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JSP专利>正文

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及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技术

技术编号:725519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2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造聚碳酸酯树脂发泡体的方法,其中,将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配合共聚聚酯树脂5~100重量份而成的混合物与发泡剂一起混炼形成发泡性熔融树脂,并将该发泡性熔融树脂挤出发泡,所述共聚聚酯树脂包含二元醇类成分单元中含有25~50摩尔%的具有环状醚骨架的二醇成分单元的二元醇类成分单元、和二羧酸成分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发泡体具有高机械强度,导热系数小,长期隔热性优异,可以适用于轻量结构材料、隔热材料等建筑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以及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在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特定的聚酯树脂而成的基材树脂和发泡剂混炼形成发泡性熔融树脂,将该发泡性熔融树脂挤出发泡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以聚碳酸酯树脂和特定的聚酯系树脂的混合物作为基材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树脂由于耐热性、氧指数高,电学特性和机械特性也良好,因此广泛用于车辆领域,建筑、土木领域。特别是聚碳酸酯树脂发泡体在要求耐热性、阻燃性和优异的机械特性的建材用途中,期待开拓轻量结构材料、隔热材料、内部装饰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要求进一步提高合成树脂发泡体的隔热性能。从可以提高发泡体的隔热性、进而使臭氧破坏系数为零、全球温暖化系数也小、发泡特性也优异方面考虑,作为合成树脂发泡体的发泡剂,适合使用烃。但是,烃从发泡体内缓慢地逸散。结果发泡体的隔热性随时间推移而缓慢降低,因此还期待长期维持隔热性。作为提高合成树脂发泡体的隔热性的技术方案,可以举出提高发泡体的发泡倍率或使气泡细微化。此外,通过使发泡体的气泡形状扁平,也可以提高隔热性。但是,聚碳酸酯树脂为流动开始温度高的树脂。因此,在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时,必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挤出发泡。由于在这种高温高压条件下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张力小,利用对于聚苯乙烯等通用树脂实施的通常的挤出发泡法时,得到所需的发泡体本身是困难的。因此,在聚碳酸酯树脂的挤出发泡中,若过度地提高发泡倍率或过度地使气泡细微化,则有可能对发泡成型带来障碍。此外,若使发泡体的气泡形状过度扁平,则存在压缩强度等机械强度降低的趋势。难以在不损害聚碳酸酯树脂发泡体的机械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其隔热性。日本专利第369241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254502号公报或日本特开 2006-199879号公报中,作为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时、改良挤出发泡性的方法,报道了将具有特定的熔融粘度和特定的熔融张力的聚碳酸酯树脂和发泡剂混炼,将含有发泡剂的发泡性熔融树脂挤出发泡,得到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方法。此外,日本特开2008-144084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聚碳酸酯树脂,使用利用包含具有环氧基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增稠剂进行改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由此得到高发泡倍率、 截面积大的板状发泡体,且宽度方向端部的压缩强度大的板状发泡体。但是,在提高发泡体的隔热性方面还残留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日本专利第3448758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在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聚酯树脂和交联剂,在聚酯树脂中引入交联结构,由此改善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粘度、熔融张力和弹性特性,提高发泡性,制造闭孔率高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片材的方法。但是,利用该制造方法时,对于得到厚度大、发泡倍率高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来说是不充分的,而且不是以提高隔热性为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得到具有高机械强度,并且导热系数小、隔热性优异,同时可以长期维持其优异的隔热性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高机械强度,并且导热系数小、隔热性优异,同时长期维持其优异的隔热性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对于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在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特定的聚酯树脂而成的混合物,将在该混合物中混炼有发泡剂的发泡性熔融树脂挤出,使其发泡,由此得到机械强度优异,并且目标的导热系数小、长期具有优异的隔热性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下述技术方案(1)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其为将由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和发泡剂混炼而成的发泡性熔融树脂挤出发泡,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聚酯树脂为包含二元醇类成分单元(”才一&成分単位)中含有25 50摩尔%的具有环状醚骨架的二醇成分单元(- 'J 二一>成分単位)的二元醇类成分单元、和二羧酸成分单元的聚酯共聚物,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该聚酯树脂的配合比例为5 100重量份。(2)上述(1)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二元醇类成分单元中的具有环状醚骨架的二醇成分单元的比例为30 45摩尔%。(3)上述(1)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上述聚酯树脂的配合比例为10 70重量份。(4)上述(1)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聚酯树脂的二元醇类成分包含3,9-双(1,1- 二甲基-2-羟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 i^一烷成分单元25 50摩尔%和乙二醇成分单元75 50摩尔%(其中,两者的总计为100摩尔%),二羧酸成分包含对苯二甲酸成分单元。(5)上述(1)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聚酯树脂的二元醇类成分包含3,9-双(1,1- 二甲基-2-羟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 i^一烷成分单元30 45摩尔%和乙二醇成分单元70 55摩尔%(其中,两者的总计为100摩尔%)。(6)上述(1)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聚酯树脂为满足基于DSC曲线的伴随着聚酯树脂的结晶化的放热峰热量为5J/g以下(也包括0)的树脂,所述DSC曲线为通过根据JIS K7122(1987)的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测定,将该聚酯树脂在300°C下保持10分钟后在以10°C /分钟的冷却速度冷却时得到的。(7)上述(1)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含有通过包含具有环氧基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支化剂改性得到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8)上述(7)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上述支化剂的配合量为0. 05 30重量份。(9)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其为包含聚碳酸酯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混合树脂的、表观密度为40 400kg/m3、厚度为Imm以上的挤出发泡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聚酯树脂为包含二元醇类成分单元中含有25 50摩尔%的具有环状醚骨架的二醇成分单元的二元醇类成分单元、和二羧酸成分单元的聚酯共聚物,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该聚酯树脂的配合比例为5 100重量份。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可以得到与以往的聚碳酸酯树脂发泡体相比,具有高机械强度,而且导热系数小、长期隔热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发泡体与以往的聚碳酸酯树脂发泡体相比,具有高机械强度,并且导热系数小、长期隔热性优异,可以适用于轻量结构材料、隔热材料等建筑用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的制造方法为,通过将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 100重量份配合5 100重量份的共聚聚酯树脂而成的混合物与发泡剂一起混炼形成发泡性熔融树脂,将该发泡性熔融树脂进行挤出发泡来制造发泡体的方法,所述共聚聚酯树脂包含二元醇类成分单元中含有25 50摩尔%的具有环状醚骨架的二醇成分单元的二元醇类成分单元、和二羧酸成分单元。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挤出发泡体,与仅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基材树脂的发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达之奥田彰小暮直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JSP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