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JSP专利>正文

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8351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6
一种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该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以原生聚乙烯(A)和再循环聚乙烯(B)的混合树脂作为基材树脂。混合树脂以预定的比例含有原生聚乙烯(A)和再循环聚乙烯(B)。原生聚乙烯(A)是利用茂金属系聚合催化剂聚合而成的具有预定的物性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A1)。再循环聚乙烯(B)是包含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和低密度聚乙烯(B2)且以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为主成分的消费后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将包含消费后材料(post-consumer material)的混合树脂作为基材树脂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


技术介绍

1、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由于赋形性、缓冲性能优异,因此被广泛用作缓冲包装材料。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成形体具有不易损伤被包装物的性质,因此尤其适合于电气/电子设备包装材料等用途。这样的发泡颗粒成形体例如通过在成形模具内使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二次发泡并且使其表面熔融而使其相互熔接的模内成形法而得到。

2、在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中,由于容易得到即使无交联也能够进行模内成形的发泡颗粒,因此正在研究以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作为基材树脂的无交联的发泡颗粒。另外,从降低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有时使用二氧化碳等无机物理发泡剂作为发泡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3、近年来,从降低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正在研究使用再生材料。其中,从使用过的产品的废弃物等回收原料并进行再循环的消费后(以下,适当称为“pcr”)材料受到关注。作为使用了再生材料的发泡颗粒成形体,开发了从由废发泡聚烯烃系树脂成形体得到的废聚烯烃系树脂与原生聚烯烃的混合树脂制造预发泡颗粒、发泡颗粒成形体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31745号

7、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42189号

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974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来源于pcr材料的聚乙烯系树脂在树脂材料自身的劣化、品质的稳定性等方面存在问题,若使用pcr材料,则难以得到能够制造良好的发泡颗粒成形体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另外,在pcr材料中,除了聚乙烯系树脂以外,有时还包含各种添加剂。包含这样的添加剂的pcr材料存在对发泡颗粒的熔接性等特性造成不良影响的隐患。因此,难以使用pcr材料来制造良好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另外,在使用了无机物理发泡剂的情况下,特别难以制造良好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较大量地配合pcr材料的情况下显著。

3、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及其制造方法,该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即使含有pcr材料,也能够通过模内成形在良好的成形条件下制造表面平滑性优异的发泡颗粒成形体。

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是以原生聚乙烯(a)与再循环聚乙烯(b)的混合树脂作为基材树脂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上述混合树脂含有4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的上述原生聚乙烯(a)和1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的上述再循环聚乙烯(b)(其中,两者的合计为100重量%),

6、上述原生聚乙烯(a)是利用茂金属系聚合催化剂聚合而成的密度为0.915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并且熔点为120℃以上且130℃以下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a1),

7、上述再循环聚乙烯(b)是包含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和低密度聚乙烯(b2)、并且以上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为主成分的消费后材料。

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是一种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具有:

9、分散工序,在该分散工序中,使聚乙烯系树脂颗粒在密闭容器内分散于分散介质,所述聚乙烯系树脂颗粒以4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的原生聚乙烯(a)与10重量%以上且60重量%以下的再循环聚乙烯(b)的混合树脂(其中,两者的合计为100重量%)为基材树脂;

10、发泡剂浸渍工序,在该发泡剂浸渍工序中,在上述密闭容器内使无机物理发泡剂浸渍于上述树脂颗粒中;以及

11、发泡工序,在该发泡工序中,通过将浸渍有上述发泡剂的上述树脂颗粒从上述密闭容器在比该密闭容器的内压低压的气氛下释放,使上述树脂颗粒发泡,

12、上述原生聚乙烯(a)是利用茂金属系聚合催化剂聚合的、密度为0.915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并且熔点为120℃以上且130℃以下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a1),

13、上述再循环聚乙烯(b)是包含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和低密度聚乙烯(b2)、并且以上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为主成分的消费后材料。

14、专利技术效果

15、根据上述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能够通过模内成形在良好的成形条件(例如低的成形加热温度)下制造虽然含有消费后材料(即,pcr材料)但表面平滑性优异的发泡颗粒成形体。另外,即使在使用了无机物理发泡剂作为发泡剂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制造可制造上述发泡颗粒成形体的发泡颗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是以原生聚乙烯(A)与再循环聚乙烯(B)的混合树脂作为基材树脂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再循环聚乙烯(B)是从薄膜的废弃物中回收的消费后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原生聚乙烯(A)的熔解热量为80J/g以上且100J/g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原生聚乙烯(A)在温度190℃、载荷2.16kg的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8g/10min以上且1.5g/10min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原生聚乙烯(A)在温度190℃、载荷2.16kg的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与所述再循环聚乙烯(B)在温度190℃、载荷2.16kg的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之差为-1.0g/10min以上且1.0g/10min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再循环聚乙烯(B)在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与所述低密度聚乙烯(B2)的合计100重量%中包含5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的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和1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的所述低密度聚乙烯(B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再循环聚乙烯(B)的熔点为115℃以上且130℃以下,所述再循环聚乙烯(B)的密度为0.910g/cm3以上且小于0.930g/cm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发泡颗粒的平均气泡直径为50μm以上且180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在所述发泡颗粒的热通量差示扫描量热测定中,在将所述发泡颗粒以10℃/分钟的加热速度从30℃升温至200℃时得到的第一次的DSC曲线中,出现所述基材树脂所固有的熔解峰即固有峰和在比该固有峰靠高温侧的位置出现的熔解峰即高温峰,该高温峰的熔解热量为15J/g以上且50J/g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发泡颗粒的堆积密度为10~30kg/m3。

11.一种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具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再循环聚乙烯(B)是从薄膜的废弃物中回收的消费后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是以原生聚乙烯(a)与再循环聚乙烯(b)的混合树脂作为基材树脂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再循环聚乙烯(b)是从薄膜的废弃物中回收的消费后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原生聚乙烯(a)的熔解热量为80j/g以上且100j/g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原生聚乙烯(a)在温度190℃、载荷2.16kg的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8g/10min以上且1.5g/10min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原生聚乙烯(a)在温度190℃、载荷2.16kg的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与所述再循环聚乙烯(b)在温度190℃、载荷2.16kg的条件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之差为-1.0g/10min以上且1.0g/10min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系树脂发泡颗粒,其中,所述再循环聚乙烯(b)在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与所述低密度聚乙烯(b2)的合计100重量%中包含50重量%以上且90重量%以下的所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b1)和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晃畅野原德修林达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JSP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