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5317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9 01:54
由于将多个蓄电元件(11)相互进行电连接,并用双面胶带(35)来将蓄电元件(11)的周面中的、收纳于凹面(29)中的部分和凹面(29)进行接合,因此,能将蓄电元件(11)牢固地固定于托架(27),并能高效地使蓄电元件(11)的热量经由双面胶带(35)传导至托架(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蓄电元件储存电力、并在需要时将该电力进行放电的蓄电单元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储存电力并在需要时将该电力进行放电,广泛采用了使用多个二次电池或大容量电容器等蓄电元件来构成的蓄电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下面,利用附图,对关于这样的蓄电单元的现有技术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现有蓄电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组装分解立体图,这里,作为蓄电单元,示出了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电池组。如图7所示,该电池组利用间隔物103将多个电池101配置成堆积的稻草包状(俵積み状)。此外,在这些电池101的两端分别构成正负电极,将相邻电池101的电极配置成正负相反。多个电池引线板105与利用间隔物103而被排列成两层的这些电池101的电极进行电连接。由此,将多个电池101呈串并联那样进行连接。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多个电池101之中,将下层的电池101沿设置于盖壳107的导向槽109进行收纳。此时,利用粘贴于导向槽109的未图示的双面胶带将电池101进行固定。将主壳体111覆盖在盖壳107上,使得覆盖整个电池101。主壳体111的上表面隔着基板托架113配置有电路基板115。多个输出引线117与电路基板115进行电连接,它们与和电池引线板105形成为一体的连接端子119进行电连接。利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将电池101配置成堆积的稻草包状,因此,能减少浪费的空间而实现小型化,并且,由于利用双面胶带将电池101的侧面的一部分固定于盖壳107,因此,能实现具有良好抗振性的电池组。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3480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3174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根据图7所示的现有的电池组,能可靠地实现小型化并获得良好的抗振性,但是,对于例如产生再生电力期间对电池(蓄电元件)101进行充电、然后对负载进行供电那样的用途,即当这样频繁地重复对电池101进行充放电时,电池101的内部电阻所引起的发热会增大。特别是在构成电池组时,由于将电池101配置成堆积的稻草包状,因此,被相邻电池101所包围的中央部分的电池101的热量不容易散发。这里,在由充放电所引起的发热较为平缓的情况下,由于热量也会被传导至其他电池101,因此,总会达到某种均热状态,但在频繁进行充放电而导致发热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到电池101达到均热状态为止较为耗时,在此期间,电池101会产生温差。若重复该状态,则存在以下问题:即,特定的电池101(在这种情况下为中央部分的电池101)成为高温状态的时间变长,从而其散热有可能变得不充分。对此,就采用以金属来制造间隔物103的结构的电池组相关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进行了研究。由此,由于间隔物103易于导热,因此,能缩短达到均热状态的时间。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电池组中,根据图8所示的电池101和间隔物103的简要剖视图,虽然使用了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的间隔物103,但是,如粗虚线所示,各电池101与间隔物103只在电池101的圆周上的4处进行接触。因而,电池101所产生的热量只从4处接触点向间隔物103进行传导。因此,即使以金属来制造间隔物103,但在对于频繁进行充放电的用途采用现有的电池组的情况下,也仍然存在散热有可能不充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单元,所述蓄电单元能兼顾对施加于蓄电单元的较大的振动的较强的抗振性、以及对来自蓄电单元的发热的较好的散热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蓄电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蓄电元件,该多个蓄电元件呈圆柱形,且相互进行电连接;托架,该托架由金属制成,具有收纳所述蓄电元件的圆柱形的周面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的凹面;固定板,该固定板安装于所述托架,以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保持;以及第一接合构件,该第一接合构件配置于所述蓄电元件的周面与所述托架的凹面之间,将所述蓄电元件和所述托架进行接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蓄电元件的周面中的、收纳于托架的凹面中的部分与托架的凹面之间夹有接合构件,从而蓄电元件的收纳于托架的凹面中的整个部分通过接合构件牢固地固定于托架上,因此,即使对蓄电单元施加较大的振动,也能减小蓄电元件发生错位或从蓄电单元脱落的可能性,并且,与蓄电元件像以往那样只在4处与间隔物相接触的情况相比,来自蓄电元件的发热能经由接合构件高效地传导至托架。因此,能获得以下效果:即,能兼顾对施加于蓄电单元的较大的振动的较强的抗振性、以及对来自蓄电元件的发热的较好的散热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组装分解立体图。图2A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中的蓄电元件在组装前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中的蓄电元件在组装后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中的将蓄电元件收纳于托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中的双面胶带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在组装后的整体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中的固定板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电池组(蓄电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组装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现有的电池组(蓄电单元)中的将电池收纳于间隔物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组装分解立体图。图2A、图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中的带汇流条的蓄电元件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2A表示组装前的分解立体图,图2B表示组装后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中将蓄电元件收纳于托架的状态的简要局部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中的双面胶带的内部结构的简要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在组装后的整体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单元中的固定板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图。在图1中,蓄电单元使用12个蓄电元件11。这些蓄电元件11采用以下结构:即,利用汇流条13来与相邻的蓄电元件11进行电连接。此外,这里,采用将12个蓄电元件11全部进行串联连接的结构。这里,利用图2A、图2B,对蓄电元件11和汇流条13进行详细说明。在图2A中,蓄电元件11使用了大容量且急速充放电特性优异的双电层电容器。如图2A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6.26 JP 2009-1516781.一种蓄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蓄电元件,该多个蓄电元件呈圆柱形,且相互进行电连接;
托架,该托架由金属制成,具有收纳所述蓄电元件的圆柱形的周面的
一部分的、圆弧形的凹面;
固定板,该固定板安装于所述托架,以对所述蓄电元件进行保持;以

第一接合构件,该第一接合构件配置于所述蓄电元件的周面与所述托
架的凹面之间,将所述蓄电元件和所述托架进行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构件是具有所述托架的凹面的半径与所述蓄电元件的半
径之差以上的厚度、由绝缘材料所制成的双面粘接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由具有弹性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形成有收纳所述蓄电元
件的圆柱形的周面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的凹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由金属制成,形成有收纳所述蓄电元件的圆柱形的周面的
一部分的、圆弧形的凹面,
所述蓄电单元包括第二接合构件,该第二接合构件配置于所述蓄电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宫徹西本进宗田昭彦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