估计,世界各国每年因预防和控制海洋生物污损的费用达65亿美元以上。目前污损生物的防除主要通过物理措施、化学手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相中,郭俊明,田凯,张英杰,张润芝,梁辉,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