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炉倒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0070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化炉倒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熔化炉倒料装置加装了一个倒料装置保温盖,该保温盖上穿有螺杆,螺杆下端连接有石墨棒。实际工作时,将所述倒料装置保温盖盖至所述倒料装置的开口上,此时所述石墨棒插入到所述倒料装置出口中以封住该倒料装置出口防止金属熔液外流;倒料时,熔化后的金属熔液由熔化槽不断流入到所述倒料装置中,当所述倒料装置中的金属熔液达到一定量时,转动把手使所述螺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石墨棒离开所述倒料装置出口,此时金属熔液才通过所述倒料装置出口最终流出,因而可以准确的控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另外,加装倒料装置保温盖还可以降低金属熔液被氧化和冷却的速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熔化炉倒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倒料装置保温盖的熔化炉倒料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目前较为通用的做法,现有的熔化炉在对原材料进行熔化后是通过熔化炉侧壁的缺口直接进行倒料的。采用此做法的优点是,熔化炉的结构比较简单,有利于节省企业生产成本。但是,通过上述熔化炉侧壁的缺口直接进行倒料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倒料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难以进行准确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熔化炉侧壁的缺口直接进行倒料时熔液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较大导致金属熔液容易被氧化和冷却。综上所述,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对现有熔化炉倒料结构进行改良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熔化炉倒料装置,其改进了熔化炉的倒料结构,可以准确控制熔化炉进行倒料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以及极大地降低了金属熔液容被氧化和冷却的程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熔化炉倒料装置,该熔化炉倒料装置固定于炉体的侧壁上,其内腔开口于该熔化炉倒料装置的上部并与所述炉体的熔化槽相连通,此外,该熔化炉倒料装置还包括倒料装置保温盖,该倒料装置保温盖包括把手;螺杆,其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螺杆帽,其内壁刻有螺纹,所述螺杆可旋入该螺杆帽中并从该螺杆帽的另一端穿出;卡槽,其与所述螺杆下端固定连接,其外周设有螺纹孔, 每个螺纹孔中可旋入螺丝;石墨棒,该石墨棒的顶端可以通过所述螺丝顶端的挤压卡在所述卡槽中以将该石墨棒连接到所述螺杆上,另外,该石墨棒可以插入至所述倒料装置出口中以封住该倒料装置出口防止所述内腔中的金属熔液外流。进一步,所述的熔化炉倒料装置中,所述卡槽外周至少设有两个螺纹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所涉及的熔化炉倒料装置加装了一个倒料装置保温盖,该保温盖上穿有螺杆,螺杆下端连接有石墨棒。实际工作时,将所述倒料装置保温盖盖至所述倒料装置的开口上,此时所述石墨棒插入到所述倒料装置出口中以封住该倒料装置出口防止金属熔液外流;倒料时,熔化后的金属熔液由熔化槽不断流入到所述倒料装置中,当所述倒料装置中的金属熔液达到一定量时,转动把手使所述螺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石墨棒离开所述倒料装置出口,此时金属熔液才通过所述倒料装置出口最终流出, 因而可以准确的控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另外,加装倒料装置保温盖还可以降低金属熔液被氧化和冷却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熔化炉倒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熔化炉倒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熔化炉倒料装置中倒料装置保温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倒料装置保温盖的俯视图;图5为图3所示倒料装置保温盖的仰视图;图6为倒料装置保温盖中石墨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兹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熔化炉倒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熔化炉倒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熔化炉倒料装置20固定于炉体10的侧壁上,其内腔23开口于该熔化炉倒料装置20的上部并与所述炉体10的熔化槽11相连通,此外,该熔化炉倒料装置20还包括倒料装置保温盖30,该倒料装置保温盖30包括把手33 ;螺杆 32,其与所述把手33固定连接;螺杆帽31,其内壁刻有螺纹,所述螺杆32可旋入该螺杆帽 31中并从该螺杆帽31的另一端穿出;卡槽34,其与所述螺杆32下端固定连接,其外周设有螺纹孔,每个螺纹孔中可旋入螺丝35,该螺丝35的顶端可以穿过所述螺纹孔进入所述卡槽 ;34的内部;石墨棒40,该石墨棒40的顶端41可以通过所述螺丝35顶端的挤压卡在所述卡槽34中以将该石墨棒40连接到所述螺杆32上,另外,该石墨棒40可以插入至所述倒料装置出口 22中以封住该倒料装置出口 22防止所述内腔23中的金属熔液外流。