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树脂及使用该聚碳酸酯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1137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下述通式(Ⅰ)表示的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为结构单元总量的5~100mol%,且极限粘度为0.3~2.0dl/g。在式(Ⅰ)中,R↓[1]~R↓[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菲骨架的新型聚碳酸酯树脂及应用于包装用材料、光学薄膜等领域的使用该碳酸酯树脂的耐热性胶片或薄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以该新型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粘合剂而制成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耐热性、机械强度等,因此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汽车、医疗用途等领域。其中,在薄片、胶片等领域中,使用于包装用材料、光学薄膜、建材等,其用途具有明显增加的倾向。在上述各用途中,大部分都要求具有耐热性,例如,当应用于食品用包装材料时,为了确保其卫生性,要求能够在80℃以上的高温进行高温杀菌或高温填充。此外,在光学薄膜领域中,随着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或等离子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平板显示装置的发展,提高诸特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这些要求提高的特性,首先可以举出透明性、光学等方向性的提高,同时所要求的还有耐热性。而且,对应用于嵌件成型的聚碳酸酯薄片,要求其加热时或加热处理后的伸缩小且兼备良好的耐热性,而且还要求其具有没有褶子或弯曲现象的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并已经提出了在熔融挤出而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时,将牵引轧辊的转速和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制造方法(参照JP特开2001—139705号公报)。但是,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制备板厚为0.5~2.0mm的薄片时,由于轧辊的温度高而薄片被卷绕在轧辊上等,对薄片的控制变得困难,且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薄片,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加热伸缩率大,导致印刷出来的图案发生错位等缺陷,且由于弯曲率也大,从而在实施加工速度快的印刷的铭板等用途中,易发生印刷质量低劣的现象,进而在印刷后的干燥或运送薄片时,该薄片的弯曲变大而使工序的工作效率低下,从而使产品的成品率也低劣。另一方面,目前,电子照相技术因具有快速性、画面的高质量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以下简称为[LBP])、传真机等领域。作为所述电子照相技术中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往主要使用硒、硒/碲合金、硒/砷合金、硫化镉等无机系光导电性物质。但是,从毒性、安全性、价格、生产性等方面考虑,最近开发出使用有机系光导电性物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如果所述有机系光导电性物质为低分子物质时,则通常与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形成涂膜。作为粘合剂树脂,一直以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乙烯聚合物及其共聚物;聚碳酸酯、聚酯、聚砜、苯氧基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等的各种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使用上述各种粘合剂树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通过浇注制膜法很容易得到薄膜,可以进行大量生产,且其价格也比较便宜。上述各种树脂中,聚碳酸酯树脂具有比较优异的特性,其中,来自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的聚碳酸酯树脂由于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或电子照相特性,因此作为粘合剂树脂使用(参照JP特开昭63—40159号公报)另一方面,也开发出了表面实施有硬膜,且提高了耐磨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但是,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虽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但其制造工序繁杂、成本高,因此,期望开发出一种能够用以往的制造工序容易地提高耐磨性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参照JP特开平2—2161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悉心研究,其结果发现,由含有菲骨架的新型单体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要求具有耐热性的各种薄膜、薄片用材料有用,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人还发现,将所述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为,提供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该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在总结构单元中占5~100mol%,且极限粘度为0.3~2.0dl/g,-->式(I)中,R1~R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聚碳酸酯树脂还具有下述通式(II)表示的结构单元,式(II)中,R5~R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X为、—S—、—(CH2)a—、—O—、—SO—、—CO—、—SO2—或-->其中,R9和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而且,也可以是R9和R10结合而形成碳环或杂环;R11和R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R13表示碳原子数为1~9的亚烷基;a表示0~20的整数;b表示1~500的整数。在此,用R1~R8表示的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还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或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用R9或R10表示的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还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或者选自氟、氯、溴及碘中的卤基。用R11或R12表示的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还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以举出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选自氟、氯、溴及碘中的卤基。用R13表示的碳原子数为1~9的亚烷基,还可以具有取代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聚碳酸酯树脂中,通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在总结构单元中占10~100mol%,且极限粘度为0.4~1.5dl/g。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聚碳酸酯树脂中,通式(II)表示的结构单元是从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醚、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或者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衍生的结构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使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制造的耐热性聚碳酸酯树脂薄膜。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使用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制造的耐热性聚碳酸酯树脂薄片。-->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其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感光层,其特征在于,作为该感光层的粘合剂树脂,使用了具有下述通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式(I)中,R1~R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中,通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是由下述任意化合物衍生的结构单元,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选的实施方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Ⅰ)表示的结构单元,通式(Ⅰ)表示的结构单元为结构单元总量的5~100mol%,且极限粘度为0.3~2.0dl/g, *** (Ⅰ) 式(Ⅰ)中,R↓[1]~R↓[8]分别独立地表示 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8-2 211505/2006;JP 2006-12-18 340516/2006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通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通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为结构单元总量的5~100mol%,且极限粘度为0.3~2.0dl/g,式(I)中,R1~R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下述通式(II)表示的结构单元,式(II)中,R5~R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基、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X为—S—、—(CH2)a—、—O—、—SO—、—CO—、—SO2—或其中,R9和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碳原子数为2~5的链烯基、或碳原子数为7~17的芳烷基,而且,R9和R10结合而形成碳环或杂环,或者R9和R10不结合;R11和R1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碳原子数为1~9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R13表示碳原子数为1~9的亚烷基;a表示0~20的整数;b表示1~500的整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通式(I)表示的结构单元为结构单元总量的10~100mol%,且极限粘度为0.4~1.5dl/g。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岛纯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