更为具体地, 所述卡槽34外周至少设有两个螺纹孔。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所揭示的熔化炉倒料装置工作时的动作情况。工作时,熔化炉倒料装置的动作步骤依次为1.金属原材料于所述熔化槽11中进行熔化;2.所述石墨棒40的顶端41通过所述螺丝35顶端的挤压卡在所述卡槽34中即将该石墨棒40连接到所述螺杆32上;3.将所述倒料装置保温盖30盖至所述倒料装置20的开口上,此时所述石墨棒40插入到所述倒料装置出口 22中以封住该倒料装置出口 22防止金属熔液外流;4.倒料时,熔化后的金属熔液由熔化槽11不断流入到所述倒料装置20中, 当所述倒料装置20中的金属熔液达到一定量时,转动把手33使所述螺杆3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石墨棒40离开所述倒料装置出口 22,此时金属熔液才通过所述倒料装置出口 22最终流出,因而可以准确的控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另外,加装了倒料装置保温盖 30后,使得内腔23中的金属熔液与外界隔绝,从而还可以降低内腔23中金属熔液被氧化和冷却的速度。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技术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改进及故意变劣等行为,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熔化炉倒料装置,该熔化炉倒料装置(20)固定于炉体(10)的侧壁上,其内腔 (23)开口于该熔化炉倒料装置(20)的上部并与所述炉体(10)的熔化槽(1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该熔化炉倒料装置(20)还包括倒料装置保温盖(30),该倒料装置保温盖(30)包括把手(33);螺杆(32),其与所述把手(33)固定连接;螺杆帽(31),其内壁刻有螺纹,所述螺杆(32)可旋入该螺杆帽(31)中并从该螺杆帽(31)的另一端穿出;卡槽(34),其与所述螺杆(32)下端固定连接,其外周设有螺纹孔,每个螺纹孔中可旋入螺丝(35);石墨棒(40), 该石墨棒(40)的顶端(41)可以通过所述螺丝(35)顶端的挤压卡在所述卡槽(34)中以将该石墨棒(40)连接到所述螺杆(32)上,另外,该石墨棒(40)可以插入至所述倒料装置出口 (22)中以封住该倒料装置出口(22)防止所述内腔(23)中的金属熔液外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化炉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4)外周至少设有两个螺纹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熔化炉倒料装置,本技术所涉及的熔化炉倒料装置加装了一个倒料装置保温盖,该保温盖上穿有螺杆,螺杆下端连接有石墨棒。实际工作时,将所述倒料装置保温盖盖至所述倒料装置的开口上,此时所述石墨棒插入到所述倒料装置出口中以封住该倒料装置出口防止金属熔液外流;倒料时,熔化后的金属熔液由熔化槽不断流入到所述倒料装置中,当所述倒料装置中的金属熔液达到一定量时,转动把手使所述螺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石墨棒离开所述倒料装置出口,此时金属熔液才通过所述倒料装置出口最终流出,因而可以准确的控制金属熔液所流经的路线。另外,加装倒料装置保温盖还可以降低金属熔液被氧化和冷却的速度。文档编号F27D3/14GK202133285SQ20112021291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吴平, 封全虎, 李小兵 申请人:安徽众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化炉倒料装置,该熔化炉倒料装置(20)固定于炉体(10)的侧壁上,其内腔(23)开口于该熔化炉倒料装置(20)的上部并与所述炉体(10)的熔化槽(1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该熔化炉倒料装置(20)还包括:倒料装置保温盖(30),该倒料装置保温盖(30)包括:把手(33);螺杆(32),其与所述把手(33)固定连接;螺杆帽(31),其内壁刻有螺纹,所述螺杆(32)可旋入该螺杆帽(31)中并从该螺杆帽(31)的另一端穿出;卡槽(34),其与所述螺杆(32)下端固定连接,置出口(22)中以封住该倒料装置出口(22)防止所述内腔(23)中的金属熔液外流。其外周设有螺纹孔,每个螺纹孔中可旋入螺丝(35);石墨棒(40),该石墨棒(40)的顶端(41)可以通过所述螺丝(35)顶端的挤压卡在所述卡槽(34)中以将该石墨棒(40)连接到所述螺杆(32)上,另外,该石墨棒(40)可以插入至所述倒料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全虎吴平李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众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